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64537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XLS 页数:72 大小:1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传真电子表格版.xls(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方传真电子表格版 胡希恕 冯世纶著 方证 类型 序 号 方药名称 第一 章桂 枝汤 类方 1桂枝汤 2桂枝加桂汤方 3桂枝加芍药汤方 4桂枝加大黄汤方 5桂枝加葛根汤方 6栝蒌桂枝汤方 7桂枝加黄芪汤方 8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 汤方 9桂枝加附子汤方 10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 汤方 1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 1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 13小建中汤方 14当归建中汤方 15黄芪建中汤方 16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17桂枝去芍药汤方 第一 章桂 枝汤 类方 18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汤方 19桂枝附子汤方 20去桂加白术汤方 21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 白术汤方 22甘草附子汤方 23

2、桂枝去芍药加皂荚 汤方 2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 牡蛎龙骨汤方 25桂枝甘草汤方 26半夏散及汤方 27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汤方 28防己茯苓汤方 第一 章桂 枝汤 类方 29防己黄芪汤方 30桂枝人参汤方 31白虎加桂枝汤方 32苓桂术甘汤方 33苓桂枣甘汤方 34茯苓甘草汤方 35茯苓泽泻汤方 36苓桂五味甘草汤方 37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38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方 39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 汤方 第一 章桂 枝汤 类方 40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 大黄汤方 41五苓散方 第二 章麻 黄汤 类方 1麻黄汤方 2麻黄加术汤方 3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汤方 4麻杏甘石汤方 5越婢汤方 6越婢加术汤方 7越

3、婢加半夏汤方 第一 章桂 枝汤 类方 8甘草麻黄汤方 9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10麻黄附子汤方 11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12葛根汤方 13葛根加半夏汤方 14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黄芩加半夏汤 葛根加生石膏汤 葛根加桔梗汤 葛根加薏苡仁汤 葛根加术附汤 葛根加苓术附汤 15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16桂枝二麻黄一汤 17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第二 章麻 黄汤 类方 18大青龙汤方 19文蛤汤方 20小青龙汤方 21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22射干麻黄汤方 23厚朴麻黄汤方 2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 附子细辛汤方 25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方 26续命汤方 27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第二 章麻 黄汤 类方 28三黄汤方 29牡

4、蛎汤方 30麻黄升麻汤方 31升麻鳖甲汤方 第二 章麻 黄汤 类方 第三 章承 气汤 类方 1 大承气汤方(堵在 大肠,肚脐周围, 不放屁) 2 小承气汤方(堵在 小肠,肚脐以下, 会放屁) 3 调胃承气汤方(堵 在十二指肠,中脘 下有压痛点) 4桃仁承气汤 5 大黄甘草汤方(实 证,在胃,吃嘛吐 嘛)吴茱萸汤(虚 证,食谷欲吐) 6厚朴三物汤方 7厚朴七物汤方 8麻子仁丸方 第四 章白 虎汤 类方 1白虎汤方 2白虎加人参汤方 第五 章、 下瘀 血汤 类方 1下瘀血汤方 2 桃核承气汤方(小 便不利) 3 大黄牡丹皮汤方( 右脚弓,足三里下 一寸阑尾穴有压痛 )苡附子败酱散, 类似阑尾炎,隐

5、隐 痛,右脚不弓,手 上生命线处有紫斑 ) 4 抵当汤方(小便利 ) 5抵当丸方 第三 章承 气汤 类方 6大黄蟅虫丸方 7桂枝茯苓丸方 8土瓜根散方 第六 章陷 胸汤 类方 1 大陷胸汤方(痛往 下走) 2 大陷胸丸方(痛往 上走) 3 十枣汤方(围绕肋 骨一圈痛) 4甘遂半夏汤方 5 大黄甘遂汤方(血 与水并结) 6己椒苈黄丸方 第五 章、 下瘀 血汤 类方 7小陷胸汤 第七 章泻 心汤 类方 1泻心汤方 2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3附子泻心汤方 4大黄硝石汤方 5 茵陈蒿汤方(上热 中湿下实)栀子柏 皮汤(无表证无里 实,上热下热)麻 黄连翘赤小豆汤( 有表证,无汗) 6栀子大黄汤方 7大黄汤

6、或丸方 第八 章 瓜 蒂散 方类 1瓜蒂散方 第九 章干 姜附 子类 方 1 干姜附子汤。(少 阴病,烦躁昼甚夜 安) 2 四逆汤(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第六 章陷 胸汤 类方 3 通脉四逆汤(破阴 回阳,通达内外) 4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 汤(回阳救阴) 5 四逆加人参汤(阳 虚血脱。吐利之后 ,汗多恶寒,四肢 厥逆,脉微;或吐 利未止) 6 茯苓四逆汤(回阳 益阴,兼伐水邪, 伤寒,发汗或下后 ,病仍不解,烦躁 者) 7 白通汤(少阴病, 寒利不止,破阴回 阳,宣通上下,少 阴病,下利脉微者 ,与白通汤) 8白通加猪胆汁汤 第十 章、 甘草 干姜 汤类 方 1甘草干姜汤方 2理中汤或丸方

7、3 大建中汤方(中焦 寒重)小建中汤( 少腹寒)乌梅赤石 脂丸(胸的寒痛) 4吴茱萸汤方 第九 章干 姜附 子类 方 第十 一章 、附 子汤 类 1 附子汤, 胃虚寒饮 ,骨节痛,下肢拘 急痛而脉沉 2真武汤(阳虚水泛) 3 附子粳米汤(小肠 套叠) 4赤丸方 5大乌头煎 6乌头桂枝汤 7乌头汤 第十 二章 、大 黄附 子类 方 1 大黄附子汤(下焦 寒实) 2走马汤 3三物备急丸 4桔梗白散 第十 三章 、赤 石脂 禹余 粮汤 类方 1赤石脂禹余粮汤 2桃花汤 第十 四章 、柴 胡类 1小柴胡汤 2柴胡加芒硝汤 3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 汤 4柴胡桂枝干姜汤 5柴胡桂枝汤 6大柴胡汤 7柴胡加龙

8、骨牡蛎汤 8四逆散 第十 五章 、半 夏汤 类 1小半夏汤 2生姜半夏汤 3小半夏加茯苓汤 4半夏干姜散 5大半夏汤 6干姜半夏人参丸 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 人参汤 8半夏厚朴汤 第十 四章 、柴 胡类 9旋覆代赭汤 10泽漆汤 11苦酒汤 第十 六章 橘皮 汤类 1橘皮汤 2橘皮枳实生姜汤 3橘皮竹茹汤 4茯苓饮 第十 七章 黄芩 黄连 汤类 1黄芩汤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六物黄芩汤 4三物黄芩汤 5黄连汤 第十 五章 、半 夏汤 类 6黄连阿胶汤 7白头翁汤 8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 汤 9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 汤 10半夏泻心汤 11甘草泻心汤 12生姜泻心汤 第十 八章 栀子 汤类 1栀子

9、豉汤 2栀子甘草豉汤 3栀子生姜豉汤 4枳实栀子豉汤 5栀子厚朴汤 6栀子柏皮汤 第十 七章 黄芩 黄连 汤类 7栀子干姜汤 第十 九章 甘草 汤类 1甘草汤 2桔梗汤 3芍药甘草汤 4芍药甘草附子汤 5甘草小麦大枣汤 6甘草粉蜜汤 7生姜甘草汤 8排脓汤 第二 十章 枳术 汤类 1枳术汤 2枳实芍药散 3排脓散 4 桂枝生姜枳实汤( 治疗心包炎) 第二 十一 章 瓜蒌 薤白 汤类 1 瓜蒌薤白白酒汤。 (心脏结构受损, 后背第五椎有压痛 点) 第十 八章 栀子 汤类 2 瓜蒌薤白半夏汤( 病更重) 3 枳实薤白桂枝汤( 胃胀满、肋下痛、 胸闷、拒按) 4瓜蒌瞿麦丸 第二 十二 章芎 归胶 艾

10、汤 类 1芎归胶艾汤 2当归芍药散 3温经汤 4当归散 5当归四逆汤 6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 生姜汤 7当归生姜羊肉汤 8赤小豆当归散 第二 十一 章 瓜蒌 薤白 汤类 9黄土汤 10八味丸(肾气丸) 11炙甘草汤 12酸枣仁汤 第二 十三 章 麦 冬汤 类 1麦门冬汤 2竹叶石膏汤 第二 十四 章 木 防己 汤类 1木防己汤 2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 苓芒硝汤 第二 十二 章芎 归胶 艾汤 类 3防己茯苓汤 4防己黄芪汤 第二 十五 章 薏 苡附 子散 类 1薏苡附子散 2薏苡附子败酱散 3苇茎汤 第二 十六 章 猪 苓汤 类 1猪苓汤 2猪苓散 3 泽泻汤(左肋痛, 为脾积水设计)泽 泻汤加白芍

11、1茯苓5 厚朴2治疗脾脏肿大 4茯苓泽泻汤 5甘姜苓术汤 6茯苓杏仁甘草汤 第二 十四 章 木 防己 汤类 7葵子茯苓散 8蒲灰散 9滑石白鱼散 10茯苓戎盐汤 11牡蛎泽泻散 12瓜蒌瞿麦丸 第二 十七 章 其 他 1乌梅丸 2柏叶汤 3蜀漆散 4百合地黄汤 5瓜蒌牡蛎散 6猪膏发煎 7猪肤汤 8硝石矾石散 9矾石丸 第二 十六 章 猪 苓汤 类 10矾石汤 11文蛤散 12蛇床子散方 第二 十七 章 其 他 组成及方解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 (擘)4枚。(用法)水煎温服。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同时盖以棉被令一时许,遍身_微似有汗

12、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 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若病重者,一 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禁生冷、粘滑、肉面、五 辛、酒酪、臭恶等物。(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 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 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 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 。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 ,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方剂组成)桂枝15克,芍药9克,生姜(切)9克,甘草(炙)6克,

13、大 枣(擘)4枚。(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本方于桂枝汤加重治气上冲的 桂枝用量,故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烈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切)9克,甘草(炙)6克,大 枣(擘)4枚。(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桂枝汤加量芍药,以在解表的同时加强缓急止痛。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甘草(炙)6克,大枣(擘 )4枚,大黄6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枣(擘) 4枚,葛根12克。(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数沸,再内余药煎取一怀,温服 。 (方解)葛根甘平,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可见是一清润性的解热 药,而有解肌及缓解

14、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部强急的作用。今 加味于桂枝汤,故治桂枝汤证而又见项背强急者。 (方剂组成)栝蒌根9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 甘草6克。(用法)水煎温服,取微汗,汗不出少食热粥。 (方解)栝蒌根苦寒,神农本草经谓: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 补虚安中。可见为一强壮性的滋润解热药。本方用之即取其滋润组织枯 燥的作用,故治桂枝汤证而身拘急者。 (方剂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黄 芪10克。(用法)煎服法同桂枝汤。 (方解)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

15、也可知补虚,主要 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由于表气虚衰,邪留肌肤不去,为湿、为水,为 黄汗以及上述诸病,均有用本药的机会。故本方主治桂枝汤证而表气虚 弱者。 (方剂组成)黄芪15克,芍药9克,桂枝9克, (用法)以水三杯,苦酒半杯煮取一杯,温服。当心烦,以苦酒阻故也。 服六七日乃解。 (方解)此于上方去草枣的甘壅和生姜的辛散,增加黄芪补虚实表。另加 苦酒敛汗救液,故治黄汗表虚汗多以致于渴者。 经方传真电子表格版 胡希恕 冯世纶著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9克,生姜切)9克,大枣 (擘)4枚,炮附子610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附子辛温,为一有力的温中、祛寒、逐湿药,尚有振

16、兴代谢机能 的作用,无论表里若陷于阴证者,多宜以本药配方治之。桂枝加子汤即 桂枝汤证而现少阴证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2克,生姜12克,大枣4枚,甘草(炙)6克 ,人参9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于桂枝汤加人参生姜健胃,增芍药以养液,故治桂枝汤证胃气虚 衰、津液不足、心下痞硬而脉沉迟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6克,大枣4枚, 厚朴6克,杏仁6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杏仁主咳逆上气,厚朴消胀除满、理气化痰。于桂枝汤加消胀满 的厚朴,和治咳逆的杏仁,故治桂枝汤证而咳逆喘满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

17、龙 骨9克,牡蛎9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龙骨、牡蛎均为强壮性的收敛药。而有作用于烦惊、不眠,以及 幻觉等神经证,尤其有治胸腹动悸的特能,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桂 枝汤证,胸腹动悸、烦惊不安而梦交失精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 45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呕家不可 用建中,以甜故也。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胶饴,虽仍 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 ,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

18、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当归 12克。(用法)水煎温服。若大虚加胶饴45克(分冲)。汤成内之,于火 上暖令饴消。若出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18克,阿胶6克。 (方解)此于桂枝加芍药汤或小建中汤加有补血作用的当归,故治疗该方 证而有血虚的征候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 45克(分冲),黄芪9克。(用法)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此于小建中汤中更加黄芪,故用于小建中汤证而有黄芪证者。按 :黄芪味甘,补脾胃,固表。谓为固表者,饮食入胃后,经过消化吸收 变为精气。若人身精气不足于体表,则肌肤失养,腠理松虚,皮肤不润 ,客气乘虚据之而不去,则

19、自汗盗汗,甚则痈疽恶疮等证起矣。黄芪能 通精气复实于表,表实则邪自去也。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黄芪9克。(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桂枝加黄芪汤,增辛温的生姜,而加强散寒作用;去甘缓的 甘草,使有利于阳气外发。此用于荣卫外虚,风寒内侵,因致血痹、身 体不仁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温服 。 (方解)桂枝汤加芍药,治桂枝汤证而腹满痛者,今去芍药,当治桂枝汤 证无腹满痛,而且腹中必虚可知。 (方剂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9克,炮附子3克。(用 法)水煎温服。 (方解)于桂枝去芍药汤加温性亢奋药附

20、子,故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陷于 少阴证者。 (方剂组成)桂枝l2克,附子(炮)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不过增加桂附的用量而已。由于附子 除湿痹,桂枝利关节,增此二味用量为治风湿关节痛而设,因亦易名桂 枝附子汤,以示与前方主治有别。古方立法之长如此,学者宜细寻味。 (方剂组成)附子(炮)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术附为伍,不但逐湿解痹,且治小便自利,故本方治桂枝附子汤 证小便自利而不气上冲者。 (见桂枝附子汤条) (方剂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茯苓9克,

21、白术9 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于桂枝去芍药汤加利小便的苓术,故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小便不 利者。 (方剂组成)炙甘草9克,炮附子9克,白术9克,桂枝12克。(用法)水煎 温服。 (方解)此即桂枝附子汤去姜枣加白术,无生姜则不治呕,无大枣则缓中 力差。但术附同用温中利湿作用强,故用于寒湿痹痛效佳。 (方剂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皂荚6克。(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皂荚辛温,有通关窍排痈脓的作用,故此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痰 涎多者。 (方剂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蜀漆9克,牡蛎 15克,龙骨12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此于桂枝去芍药汤

22、加驱痰的 蜀漆、镇惊的龙牡,故治桂枝去芍药汤证有痰饮而惊狂不安者。 (方剂组成)桂枝36克,炙甘草18克。(用法)以水三杯煎取一杯,温服。 (方解)此于桂枝汤去芍药大枣,故不治腹挛痛,去生姜,故不治呕。但 二药加重用量,则治气上冲缓急迫的作用远非原方所及。 (方剂组成)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用法)分别捣筛已,合治之 。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杯煎沸纳散6克,更煮 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方解)半夏有治咽喉肿痛作用,本方是因其合于桂枝甘草汤中,故治桂 枝甘草汤证,而咽喉肿痛。或痰涎多者。 (方剂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克,龙骨6克,牡蛎6克。(用法)水煎温 服

23、。 (方解)此于桂枝甘草汤而加龙牡,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烦惊者。 (方剂组成)防己9克,黄芪9克,桂枝9克,茯苓18克,炙甘草6克。(用 法)水煎温服。 (方解)既用防己茯苓协力以逐水,又用桂枝甘草加黄芪实表以和外,不 使水气复留于皮中,此即治皮水的正法,故治表虚气冲,水居皮中不去 ,水气相搏,而四肢聂聂动者。 (方剂组成)防己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 枣4枚。(用法)水煎温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冰,后坐被 上,又以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 (方解)此和上方虽均治水肿,但去桂枝茯苓,故不治气冲身_。因有白 术、生姜、大枣,并增量黄芪,则补中实表的力量较优

24、,故治水气病而 身重汗出恶风者。 (方剂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用 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即桂枝甘草汤与理中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方剂组成)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30100克,粳米30克,桂枝 9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白虎汤加桂枝,实即桂枝甘草汤与白虎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 并证。 (方剂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温 服。 (方解)此于桂枝甘草汤中加利尿逐水的苓术,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 水饮、见小便不利者。 (方剂组成)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温 服。

25、(方解)于桂枝甘草汤加利水止悸的茯苓,和治腹挛痛的大枣,故治脐下 悸或痛,而气上冲胸者。此和上方药物看来无大出入,但于主治大异其 趣。方中无术,则知胃无停饮或少停饮,故不治心下痞硬和眩冒。但增 大茯苓用量。则治悸烦。变加大枣则治腹挛急,并增量桂枝则加重治冲 气。故此治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 (方剂组成)茯苓9克,炙甘草3克,生姜9克,桂枝6克。(用法)水煎温服 。 (方解)茯苓伍生姜治心下悸,加于桂枝甘草汤中,则治桂枝甘草汤证又 见呕而小便不利或心下悸者。 (方剂组成)茯苓24克,泽泻12克,炙甘草6克,桂枝6克,白术9克,生 姜12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茯苓甘草汤加倍茯

26、苓的用量,又加泽泻、白术,大大加强了 逐饮利尿的作用,故治茯苓甘草汤证饮多呕剧而渴者。 (方剂组成)茯苓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12克,炙甘草9克。(用法)水 煎温服。 (方解)本方是由桂枝甘草汤加利尿逐饮的茯苓和治咳逆上气的五味子, 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咳逆上气有痰饮者。 (方剂组成)茯苓12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五味子14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细辛、干姜温中逐饮,合苓、甘、五味故治痰饮咳而胸满者。 (方剂组成)茯苓12克,炙甘草、细辛、干姜各6克,五味子14克,半夏 15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苓甘五味姜辛汤,更加逐饮止呕的半夏,故治苓甘五味姜辛 汤证

27、饮多而呕逆者。 (方剂组成)茯苓12克,炙甘草9克,五味子14克,干姜9克,细辛9克, 半夏15克,杏仁15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更加逐水气的杏仁,故治苓甘五味姜辛夏 汤证而有浮肿者。 (方剂组成)茯苓12克,炙甘草9克,五味子14克,干姜9克,细辛9克, 半夏15克,杏仁15克,大黄6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再加通便的大黄,故治苓甘五味姜辛夏 杏汤证而大便难者。 (方剂组成)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用法) 以上五味为细末,白饮和服3克,多饮暖水。汗出愈。以上量作煎剂也 可,但水逆证仍以散服佳。 (方解)

28、集猪苓、泽泻、白术、茯苓诸利尿药,合以解外降冲气的桂枝, 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 (方剂组成)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去皮尖)9 克。(用法)水煎,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服药后盖棉被取微似汗。 (方解)麻黄为一有力的发汗药,佐以桂枝再宜致汗。杏仁定喘,甘草缓 急,故治太阳病表实无汗、身疼痛而喘者。 (方剂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9克,白术12克。(用 法)水煎温服,服药后盖以棉被取微似汗。 (方解)此于麻黄汤加逐湿痹的白术,故治麻黄汤证而有湿痹痛者。 (方剂组成)麻黄9克,薏苡仁18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

29、(用法)同麻 黄汤。 (方解)薏苡仁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谓:“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 。”此与上方虽均治风湿,但前者偏于治寒,故用性温的白术;而本方 偏于治热,故用性寒的薏苡,且去桂枝。 (方剂组成)麻黄18克,杏仁9克,炙甘草9克,石膏45100克。(用法) 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麻黄伍桂枝攻表邪而发汗,伍石膏清里热,故反治汗出。今于麻 黄汤去桂枝,倍用麻黄,增量甘草而加石膏,故治汗出有热喘而急迫者 。 (方剂组成)麻黄18克,石膏45100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此亦同麻杏甘石汤,为外邪内热的治剂。但无杏仁则治喘的作用 较弱,但有生姜大枣则健胃

30、逐水的作用加强,余则大同小异。 (方剂组成)麻黄18克,石膏45100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白术12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此于越婢汤加利小便逐湿痹的术,故治越婢汤证而小便不利或湿 痹痛者。 (方剂组成)麻黄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石膏45100 克,半夏15克。(用法)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此于越婢汤更加逐饮下气的半夏,故治越婢汤证而有痰饮、咳逆 上气者。 (方剂组成)甘草6克,麻黄12克。(用法)以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 草,煮取一杯,温服,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方解)此于麻黄汤去桂枝,杏仁,而增麻黄、甘草的用量,虽以发汗解 表,

31、但无桂枝则不治身疼,无杏仁则治喘的作用亦比较减弱。 (方剂组成)麻黄6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3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此于甘草麻黄汤加附子,故治甘草麻黄汤证而陷于阴证者。麻黄 只取原量之半,亦以少阴病宜微发汗之因。 (方剂组成)麻黄9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3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此即麻黄附子甘草汤而增量麻黄,亦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 枝附子汤的关系同,亦只增一二味药用量而已,似无另立方名的必要, 不过上方是为少阴病微发汗,麻黄的用量须小;本方是为发散水气。麻 黄的用量须大,制因证异,岂可苟同,学制方者,宜留意于此。 (方剂组成)麻黄6克,细辛6克,炮附子3克。(用法

32、)水煎,先煮麻黄一 二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方剂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药6克,炙甘草 6克,大枣4枚。(用法)以水先煮麻黄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 取一杯,温服,取微汗。 (方解)此于桂枝加葛根汤更加麻黄,故治桂枝加葛根汤证无汗而喘者。 (方剂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药6克,炙甘草 6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方解)于葛根汤加半 夏,不异葛根汤与半夏汤的合力、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方剂组成)葛根24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用法)水煎温 服。 (方解)葛根解肌热于外,黄芩、黄连除烦

33、热于内,三物合用有治下利的 作用。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治热壅内外,喘而汗出、下利不止者。 即于葛根汤再加生石膏4510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口舌干 燥者。 即于葛根汤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 。 即于葛根汤加薏苡仁153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关节痛或有 痈脓者。 即于葛根汤加白术、附子各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而关节疼 烦者。 即于葛根汤加术附汤再加茯苓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加术附汤证 而有茯苓证者。 (方剂组成)桂枝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杏仁各3克,大枣2 枚。(用法)以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杯。 (方解)此取

34、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合之,故治二方的合并证而病情 较轻者。 (方剂组成)麻黄3克,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6克,炙甘草4克,杏仁3 克,大枣2枚。(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取桂枝汤2、麻黄汤一合之,故治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者。 (方剂组成)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3克,大枣2枚,生姜5克,石 膏5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取桂枝汤二越婢汤一合之,故治桂枝汤证多而越婢汤证少者。 (方剂组成)麻黄18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 4枚,生石膏45100克。(用法)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诸药, 煮取一杯,温服,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覆之。一服汗者,

35、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方解)此即桂枝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方剂组成)文蛤15克,麻黄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生石膏15克, 杏仁9克,大枣4枚。(用法)煎服法同上方,汗出即愈。 (方解)此为麻杏甘石汤与越婢汤合方,再加酸敛止渴的文蛤,故治麻杏 甘石汤与越婢汤的合并证而渴者。 (方剂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克,五味子12 克,半夏15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以驱外邪。半夏、干姜、细辛、五 味子逐寒饮以平咳喘,故此为外邪里饮而致咳喘的治剂。 (方剂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

36、甘草、桂枝各9克,五味子12 克,半夏15克,石膏3060克。(用法)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于小青龙汤加石膏,故治小青龙汤证而有烦热者。 (方剂组成)射干9克,麻黄12克,生姜12克,细辛9克,紫菀9克,冬花9 克,五味子13克,大枣3枚,半夏15克。(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射干、紫菀、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气,而射干尤长于清痰泄 火,以利咽喉。麻黄、生姜发表散邪。半夏、细辛、大枣降逆逐饮,故 亦是外邪内饮而致咳逆的治剂,与小青龙汤所主大致同,而侧重于上气 痰鸣者。 (方剂组成)厚朴15克,麻黄12克,石膏30-60克,杏仁15克,半夏15克 ,干姜6克,细辛6克,小麦30克,五味子

37、14克。(用法)先煮小麦熟,去 滓,内诸药再煎,温服。 (方解)此亦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剂,故主治亦相近似。加朴杏去桂芍, 则偏于治喘满,但用大量小麦,养正则有余,逐水则不足,故不能治溢 饮。 (方剂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麻黄6克,细辛6 克,炮附子3克。(用法)先以水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再煎,温服。当 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方解)此即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方剂组成)麻黄6克,生姜6克,生梓白皮15克,连翘6克,炙甘草6克, 大枣4枚,赤小豆30克,杏仁6克。(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内诸药 煎,温服。 (方解)以麻黄汤去桂枝加姜

38、枣发表,而且安胃,复以生梓白皮、连翘、 赤小豆清热并亦驱湿,故治表实无汗、瘀热在里而发黄者。 (方剂组成)麻黄、桂枝、人参、甘草、干姜、石膏、当归、杏仁各6克 ,川芎3克。(用法)水煎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方解)既用麻黄加石膏汤解外之邪,复以参姜归芎补内之虚,故治表不 解而中虚血少者。 (方剂组成)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6克,生姜15克,白术 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炮附子6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桂枝汤增桂姜、去大枣,另加麻黄、防风发汗解表,复用术 附以逐湿痹。知母以消下肢

39、肿,故以治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 (方剂组成)麻黄8克,独活6克,细辛3克,黄芪3克,黄芩5克。(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既用麻黄、独活、细辛、黄芪发汗散邪,而解痹痛拘挛,复用黄 芩以除烦热,故此治历节疼痛、手足拘急,无汗恶寒而烦热者。 (方剂组成)牡蛎12克,麻黄12克,甘草6克,蜀漆9克。(用法)先煮麻黄 、蜀漆,去上沫,内诸药再煎,温服,若吐,勿再服。 (方解)此于甘草麻黄汤加牡蛎、蜀漆,故治甘草麻黄汤证胸腹悸动而有 痰饮者。 (方剂组成)麻黄8克,升麻4克,当归4克,知母3克,黄芩3克,萎蕤3克 ,芍药1克,天门冬1克,桂枝1克,茯苓1克,炙甘草1克,生石膏1克, 白术1

40、克,干姜1克。(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再煎,温服,汗 出愈。 (方解)既用麻黄、升麻、桂枝发汗以解表,又用干姜、白术、茯苓、甘 草温中利水以止泄;既以黄芩、知母、石膏除热去烦,又以白芍、当归 、萎蕤、天冬益血滋津,故此为表里不解,寒热虚实交错的治剂。 (方剂组成)升麻18克,当归9克,蜀椒9克(炒,去汗),甘草18克,鳖 甲手掌大一片,雄黄5克(研) (用法)用水四杯,煮取一杯,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方解)升麻伍以蜀椒解肌致汗,伍以甘草解百毒,并治咽痛。复用鳖甲 、当归和血驱痛,用雄黄攻肿毒痈脓,故此治疫证咽喉痛而有痈脓或瘀 血之变者。 此非麻黄剂,因亦透表取汗,故附于此。 (方

41、剂组成)大黄12克,厚朴18克,枳实9克,芒硝18克(分二煎) (用法)以水六杯煮二物,取三杯,内大黄再煎取一杯,去滓,内芒硝, 更上火上一二沸。温服,得下勿再服。 (方解)大黄缓下,芒硝软坚,二药合用攻下颇峻,复佐以消胀破结的厚 朴、枳实,则荡涤肠胃、通利水谷既迅且猛,任何大实、大热、大满、 以至塞而不利、或闭而不通者,均得攻而克之。 (方剂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用法)水煎温服。初服汤当 更衣,不尔者再服之。若更衣者,勿再服。 按:原方大黄量为18克,以上为经验常用量。 (方解)既去攻坚除热的芒硝,又减消胀行气的厚朴,虽亦属里实的下剂 ,但较大承气汤则显有不及,故谓之小承气

42、汤。 (方剂组成)大黄10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分冲) (用法)水煎大黄、甘草,汤成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令沸,温服。 按:原量大黄、芒硝较重,以上为经验常用量。 (方解)此于大承气汤去消胀行气的枳实、厚朴,而加安中缓急的甘草, 既不足以消胀去满,又缓硝黄的急下,故以调胃名之。 (方剂组成)大黄9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大黄缓下,甘草缓急,二药合用,故治大便难而急迫者。 (方剂组成)大黄9克,厚朴18克,枳实11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小承气汤增厚朴、枳实的用量,故治小承气汤证而胀满较剧 者。 (方剂组成)厚朴15克,枳实9克,大黄6克,桂枝5克,生姜9克,

43、大枣3 枚,甘草6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即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方剂组成)麻子仁30克,芍药24克,枳实24克,大黄18克,厚朴24克, 杏仁18克。(用法)以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日三服, 渐加,以知为度。 (方解)此于小承气加润下的麻仁、杏仁、芍药等物,和蜜为丸,安中缓 下,使正不伤。习惯性或老人便秘、及虚人里有积滞者宜之。 (方剂组成)知母18克,生石膏45-100克,炙甘草6克,粳米30克。(用法 )以上四味,水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方解)石膏、知母除热止烦。甘草、粳米安中养正。此治热用寒,而不 为寒伤的良法。 按:世人皆

44、知石膏性寒,但石膏质量重,溶解于水的成分有限,若不大 量用则无效。神农本草经谓为微寒即由于此。 (方剂组成)知母18克,石膏60100克,炙甘草6克,粳米30克,人参9 克。(用法)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热伤津液,若白虎汤证,津液耗损较甚,以至渴欲饮水者,因加 人参安中以滋液。 (方剂组成)大黄27克,桃仁20枚,蛰虫20枚,(熬,去足) (用法)研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杯煎一丸,取半杯,顿服之,新血 下如豚肝。 按:新血当是干血,若新血如何能像豚肝?条文亦谓腹中有干血著脐下 ,可能传抄有误。 (方解)蛰虫咸寒,神农本草经谓治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可见为 一有力的驱瘀药,并有治瘀血性的腹痛

45、作用。合桃仁、大黄,故治较顽 固的瘀血证腹痛而大便不通者。 (方剂组成)桃仁9克,大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分二 煎) (用法)以水煮四味,汤成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上微沸,温服。 (方解)此于调胃承气汤加驱瘀血的桃仁、和治气冲的桂枝,故治调胃承 气汤方证气上冲,而有瘀血者。 (方剂组成)大黄12克,桃仁9克,丹皮11克,冬瓜子12克,芒硝12克( 分二煎) (用法)水煎四味,汤成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 无脓当下血。 (方解)大黄、芒硝伍以祛瘀的桃仁、丹皮,和治痈肿有特能的冬瓜子, 故治里实有瘀血或痛肿之病变者。 (方剂组成)水蛭(熬)6克,虻虫(熬)6克,

46、桃仁6克,大黄9克。(用 法l四味锉如麻豆,水煎温服,不下更服。 (方解)水蛭、虻虫均为有力的祛瘀药,合于桃仁、大黄,故治较顽固的 瘀血证而大便难者。 (方剂组成)大黄27克,虻虫(熬)20个,水蛭(熬)20个,桃仁25个 (用法)捣分四丸,以水一杯煎一丸,取七分,温服,时,当下血;若 不下者,更服。 (方解)此与抵当汤药味同,不过用量较轻,当治抵当汤证之轻者、或不 宜猛攻者。 (方剂组成)大黄(蒸)8克,黄芩6克,甘草9克,桃仁24克,杏仁24克 ,芍药12克,干地黄30,干漆3克,虻虫40克,水蛭60克,脐螬40克, 蛰虫25克。(用法l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

47、(方解)此虽集四虫、干漆、桃仁等祛瘀群药,但大黄蒸用量小,合芍药 、黄芩、甘草、杏仁则不过濡干润燥而已,尤其重用生地滋液、补虚, 炼蜜为丸缓中养正,实治干血劳的良法。 (方剂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重一钱,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 三丸。 (方解)桂枝、茯苓镇气冲而治心悸。桃仁、丹皮、芍药祛瘀血而治腹满 痛,故此治瘀血证、气冲心悸而腹满痛者。 (方剂组成)土瓜根、芍药、桂枝、蛰虫各9克。(用法)柞为散,酒服3 6克,日三服。阴(_颓)肿亦主之。 (方解)土瓜根为一寒性祛瘀利尿药,而有治痈肿作用。与蛰虫合用祛瘀 消肿,复以桂枝芍药调荣卫,并治腹满

48、痛,故本方为治瘀血有热而腹满 痛者。(_颓)同(_贵),阴(_颓)即阴囊肿大,妇人阴肿痛亦 属之。 (方剂组成)大黄18克,芒硝12克,甘遂末3克。(用法)以水六杯煮大黄 取二杯,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杯,得快利,止 后服。 (方解)甘遂苦寒,为下水峻药,与硝黄为伍则攻下更猛,但热实结胸者 ,又非此不治。 (方剂组成)大黄24克,芒硝30克,葶苈子18克,杏仁18克。(用法)以上 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 遂末1.53克,以水二杯,白蜜五分之一杯,煮取一杯,温顿服之,一 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 (方解)于大陷胸汤又加葶苈、杏仁,

49、驱逐水饮当更有力。但服量较小, 且合蜜煎,较之汤剂则攻下力缓矣。 (方剂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用法)上三味,为细末,以水煮大枣肥者十枚,去滓,内药末,强人服 3克,羸人减1.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1.5克,得 快下,糜粥自养。 (方解)三物均属下水峻药,重用大枣制其猛烈,并兼养正,此用毒攻病 的要法。 (方剂组成)甘遂3克,半夏18克,芍药15克,炙甘草6克。(用法)以水二 杯煮取半杯,去滓,以蜜半杯合药汁煎取五分之四,顿服之。 (方解)甘遂、半夏下水逐饮,芍药、甘草消胀缓急,合以蜜煎解药毒并 亦安中,故此治水饮心腹胀满而腹挛急者。 (方剂组成)大黄12克,甘遂6克,阿胶6克。(用法)以水三杯煮取一杯, 顿服之,其血当下。 (方解)大黄伍甘遂以下水,伍阿胶以下血,故此治水与血结于血室而少 腹硬满者。 (方剂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熬)、大黄各9克。(用法)四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渴者加芒硝6克。 (方解)三药均属驱饮逐水之品,伍以大黄,故治腹中有水饮、二便不利 者。本方亦可作煎剂。 (方剂组成)黄连6克,半夏15克,瓜萎3060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瓜萎、半夏开胸逐水。黄连除热解烦,故此治饮与热结、胸胁胀 满、心下按之痛或痰咳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