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138548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酒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酒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酒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酒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酒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酒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酒教学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抓住细节,以说带读,以读促写春酒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春酒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思乡是本文的主旨,作者用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诉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是游子笔下的一首“思乡曲”啊!可是面对这样一篇散文,该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该教学生什么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掩卷沉思,我觉得文章最打动人的还是细节,春酒一文洋溢着的浓浓思乡情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是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是那些看似随意,于朴实中见真情的点点滴滴。 “一枝一叶总关情”啊!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些细节,以说带读,以读促写,在课题“春酒”和主旨“思乡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学设想

2、: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在课前我先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往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诵课文,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说话,达到以读带说,以读促说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尝试分组合作学习,明确每组学习任务,先组内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提高学习效率。3.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诗歌,达到读说写的高度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过程与

3、方法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导语: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中大家最盼望的应是春节了,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过春节?(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往事:有吃的、穿的、有压岁钱、还能全家团圆)但每个地方

4、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一下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2、板书课题、作者:3、简介作者: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学生讨论、交流:(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三、分组品读,体察情趣。(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小组讨论)板书小结 :

5、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风俗美(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2小组讨论)板书小结:母亲 “我” 阿标叔 乡邻乡亲(三)师: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点滴小事,在琦君的笔下往往生动感人;寥寥几笔,人物就栩栩如生了,这主要得益于成功的细节描写。1、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第3-6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按以下句式说话:“从句中,我读出了-的一个人物形象。”或“从-词中,我体会出了。”(1)、写“我”的相关细节(第3小组讨论) 抓关键词语:段“偷偷”“舔”、段“走来走去”、段“靠”、“点”、“舔一舔”、段“开心得要命”小结:表现我的活泼可爱、充满童真

6、童趣。过渡:在故乡、邻里之间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家人般的氛围、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2)、花匠阿标叔(第4小组讨论)“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乐于助人。(3)、乡邻乡亲(第5小组讨论)“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小结: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过渡:从我们刚才

7、回忆的这些童年往事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快乐,看到了一个多么孩子气的琦君,那是谁制造了我这样的童年呢?是谁包容了我这样的孩子气呢?是母亲,给我制造了这样一个梦幻般的童年,那文中母亲的哪个动作、哪些话语,哪些情态,触动了你的内心,让人砰然心动,发出这样的感慨。(4)、找出与母亲有关的细节描写(第3小组讨论)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勤劳善良。2、生动的比喻:“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

8、还捧一大包回家。”“鼓鼓的”换成“饱饱的”行不行?(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7小组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师指导要点:人情美(板书)(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第8组讨论)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四、拓展延伸: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

9、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你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学生交流:1、余光中乡愁2、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李白静夜诗 4、马致远秋思 5、苏轼水调歌头 教学反思: 在反复的酝酿中,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参入下,我执教了春酒这篇文章。反思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认为把握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抓住细节教学贯穿始终。从“我”、阿标叔、乡邻再到“我”的母亲,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先找出相关语句,再抓关键词语,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然后全班交流,各人物不同的情态跃然纸上,课堂思路清晰,学生的朗读、口语表达

10、能力也得到提升。2、各环节注意过渡、衔接,老师的语言也有讲究。第三个板块中,从文章整体把握到体会描写的过渡,注意了语言的衔接;分析细节描写时,从“我”、花匠阿标叔到母亲的细节描写之间的过渡也注意了语言的衔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后及时进行总结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老师的说无疑带动了学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3、注意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比喻修辞这一环节,通过层层质疑、层层推进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鼓鼓的”换成“饱饱的”行不行?引导学生探究:“鼓鼓的”是一种外在的形态,而“饱饱的”是一种内在感

11、受,用“鼓鼓的”这一外在形态更能体现我的淘气和顽皮。那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说是“像小蜜蜂似的”,小皮球、小企鹅、小猪不也是鼓鼓的,不也很可爱吗?引导学生从外在探究本质:小蜜蜂采完花肚子鼓鼓的,除了可爱,还有采完蜜之后的那种满足、喜悦,那种甜甜的喜悦和我喝完春酒之后的喜悦是一样的,而小猪吃饱了就睡则没有这种感受。学生的回答让在座的老师开心一笑,我知道这就是这堂课的亮点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随着我的层层深入引导而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升。通过层层探究,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好的文章不仅要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还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有血有肉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当然, 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文章思乡这一主旨理解很深刻,但对文中乡邻之间的风俗美、人情美体会不到位,这主要是由于我对全文缺乏整体把握造成的,过份注重细节,结果忽略了整体;另外,拓展写作时间不够,也是由于欣赏细节而花费过多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