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116128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个信息窗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运用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借助孩子们喜欢的参观水族馆,使学生在整个信息窗学习中始终感受着大海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同时也突出了本套教材“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学生感兴趣的海底世界为题材,创设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

2、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策略目标:创设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能力目标: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具体的事物抽象到数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数与符号感;4、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与学生谈话,在前面我们在大海边做游戏,捉小虾,捉小蟹,从中还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旅游景点看一看,看完

3、了你猜猜这是哪儿?(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录像)2、引导学生说出猜出的地方,并说说自己是否喜欢。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到展厅看看。3、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在两个鱼缸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鱼。老师可以紧接着再启发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鱼,都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展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1、解决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提出的

4、有趣的数学问题。首先解决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电脑出示情境图)(2)引导学生列一个算式。(板书14+28=)(3)引导学生思考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让学生估计一下鱼缸里的鱼,大约是几十多?(三十多、四十多)(5)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验证一下结果到底是多少。2、合作探究,悟算理。(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

5、质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具动手实践验证结果到底是几十多,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3、交流汇报,析算理(1)教师引导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把在小组内摆的过程用实物展台摆给大家看看。(2)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是怎么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的?单根的小棒满了十根怎么办?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一边摆一边说:摆好1捆4根,在它的下面对应着摆好2捆8根;先把单根和单根的合起来,也就是4根加8根,是12根,满了十,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到成捆的那一边(演示捆成一捆的过程),然后还有2根单根的小棒,把4捆和2根合起来(用手演示

6、合的过程),最后是4捆零2根,4个十、2个一,也就是42。(3)拨计数器的小组重点指导,个位8个珠子加4个珠子后,即个位满了十个珠子再怎样拨?(4)教师引导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1” 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计算时是怎么想的?(5)教师根据同学说出的写竖式时应注意到什么,一边板书,一边进一步指导。思考刚才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4、归纳方法,明算理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时候,可以从个位也可以从十位,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加法,做这样的题

7、的时候,从个位加起比较好。设计意图: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摆一摆,再抽象到数的计算,其中计数器的演示作为直观到抽象重要过渡过程,循序渐进,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了算理。 5、仿例练习,用竖式计算(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6、揭示课题(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小结:相同

8、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7、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电脑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1、 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四、全课总结,升华知识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45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