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56087 上传时间:2021-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内容提要产业转移承接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等四个子系统,分别发挥着基础、保证、关键和核心的功能。产业转移承接力是由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三个主导机制以及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两个辅助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动力在于对产业转移效应的追求。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承接力,结构,功能,形成机制 国际(区域)分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存在,引发了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所谓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

2、经济发展及序列演化过程。产业转移不仅是指产业空间的转移,而且还包括产业间的序列演化,即在产业进行区域间转移的同时,还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主动吸纳国外的投资、贸易和先进技术,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与此同时,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也方兴未艾,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城市与农村间、沿海与内陆间以及经济特区与一般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和某些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冈。 产业承接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转

3、移承接力(简称产业承接力,下同),是实施产业承接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培育和不断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承接力,迫切需要研究。在此,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产业承接力的结构、功能及形成机理。 一、产业承接力的结构 有效承接转移产业具有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尽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产业转移的承接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由于决策方式和决策手段不科学,不加选择地盲目承接;由于缺乏必要的软硬环境与条件,接纳而来的落地产业难以生存与发展。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承接

4、产业转移的成功与否呢?事实上,产业承接成败的根源在于产业承接能力。 (一)产业承接力的概念 一般认为,产业承接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能力。这一说法简单易懂但比较笼统,概念界定较模糊,内涵不清晰。产业承接力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拥有的,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选择转移产业,稳固接纳转移产业,融合发展转移产业,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首先,产业承接力是一个广义概念。产业承接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是包含着对产业的吸引、选择、支撑和发展等多种能力,内涵丰富。 其次,产业承接力是一个系统概念。产业承接力由若干处于不同层次上的分力构成,它们相互

5、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再次,产业承接力是一个复杂概念。产业承接力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是长期不断积累沉淀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产业承接力是一个动态概念。产业承接力中的吸引产业、选择产业、支撑产业和发展产业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和功能上的继承性,随着技术组织条件的改善,产业承接力及其构成分力会相应地发展壮大。 (二)产业承接力的结构 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由上述概念可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承接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如下四个子系统:一是集聚转移产业的吸引力,即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的比较优势所具有的吸引转移产业的能力,主要包括市场吸引力、产业集聚吸引力和政策吸引力

6、;二是准确甄别转移产业的选择力,即依据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标准,恰当地选择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机,从若干备选转移产业中选择最佳者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和项目可行性论证能力;三是稳固接纳转移产业的支撑力,即使接纳而来的产业得以存续的能力,主要包括载体支撑力和环境支撑力;四是融合提升产业的发展力,即将存续下来的转移产业与本地原有产业体系融为一体,使本地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的能力,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力、市场开拓力和产业协调配套力。分析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得出产业承接力的结构,见图一。在产业承接力系统中,四个子系统即四大能力不可或缺,每

7、一种能力与产业承接力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旦离开整体便没有存在的意义,缺少任何一种能力,产业承接力便不完整,其功能难以发挥。产业承接力与四大能力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动发展、良性循环,任何一种能力不够强,就会在“木桶效应”的作用下削弱产业承接力。 只有具备较强的产业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潜在的转移产业、转移企业、转移资本和转移技术,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产业选择力也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具备较强的产业选择能力,才能从众多备选转移要素中确定最佳入驻者,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理性承接,避免盲目引进,产业吸引力的功效才能得以体现,对产业支撑力也才有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产业支撑力,才能使优选而来

8、的转移产业得以存活,这既是对产业选择力的传递又对产业发展力提出了更高需求;只有具备较强的产业发展力,才能将存续下来的转移产业与本地原有产业融为一体,促进转移产业和原有产业的共同发展,这扩大了产业支撑力的成果又增强了产业吸引力。 二、产业承接力的功能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由图一知,产业承接力与其四个子系统存在着两个维度上的递进关系。一是纵向的层次递进关系,二是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发展力等同一层次上的横向递进关系。正是这种独特的网状结构,决定了产业承接力各子系统和总系统的良好功能。 产业吸引力发挥招引转移产业入驻本地的功能,是产业承接力的基础。其中,市场反映人口规模、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与政策

9、,决定着需求的规模和质量状况,进而影响产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市场吸引力大,表明市场需求的规模大、质量高且潜力大,产业转移落地的可能性就大。近年来国外汽车、钢铁和电信等行业大规模来华投资,看中的就是我国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巨大的潜在需求;集聚反映技术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产业转移承接载体的数量、规模和空间集聚程度,影响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大小。产业集聚度越高越能吸引转移产业的落地。目前国际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的去处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三大经济圈,就印证了这一点。政策反映政府限制或支持某些产业发展的态度与行为。政策吸引力强,表明政府在征地、税收、信贷、风险承担和

10、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且持续稳定,必然会吸引更多国内外产业转移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和技术转移,因为他们最需要也最担心的是东道国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产业选择力发挥确定承接的最佳时机,并从若干转移产业中评价选取最佳入驻者的功能,是产业承接力的保障,可确保产业承接决策的准确性。其中,信息搜集处理反映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人才的拥有量和利用状况。信息能力越强,越能获取充分、准确、及时和有效的决策信息,越有利于对备选转移产业的鉴别。可研论证反映战略决策人才、决策方式和咨询机构的状况。可研论证力越强,越能从现实需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环境污染性等方面对拟接纳的转移产业进行综合论证,

11、产业承接的时机和内容决策就越准确。 产业支撑力发挥使优选而来的入驻转移产业得以存续的功能,是产业承接力的关键。其中,载体反映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产业转移承接载体内部的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管理体制和服务功能等状况。载体支撑力越强,越能为入驻产业提供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必要条件以及自主经营、有效竞争和高质量生活的良好氛围,入驻产业的生命力就越强。环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消费需要、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和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环境支撑力越强,产业竞争优势越明显,承接的产业生存环境越好。 产业发展力发挥融合存活的转移产业与本地原有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改善产

12、业结构的功能,是产业承接力的目标。其中,技术创新反映区域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素、环境和政策等状况。技术创新力越强,产业运作效率和利润率越高,生存下来的转移产业越能快速发展。产业协调配套反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协调配套能力越强,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以及金融、保险、运输、信息等互补性产业越健全,存续下来的转移产业越容易与本地原有产业体系融合,本地产业越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近年来大规模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的国际产业能够生存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的产业配套优势和物流优势。 三、产业承接力形成机理框架模型 机理和机制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机理强调组成部分共同的本质属性及

13、其决定的运动原理,说明事物是如何发生、变化和发展的。机制强调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机理决定和制约着机制,是基础和前提,机制是机理的具体实现形式。这里的形成机理,就是要试图回答产业承接力是如何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它又包含哪些机制(见图二)。由图二所示的形成机理框架模型可见,产业承接力的形成机理包含动力机制、传导机制、促进机制、保障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五个机制。它们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构成产业承接力形成的一条主线和两条辅线,对应着一个内循环和两个外循环。 “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形成机制形成并增强承接效应动力机制”这一主线构成产业承接力形成的内循环。其形成机理体现了马斯洛的需要动机行

14、为理论,即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转移效应的需求,驱使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产业承接力的培育与提升。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转移效应的需求产生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机引导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具体行为,大力开展市场拓展、人才队伍、信息技术、载体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产业转移的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发展力;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发展力之间的纵向传递、横向互动与整合协调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承接力。产业承接力形成后可以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享受资本积累、技术溢出等多种产业转移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产业承接的环境与条件。从系统科学的原理讲,这会增加负熵、减少正熵,形成并放大涨落,推

15、动产业承接力系统跃迁与有序协调发展。 “促进机制形成发展承接效应促进机制”这一辅线构成一个外循环。通过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需求要素扩展、企业战略制定和竞争结构优化等措施,推动产业承接力加速发展。“保障机制形成发展承接效应保障机制”这一辅线构成另一外循环。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职能转变、相关和支持产业配套等途径,保障产业承接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产业承接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工程。产业承接力是由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三个主导机制以及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两个辅助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这里将重点剖析产业承接力形成的动力机制。 四、产业承接力形成的动力机制

16、动力,即产生某种行动的力量。产业承接力形成的动力在于:通过培育和提升承接力,实现对转移产业的凝聚吸引、准确选择、稳固支承和科学发展,享有产业转移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移效应是指产业转移方将某项产业转移到承接方,使承接方建立了该项新产业,或使承接方原来产业的生产函数、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般地,产业转移效应主要有注入要素、技术溢出、关联带动、竞争引致和观念更新等五方面。对这些效应的追求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业承接力的动力,见图三。(一)原动力:积累高级生产要素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表明,生产要素尤其高级生产要素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承接方往往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17、等初级生产要素较丰富,而资本、技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相对短缺。如果有选择地承接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会由于大量资本、技术和其他无形要素的进入,迅速积累起相对稀缺的高级生产要素,进而扩大产业规模、改善产业机构。 (二)根本动力:吸纳技术溢出 产业转移往往是由经济梯度较高的发达区域转向梯度较低的欠发达区域,具有梯度性。这种梯度性决定了所承接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般要高于当地产业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这样,理性地承接高技术、低污染的产业转移,就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后发优势”,模仿、消化和吸收转移产业所包含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二次创新,促进本地产业技术进步;二是通过前后波及作

18、用,拉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这会从两方面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程。一是增加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的数量和比例,从而使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度化的趋势;二是使原有相对处于较低层次的产业发生“升级转型”运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向着高度化方向演进。 (三)间接动力:发挥关联带动 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的实质就是移入产业关联效应的发挥过程。有选择地承接对本国或本地区没有挤出效应的转移产业,就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诱导出相关投资的发生,增强产业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后向关联效应,即承接而来的转移产业发展会对各种要素产生新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相关投入品产业发展;前向关联效应,即承接而来的转移产业活动

19、能通过削减下游产业的投入成本而促进下游产业发展,从而为新的工业活动兴起创造基础,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可能;旁侧关联效应,即承接而来的转移产业发展会引起它周围的一系列变化,如劳动力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及建筑业、服务业发展等。 (四)辅助动力:培育竞合理念 一般地,有效承接而来的转移产业与当地原有产业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往往更具竞争优势。面对较强的转移产业,原有产业只有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树立合作性竞争思想,与转移产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相互间分工合作、整合协调,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这无疑会催生竞合理念的形成,

20、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此外,对先进产业的承接必然伴随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即产业转移带来的不仅是品牌、资金、技术等有形资源,更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和新管理方式等无形资源。这些无形资源将对传统观念起着融合、更新和改造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可见,注入要素、技术溢出、关联带动和观念更新等产业转移效应,既拉动着承接力的培育和提升又推动着产业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又为产业承接力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技术积累和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条件,从而能够承接更多、更

21、优良的产业转移,享有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五、结语 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的产物。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承接力是决定产业承接成败的关键。产业承接力是一个由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组成的复杂系统,是动力机制、传导机制、促进机制、保障机制和实现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进一步完善了已有产业承接力的概念,论述了产业承接力的结构与功能,剖析了产业承接力形成的动力机制。产业承接力是一个崭新的命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诸如产业承接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传导机制、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系,产业承接力大小的评估体系,特定区域产业承接力建设实证,产业承接力的培育途径与策略,产业承接力建设战略规划等问题。 作者:孙世民展宝卫来源:改革2007年第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