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培训资料.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128126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站仪培训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站仪培训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站仪培训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站仪培训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站仪培训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站仪培训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培训资料.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全站仪简介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我们使用的全站仪为苏州第一光学厂生产的RTS632B型全站仪第二节 仪器外观各部件名称一、 部件名称 二、 屏幕显示符号说明符 号名 称VZ天顶距VH高度角V%坡度HR/HL水平角(顺时针增/ 逆时针增)SD/HD/VD斜距/ 平距/ 高差N北向坐标E东向坐

2、标Z高程P1/P2/P3第一/ 二/ 三页三、 操作面板按键说明按 键第一功能第二功能F1F4对应第四行显示的功能功能参见所显示的信息09输入相应的数字输入字母以及特殊符号ESC退出各种菜单功能夜照明开/ 关开/ 关机MENU进入仪器主菜单字符输入时光标向左移内存管理中查看数据上一页DISP切换角度、斜距、平距和坐标测量模式字符输入时光标向右移内存管理中查看数据下一页ALL一键启动测量并记录向前翻页内存管理中查看上一点数据EDM测距条件、模式设置菜单向后翻页内存管理中查看下一点数据第三节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全站仪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以获得最佳观测值。首

3、先要对全站仪所使用的电池进行检查,是否有充足的电量,然后要根据规范测定测区的温度和气压输入全站仪进行大气改正,还要对全站仪的测量单位、测量模式等进行设置,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才能进行测量工作。一、全站仪初始化设置1.测角、测距基本设置1)垂直角倾斜改正开/关当启动倾斜传感器功能时候,将显示由于仪器不严格水平而需对垂直角度添加的改正值。为保证垂直角的精度,必须启动倾斜传感器。倾斜量的显示也可用于仪器精密整平。若显示(TILT OVER),则表示仪器倾斜已超出自动补偿范围,必须人工整平仪器。若仪器位置不稳定或刮风,则所显示的垂直角也不稳定。此时可关闭垂直角自动倾斜改正的功能。但可能影响垂直角精度。

4、用软件设置倾斜改正例: 设置垂直角倾斜改正关闭操 作 步 骤显 示在角度测量模式显示下,按F4键进入第二页功能键信息显示。VZ: 822150HL: 1573358倾斜 坡度 竖角 P2按F1(倾斜)键,显示当前补偿值。倾斜 X开X: -0112X开 总关 关 按F2(总关)键,补偿器关闭。倾斜 XY关X开 总关 关 按ESC(关)键,完成垂直角倾斜设置2)水平角直角蜂鸣的设置直角蜂鸣打开时,如果水平角落在0、90、180或270的 1范围以内,蜂鸣声响起,直到水平角调节到00000( 1)、900000( 1)、1800000( 1)或2700000( 1)时,蜂鸣声才会停止。例:水平角直角

5、蜂鸣设置操 作 步 骤显 示在角度测量模式显示下按两次F4(P1、P2)键,进入第3 页功能。VZ: 892555HR: 1683618直角 左右 设角 P3按F1(直角)键,显示上次设置状态。 直角蜂鸣 关开 关 按F1(开)键或F2(关)键选择蜂鸣器的开/ 关。直角蜂鸣 开开 关 按ESC(退出)键VZ: 892555HR: 16836 18直角 左右 设角 P33)测距模式设置测距模式有三种,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精测模式:最常用距离测量模式,精度高但时间长。测距时间 小于4 秒(初次)距离显示精度1 毫米跟踪模式:此模式测量时间短但精度低,只精确到厘米位。常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放

6、样测。测距时间 约0.5秒距离显示精度10 毫米粗测模式:此模式测距时间短于精测模式。使用该模式测距会有轻微的不稳定现象。测距时间 约1秒距离显示精度1 毫米。例:测距模式设置操 作 步 骤显 示 按EDM键进入测距设置界面按F1(测距模式)键进入测距模式选择界面测距设置 1/2F1:测距模式F2:棱镜常数F3:大气改正“ ”中为当前的测距模式,按F1、F2或F3选择所需的测距模式。按F4(确认)键。按ESC键退回到测量模式。模式设置F1:粗测F2:跟踪 F3:精测 确认4)棱镜常数设置仪器出厂时棱镜常数设置为0mm。一般原配单棱镜常数0mm,三棱镜组棱镜常数为-30mm,如果不是使用常数为的

7、0mm 的棱镜,则必须设置相应的棱镜常数,一旦设置了棱镜常数,则关机后该常数会被保存,直到用户下一次输入棱镜常数。例:棱镜常数设置操 作 步 骤显 示按EDM键进入测距设置界面,测距设置 1/2F1:测距模式F2:棱镜常数F3:大气改正按F2(棱镜常数)键显示现有的棱镜常数。按F1(输入)键,开始输入新的棱镜常数。棱镜常数设置:000 mm输入 确认输入正确的棱镜常数后,按F4(确认)键保存设置。棱镜常数设置:-30 mm数字 确认5)大气改正值RTS600 系列全站仪大气改正值由测绘人员直接输入温度和气压进行修正。在测量工作开始前,要正确测量当时的温度和气压,以保证输入准确的温度、气压值,从

8、而测得真实的距离。例:大气改正设置操 作 步 骤显 示按EDM键进入测距设置界面按F3(大气改正)键显示现有的设置值。测距设置 1/2F1:测距模式F2:棱镜常数F3:大气改正按F1(输入)键, 开始输入新的温度、气压值。用户可以通过 、 键头将箭头上下移动来切换温度或气压的输入PPM:000温度 18.0C气压 : 1020.0 hPa输入 确认输入正确的温度、气压值后,按F4(确认)键保存设置。PPM: 000温度 = C气压 : 1020.0 hPa输入 确认6)返回信号查看全站仪的在测距过程中,如果返回信号太小,会导致仪器无法得出正确的测距结果。因此在对测距条件进行检查的时候,需要确认

9、返回信号的大小,但显示的返回信号值只能作为参考,并且不能由测绘人员进行修改。正常的值应该大于1 0以上,仪器才能得出测距结果。RTS600 系列全站仪不能在屏幕直接看到返回信号的大小,在测距设置界面才能看到。例:返回信号查看操 作 步 骤显 示按两次EDM键进入测距设置界面第2 页,测距设置 2/2F1:信号照准棱镜后按F1(信号)键显示当 前的回光信号强度。信号:32 %按ESC键退出查看信号界面。2.基本参数设置操作全站仪前,要对全站仪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以适应使用的地区和环境。设置的内容有:测角时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的最小读数,测角时的角度单位,测距时的长度单位,时间较长不操作全站仪时自动

10、关机功能,测距时每次测距的次数,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二差改正),显示屏幕的对比度,进行数据传输时串口通讯的参数,是否使用格网因子,以及屏幕显示得语言种类,温度单位和气压单位。基本设置参数定义(* 为出厂的设置)菜 单 显 示可选项目内 容最小读数1 *测角时角度最小读数为1 秒5测角时角度最小读数为5 秒角度单位DMS *测角时角度显示单位为度分秒(360)GON测角时角度显示单位为哥恩(400G )MIL测角时角度显示单位为密位(6400M)长度单位m *测距时长度单位为米ft测距时长度单位为英尺自动关机ON30 分钟自动关机功能开启OFF *30 分钟自动关机功能关闭测距次数0 999

11、设置测距次数,0 表示不停二差改正OFF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关.14 *改正系数K 为0.14.20改正系数K 为0.20对比度00 99显示屏对比度调节值串口通讯参数设置协议TYPEONE *单向通讯方式TYPETWO双向通讯方式字长/校验7 EVEN7 个数据位、偶校验7 ODD7 个数据位、奇校验8 NONE *8 个数据位、无校验位波特率1200-38.4K选择波特率 1200 *停止位1BIT *一位停止位2BIT两位停止位格网因子ON *使用格网因子OFF不使用格网因子语言ENG显示屏显示文字为英文CHN *显示屏显示文字为中文温度单位C *进行大气改正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F进行大

12、气改正时温度单位为华氏度气压单位hPa *进行大气改正时气压单位为千帕mmHg进行大气改正时气压单位为毫米汞柱inHg进行大气改正时气压单位为英寸汞柱第四节 基本操作一、仪器开箱和存放 开箱: 轻轻地放下箱子,让其盖朝上,打开箱子的锁栓,开箱盖,取出仪器。 存放: 盖好望远镜镜盖,使照准部的垂直制动手轮和基座的圆水准器朝上将仪器平卧(望远镜物镜端朝下)放入箱中,轻轻旋紧垂直制动手轮,盖好箱盖并关上锁栓。二、安置仪器 将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精确整平和对中,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三、开机开机前全站仪应已经对中整平,否则屏幕上将显示 TiIt Over,提示全站仪没有整平并超出补偿范围。按(红色电源

13、键)开机,按提示全站仪望远镜转动一周,听到“嘀”的一声响表示全站仪初始化成功,可以正常使用。一般情况下应进入基本测量模式,如果上次关机前处在其他的测量模式,全站仪将进入上次的测量模式,此时按ESC返回基本测量模式。确认显示窗中有足够的电池电量,当显示“电池电量不足”(电池用完)时,应及时更换电池并对电池进行充电。确认棱镜常数值(PSM)和大气改正值(PPM )。四、关机按(电源键),按F3键确认关机,按F4键返回到关机前界面。五、水平角(右角)和垂直角测量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操 作 步 骤显 示照准第一个目标(A )VZ: 892555HR: 15733 58 置零 锁定 记录 P1设置目标

14、A 的水平角读数为00000,按F1(置零)键和F3(是)键。水平角置零确认吗? 是 否仪器显示目标A 的水平夹角和目标A 的垂直角。VZ: 892555HR: 000 00 置零 锁定 记录 P1照准第二个目标(B ),仪器显示目标A 与B 的水平夹角和B 的垂直角。VZ: 892555HR: 16832 18置零 锁定 记录 P1照准目标的方法(供参考)将望远镜对准明亮的地方,旋转目镜调焦环使十字丝清晰。利用粗瞄准器内的十字标志瞄准目标。照准时眼睛与瞄准器之间应留有适当距离。利用望远镜调焦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或左右移动发现有视差时,说明调焦或目镜屈光度未调好,这会影响测量

15、精度,应仔细进行物镜调焦和目镜调焦消除视差。六、 距离测量(斜距模式)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操 作 步 骤显 示按DISP(切换)键,进入斜距测量状态VZ: 892555HR: 1683618置零 锁定 记录 P1照准棱镜中心VZ: 892555HR: 1683618SD: m测距 记录 P1按F1(测距)键 1)VZ: 892555HR: 1683618SD: * m停止 记录 P1显示测量结果 2) 5)VZ: 892555HR: 1683618SD: 88.888 m测距 记录 P1按ESC键,测距值被清空VZ: 892555HR: 1683618SD: m测距 记录 P1 1) 当电子

16、测距正在进行时,“*”号会出现在显示屏上。 2) 测量结果显示时伴随着蜂鸣声。 3 ) 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模式设置的不同而改变,当模式设置为单次的时候,测量结果显示为当次测量结果;当模式设置为连续的时候,仪器最后显示为所有测量次数结果的平均值;当模式设置为跟踪的时候,仪器显示的测量结果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cm)。 4)按DISP(切换)键,测距结果改为平距、高差显示。 5 ) 若目标被树枝等物体挡住,可能导致信号弱,仪器显示 “E 0 2”。因此,请保证测距时仪器与棱镜间无遮挡。七、 距离测量(平距、高差模式)确认在角度测量模式下。操 作 步 骤显 示按两次DISP(切换)键,进入平距、高差测

17、量模式界面。VZ: 892555HR: 16836 18置零 锁定 记录 P1照准棱镜中心HR: 1683618HD: mVD: m测距 记录 P1按F1(测距)键,显示测量结果HR: 1683618HD: 88.886mVD: 0.002 m测距 记录 P1八、 距离放样苏一光RTS600 系列全站仪可进行各种距离测量模式如平距(HD )、高差(VD )或斜距(SD)的放样,该功能可显示测量的距离与预置距离之差。显示值= 观测的距离值- 标准(预置)距离 例:平距放样操 作 步 骤显 示在平距测量模式下按F4(P1)键进入第2页。HR: 1683618HD: 0.000mVD: 0.000m

18、偏心 放样 P2按F2(放样)键进入放样模式显示。放样平距 高差 斜距 CA按F1(平距)键进行平距放样。按F2(高差)键进行高差放样。按F3(斜距)键进行斜距放样。按F4(CA)键回到正常测量模式。放样HD= m数字 确认输入放样的平距值并按F4(确认)键。照准目标。放样HD= 123.2 m数字 确认按F4(P2)键回到平距模式第一页,按F1(测距)键开始测距。+ 值向仪器方向走。- 值背向仪器方向走。该功能适用于边桩或中桩已经放好情况下的等距桩的测放。在己测放的桩点上架设仪器,设置好等距桩到仪器架设点的平距,照准另一个桩点使得待测放的等距桩与已测放的桩点在一条直线上。照准等测放桩点的棱镜

19、开始测距,差值为正时向仪器方向靠近,差值为负时背向仪器移动。第五节 施工放样一、 放样步骤1 建立(选择)坐标数据文件,建好后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2 设置测站点。3 设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4 输入或调用待放样点坐标,开始放样。二、 建立(选择)坐标数据文件运行放样程序首先要选择一个存放有坐标的坐标数据文件,以便调用坐标和存放测量的新点坐标。操 作 步 骤显 示按MENU(菜单)键进入主菜单显示。菜单 1/2 F1:放样F2:数据采集F3:程序按F1(放样)键进入放样流程。选择文件文件名:输入 列表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文件名。 1 )选择文件文件名:= -字母 删除

20、 清空 确认输入文件名后,按F4(确认)键,提示“无此文件”,按F3(是)键,建立新文件选择文件文件名:= 1建立新文件?- - 是 否回到放样界面放样 1/2F1:测站设置F2:后视点设置F3:放样 1)如果之前有建好的文件,可按F2(列表)键,显示坐标数据文件目录,按(上移)或(下移)键,选定需要的文件,文件被选定,则在该文件名的左边显示符号“ ”三、 设置测站点直接输入测站点坐标:确认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操 作 步 骤显 示使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放样 1/2F1:测站设置F2:后视点设置F3:放样按F1(测站设置)键,显示点号选择界面。测站点号 仪高 : 1.500 m输入 列表 坐标

21、 确认按F1(输入)键进入测站点号输入显示,并输入点号测站点号 = -仪高 : 1.500 m字母 删除 清空 确认按F4(确认)键,提示无此点,进入坐标输入显示 按F1(输入)键,开始输入测站点的坐标,输入时,一般仪器中N点对应图纸中X坐标,E点对应图纸中Y坐标,Z一般不输入,输完后,按F4(确认)键 1) 2)N 0.000mE 0.000mZ 0.000m输入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仪器高,按F4(确认)键,完成测站设置。测站点号 : 1仪高 :1.50 m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 1 ) “ ”所指示的为当前可以输入的项,输入完该项后,按F4(确认)键后,“”下移,按F1(输入)键继续

22、输入当前项,如果该项不需输入,按(下移)键跳过。 2) 输入范围:-999999.999N、E999999.999 -9999.999Z 0.000mE 0.000mZ 0.000m输入 确认按F4(确认)键进入方位角设置显示,照准后视点,按F3(是)键返回放样菜单。方位角设置HR :2832533照准 ? 是 否2)直接输入后视点方位角操 作 步 骤显 示按F2(后视点设置)键,显示点号选择界面。后视点号: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按F3(坐标)键进入后视点坐标输入显示。后视N 0.000mE : 0.000m输入 - 角度 确认按F3(角度)键,进入后视角输入显示。后视HR :输入 - 点号

23、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后视角度值。1231618按F4(确认键)后视HR =123.1618 删除 清空 确认按F4(确认键)照准后视点,按F3(是)键返回放样菜单。方位角设置HR :1231618照准 ? 是 否五、 实施放样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1)直接输入坐标值2)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例】:直接输入坐标值操 作 步 骤显 示使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放样 1/2F1:测站设置F2:后视点设置F3:放样按F3(放样) 键,显示点号选择界面。放样点号 镜高: 1.350 m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按F1(输入)键进入放样点号输入显示 1) 2) 3)放样点号 = -仪高 : 1.

24、350 m字母 删除 清除 确认按F4(确认)键,提示无此点,进入坐标输入显示N 0.000mE 0.000mZ 0.000m输入 确认按F1(输入)键,开始输入坐标,输完后按F4(确认)键,进入放样显示。 4)放样点号 :3镜高 : 1.350 m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镜高(棱镜高)放样点号 : 3镜高 = m- 删除 清空 确认按F4(确认)键2下,进入计算值显示。H R:放样点的水平角计算值H D:仪器到放样点的水平距离计算值。计算值HR: 443829HD: 173.464m极差 坐标 下点按F1(极差)键。dHR:对准放样点仪器应转动的水平角dHR = 实际水平角

25、-计算的水平角。当dHR=00000时,即表明放样方向正确。dHR: 123456dHD:dZ :测距 模式 坐标 下点按F1(测距)键。dHD:对准放样点尚差的水平距离dHD = 实测平距- 计算平距离。dZ:对准放样点尚差的高差dZ = 实测高差- 计算高差。dHR: 123456dHD: -34.333 mdZ : 2.000 m测距 模式 坐标 下点当显示值dHR,dHD 和dZ 均小于允许误差时,则放样点的测设完成。 5)dHR: 00000dHD: 0 .000 mdZ : 0.000 m测距 模式 坐标 下点()按F2(模式)键可以选择测距模式。放样F1:粗测F2:跟踪F3:精测

26、 确认()按F3(坐标)键,即显示坐标值。 6)(13)按F4(下点)键,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测设(重复本节操作),点号自动加1。放样点号:4镜高: 1.000 m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 1)如果已在内存中输入坐标值,可按F2(列表)键,然后选择点号。 2)可以按F1(浏览)键对选择的坐标点数据进行查看。 3)按F2(查找)键可以通过输入点号查看坐标点数据。 4 )如果文件中不存在所需的点号或坐标数据和测站数据相同,则自动清空点号输入栏,要求输入已知点,(内存中确实存在)。 5)操作中,一般先将dHR 通过转动水平度盘,使其接近0,然后在此方向上设置棱镜,通过测距使dHD和dZ小于允许误差。 6

27、)按F3键可以使显示在极差和坐标之间进行切换。注:放样后,根据精度需要选择是否进行定测和以何种方式定测。定测:测量放样点的实际坐标( 即坐标测量) 。六、 设置新测站点当现有控制点与放样点之间不能通视时就需要设置新点。并存入坐标文件,在新测站点可以调用。1) 侧视法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上,用侧视法(极坐标法)测定新点的坐标,这里坐标存入坐标文件,以后也可以调用。在进行侧视测量之前,需先作好仪器定向工作操 作 步 骤显 示进入放样菜单,按F3(程序)键,再按EMD(下移)键,进入程序菜单2/2程序 2/2F1:Z坐标F2:相对直线坐标F3:新点按F3(新点)键新点F1:侧视法F2:后方交会按F1(

28、侧视法)键。选择文件文件名:输入 列表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文件名,按确认,提示“建新文件”,按F3(是)键。按F1(输入)键,输入俯视点号,按F4(确认)。侧视点号:输入 查找 确认输入镜高棱镜高输入镜高 1.000 m输入 确认照准新点,按F3(是)键进行距离测量。 棱镜高输入镜高 1.000 m瞄准? 是 否HR: 123456HD* 测量.按F3(是)键。点名与坐标值存入坐标数据文件。N : 123.345 mE : 123.345 mZ : 123.345 m存储? 是 否显示下一新点输入菜单,点号自动加1。侧视点号 :2输入 查找 确认2) 后方交会在选定的新站上安置仪器,用

29、最多可达5个已知点的坐标和这些点的测量数据计算新坐标,后方交会的观测如下:距离测量后方交会:测定2 个或更多的已知点。测站点坐标按最小二乘法解算选择新点时应确保新点不在几个已经点构成的外接圆上,否则新点的坐标具有不确定和不可解算性。操 作 步 骤显 示进入放样菜单,按F3(程序)键,再按EMD(下移)键,进入程序菜单2/2程序 2/2F1:Z坐标F2:相对直线坐标F3:新点按F2(新点)键新点F1:侧视法F2:后方交会按F2(后方交会)键。新点点号 :输入 查找 不存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新点号,按F4(确认)键。 1)仪器高输入仪高 : 1.500m输入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仪器

30、高,按F4(确认)键。 2)N001#点号 : F001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已知点A 的点号,按F4(确认)键。棱镜高输入镜高 : 2.000m输入 确认按F1(输入)键,输入棱镜高,按F4(确认)键。棱镜高输入镜高 : 1.000m瞄准? 是 否照准已知点A,按F3(是)键HR: 12345HD* 测量中.进入已知点B 输入显示N002#点号 :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按照 - 步骤对已知点B进行测量,当用F3(是)键测量3 个已知点后,残差即被计算。 3)选择格网因子F1:格网因子不变F2:更新格网因子按F1或F2键,选定坐标格网因子,以便计算残差。F2利用当前测站高

31、程自动更新格网因子残差dHD= 0.120mdZ = 0.003m下点 G.F. 计算按F1(下步)键,可对其他已知点进行测量,最多可达到5 个点。N003#PT# :输入 列表 坐标 确认按 - 步骤对已知点C 进行测量。HR: 12345HD* 测量中.显示测量值。HR: 12345HD: 1.234 mVD: 0.001 m下点 计算按F4(计算)键,即显示标准偏差标准差=0.000sec 下页 坐标按F2(下页)键,显示坐标值标准偏差。按F 2 (下页)或(上页)可交替交换显示上述标准偏差。SD(n)= 1.234mSD(e)= 0.001mSD(z)= 0.000m 上页 坐标按F4

32、(坐标)键,显示新点坐标。N: 1.234mE: 0.001mZ: 0.000m记录? 是 否按F3(是)键,新点坐标被存入坐标数据文件并将所计算的新点坐标作为测站点坐标返回显示新点菜单。 4)新点F1:侧视法F2:后方交会 1)如果无需存储新点数据,可按F3(不存)键。 2)如果需要输入已知坐标,可按F3(坐标)键。 3)残差dHD(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平距)= 测量值- 计算值;dZ(由已知点A 算出的新点Z 坐标)-(由已知点B 算出的新点Z 坐标). 4)如在第4 步按F3(不存)键,此时新点数据不被存入到坐标数据文件,仅仅是将新点计算值替换为测站点坐标。第六节 全站仪的使用及日常维护注意

33、事项1日光下测量应避免将物镜直接瞄准太阳。若在太阳下作业应安装滤光器。2避免在高温和低温下存放仪器,亦应避免温度骤变(使用时气温变化除外)。3仪器不使用时,应将其装入箱内,置于干燥处,注意防震、防尘和防潮。4若仪器工作处的温度与存放处的温度差异太大,应先将仪器留在箱内,直至它适应环境温度后再使用仪器。5仪器长期不使用时,应将仪器上的电池卸下分开存放。电池应每月充电一次。6仪器运输应将仪器装于箱内进行,运输时应小心避免挤压、碰撞和剧烈震动,长途运输最好在箱子周围使用软垫。7仪器安装至三脚架或拆卸时,要一只手先握住仪器,以防仪器跌落。8外露光学件需要清洁时,应用脱脂棉或镜头纸轻轻擦净,切不可用其它物品擦拭。9仪器使用完毕后,用绒布或毛刷清除仪器表面灰尘。仪器被雨水淋湿后,切勿通电开机,应用干净软布擦干并在通风处放一段时间。10作业前应仔细全面检查仪器,确信仪器各项指标、功能、电源、初始设置和改正参数均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作业。11.即使发现仪器功能异常,非专业维修人员不可擅自拆开仪器,以免发生不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