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具使用的初探.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22023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学具使用的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学具使用的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学具使用的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学具使用的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学具使用的初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学具使用的初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数学实验将成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学具的使用是进行数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地使用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由此可见一份学具能把学生推向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学具使用实践作一些探讨。国家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学具。本文就初中数学实验中的图形的分割、折叠等问题的学具的。 一、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以学具为载体,操作、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和渠道,扩大信息量。例如在“三视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下面的一个学具(许多小正方体)引入:利用此学具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三视图,又能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 到三视图形,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思考问题的提出及解决,则应用学具使学生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而且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具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个人操作学具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把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将师生之间的单

3、向或双向的教学交流,变成多向的、多层次的交流,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条件。例如“画正三角形”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尽量少的学具设计最多的作图方案并实施方案。结果原先属于成绩差等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而优等学生也没有吃不饱的感觉,他们利用图形的折叠得到了新的方案。 1、使用刻度尺作正三角形。 以刻度尺作正三角形,只需相异两点A、B,再配合工具即可。 2、利用尺规作图画正三角形,并说明作图的根据。 利用尺规作图,则分别以A、B点为圆心,AB长(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为半径作圆,两圆相交于C点,ABC就是正三角形了。因为,圆A中,AB=AC(半径);而且 圆

4、B中,BA=BC(半径), 所以AB=BA=AC。(见图2) 3、如果没了圆规,我们要如何作出正三角形呢?再者直尺也没了,那 么双手又要如何作出正三角形呢?这时我们可以考虑折纸,来协助完成。取适当大小的矩形纸张,先对折,取得一边的中垂线;再以A点为基点,将此边向内翻折,并使得顶点落在中垂线上B点。再将F点和A、C点连成三角形(见图3),AFC就是正三角形了。因为,AC=AB,又B点在中垂线上,所以,BA=BC,因此,AB=BC=CA。 此学具的使用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能力 基础上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会协作是学会生存的前提,从小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数学实验中有许多学具的操作或制作过程让学生分小组共同来完成效果更好。 C A B C D B A E F三、学具的使用,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数学实验中,充分使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