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第二课《散步》.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21537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教案】第二课《散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教案】第二课《散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案】第二课《散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教案】第二课《散步》.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课 散步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浓浓的亲情与责任感。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2.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结合现实生活,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唤醒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朗读

2、课文,整体感知。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提出朗读要求;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师生合作,初步发现本文的语言特点。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朗读、发现文章中“特别” 词语或句式、与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这样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班级

3、交流,共享发现。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圈划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子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分享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语句。明确:(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布置作业。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另一种魔力。课余完成作业。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