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搏.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08381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搏.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搏省级教坛新星展示课点评(二)12月2425日,安庆市小学语文学科省级教坛新星展示课观摩活动在宜城安庆举行。本市获得省教坛新星殊荣的陆艳、孙朋、刘璟、汤瑾几位老师将向全市小语理事和教师代表执教教坛新星展示课。她们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让观摩的老师为之叹服。笔者观摩之,学习回味之余,觉得四位老师最可取之处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课,牢牢把握住语文学习的目的,课堂上重视学生读书的指导,重视学生读书的过程,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重视学生读书的情趣。在读书的方策上灵活多样,在读书的环节上层层深入,在读书的功效上目的性强,在读书的氛围上情境合理。让人感觉到:语文课,当然不仅仅是书声琅琅的读,

2、不仅仅是一遍一遍的读。语文课,就是读中思,思中读;就是读中品味语言,品味语言中再读;就是读中感受意韵、音韵,感受意韵、音韵后读;就是读中积淀语感,积淀语感后读。反思这几课教学课的读,我觉得这几位新星在读的教学上很成功的同时,觉得怎样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把握课堂读的脉搏方面还可以精益求精。怎样把握课堂读的脉博?一堂语文课,必须从语文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出发,通过读来组织学生学习,而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在读中。所以,课堂不能没有琅琅的书声,然而课堂上又不能仅仅只有琅琅的书声。所以,把握课堂上读的脉搏非常重要,该读书时且读书,不能为读而读,“读”早了不如“读”巧了。何时读,才能让学生小桥流水式的细细品味

3、;何时读,又能使学生群情激发情郁浓厚浸润其中;怎么读,一字一词才能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怎么读,文本情感与学生相生相融,物我合一这一切,全靠课堂高超的教学技艺,把握好课堂读的脉博。针对后两节展示课,我们感觉到,要把握好课堂的读的脉搏,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激发读的方式要妥贴。在读的方式上,现在许多课利用演绎的思维方式,采取问题驱动的方法,即教师抓住一条主线,提出主要的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去阅读去思考。这么做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捆住了学生的心智,致使学生读书是为了寻找老师问题的答案,无形之中是问题牵着学生读书。学生就放不开思维去有其他的阅读思考,致使学习放不开。久而久之,学生有一种等

4、待老师“喂”学习的现象。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怎么落实?例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读书的小问题:读课文,课文那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深情?读一读,这一段中哪个词作者特别强调?读句子,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怎样?琢磨这些问题,是否感觉到问题纯属指向学习内容,且很窄很窄课堂上,教者激发学生读书的方式方法上一定不能束缚学生,一定不能让学生把寻找问题答案作为重点,一定要顺者学生学习的学情自自然然的引导学生“读进去”。二、设计读的环节要恰当。在设计读的环节方面,这次展示课的课堂上,有的教学环节,其学习内容也仅仅是铺垫与了解,是稍带的花絮,无须重锤敲打,但是教者在教学预案上有的

5、设计得太详细,反复平推式的读较多,给人感觉分量太重,教学也太费时。而有的教学应该铺开,层层深入,去读去品,但教者却在教学中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给人感觉教学显得单薄,不厚实。例如,迟到文中“父亲去学校看我”的语言片段,教者设计了师生到台前扮演文中父女对话的示演环节。教者意欲通过表演将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将文中这静静的语言含韵的意思、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更明了。但汉语是意象语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课文中这个片段没有对话,只有父亲动作行为的描述,这静静的描述很有力度,很有深度。如果转化为直通通的对话语言,就显得苍白,韵味不足。如同把一个新鲜的梨子嚼碎喂给学生吃。其实,这里可以利用表演的时间

6、再让学生读书,去读读这段无声胜有声的文字,学生细读这个场面,让学生心里去感受、理解、想像这个父女相见的场面,去感受“打开”、“拿出”、“递给”、“看着”这些词背后的情感。其实,文中的写法与朱自清的背影很相似,完全需要细细品味,无须其他环节,一切都在读中。还有,在设计读的环节方面,技巧式的读书环节比较多,缺乏有语言内涵本身所引导的艺术化的读比较少。三、处理读的内容要合理。在处理读的内容方面,有些安排显得粗糙。例如:老人与海鸥的“喂食”部分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恋”部分的教学显得弱化,使这两个重点在天平的两端不平衡。再例:听写词语的教学,作为复习字词与引导下文的学习双重目的是非常好的。但是

7、痕迹太重,且在问题设计上与引起下面重点段的教学联系不太紧。再例如,在内容学习的处理上,读文与谈感受哪个重要,哪个才是学习的最主要的目的?迟到教学,总觉得“起来快起起!”这个语段读还须更进一层,而不是读过非要学生谈感受,谈“怎么生气”。要通过读去感受,去心里想着文中人物的“生气”。因为对小学生而言,应该是读文更重要,谈感受是为了更好的去读书,而读文不是为了更好的谈感受,而是为了积淀语感,内化语言。因为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至于文本的深深内涵,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还可能接触到,还有今后的一生来感受。所以,在学生交谈感受后,应让学生回归文本,触摸语言,再去细细品读。这样,就达到在语文学习中走一个来回的目的。总之,语文课,一切都在读中。只有教者高屋建瓴,存乎全心,运乎其妙,艺术化的把握课堂读的脉搏,才能够做到在读中,一切都是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