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68559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转型 2012年利率市场化再次启动之后,经济实体获得了更大的资金议价权利;中央银行开拓了调节货币总量的信息来源和量化工具;商业银行也增加了管理风险的难度和获取收益的手段。但是,作为商业银行来说,我们更加关注利率市场化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2012年利率市场化再次启动之后,经济实体获得了更大的资金议价权利;中央银行开拓了调节货币总量的信息资源和量化工具;商业银行也增加了管理风险的难度和获取收益的手段。但是,作为商业银行来说,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为了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第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在哪里?第二,可供借鉴的经验在哪里?第三,

2、国内银行业的出路在哪里?首先,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冲击在哪里。我认为,利率市场化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利率市场化冲击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利率市场化前,银行的存贷利差基本稳定,只要多吸收存款、多发放贷款,就能实现利润增长。2009-2011年国内银行业贷款规模年复合增长22%,促进了银行业超过30%的利润高速增长, 2011年生息资产规模增长贡献了四大银行利润增速的41%,规模扩张仍然是银行利润增长最稳定、最主要的驱动力。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收窄、利率大幅波动,做大规模不一定能够保证利润增长,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理财业务已明显分流了银行存款,其他融资方式的发展也降低了优质客

3、户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在利率市场化、存款理财化、融资多元化的冲击下,单纯依靠做大存贷款的传统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第二,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考验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尚未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低于市场真实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付息成本上升是大趋势,利率市场化并不完全是考验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不是看哪家银行能更好地节流,而是考验哪家银行有更好的风险管理,能提高资产收益水平。银行要想保持盈利增长,必须拓展高收益业务,来消化成本增加的不利影响。一般来说,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只有控制好高风险,做好风险的对冲、分散和转移,才能赚取高利润,所以说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考验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4、现在国内银行正面临两难选择:继续坚持低风险偏好,发展传统的大项目、大客户信贷业务,能保持资产质量稳定,但存款成本上升、贷款收益下降的双重挤压将导致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积极调整风险偏好,拓展高收益业务,能稳定和提高盈利能力,但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而目前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还需要提升、经验还需要积累。第三,利率市场化全面冲击银行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两大支柱的增长。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收窄是大势所趋,据统计,美国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存贷款平均利差减少了54 BP ,日本银行存贷利差减少82 BP,台湾地区存贷利差减少约100个BP。近几年利差扩大对国内银行利润高增长贡献较大,但20

5、12年二季度以来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已开始回落,预计2013年将进一步收窄。同时,近几年国内银行高速增长的中间业务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贷款收益转化。2011年以来,温州民间融资的平均利率一直在20%以上,而银行一般性贷款平均利率只有7%-8%,两者存在巨大的剪刀差,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逐步接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贷款收益回归,中间业务收入很难再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第四,利率市场化将降低银行利润增速,利润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2010-2011年,中国银行业税后利润同比增长34.5%和36.3%,但2012年前三季度十大上市银行利润增幅只有16%,季度环比还下降了1.93%。银行利润增

6、速放缓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利率调整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据统计,2012年11月国内银行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比降息前下降约88个BP,比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幅度多下降32个BP;而由于存款利率上浮和存款定期化影响,银行存款成本仅下降3-5个BP。随着银行存贷款陆续完成利率重新定价,预计国内银行的NIM有可能下降30-40BP,影响净利息收入减少约15%左右。如果人民银行出台新的利率市场化措施,将进一步影响国内银行利润的增长,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将明显增加。第五,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汇率风险,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重大金融改革紧密相关,各类改革共同

7、影响,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以汇率风险为例,由于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发展,利率市场化后国内利率上升,如果汇率不能自由浮动,可能加速热钱流入,冲击国内市场和金融秩序;如果汇率加大浮动,可能引发人民币快速升值和大幅波动,加大银行汇率风险,并引发新的套利行为。第二个问题,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借鉴在哪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寻规律,通过分析国外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做法,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经验之一: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调整风险偏好,提高贷存比和高收益贷款比重,促进了净息差的稳定和提高。1980年美国取消Q条例,1986年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在此过程中,美国银行业风险偏好上升,

8、高风险高收益的房地产贷款的占比不断提升,从1985年之前25%提高至1990年的40%以上。美国银行业信用成本率也从60年代的0.18% ,上升到80年代后期1.54%。信贷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占比提高,促使美国银行业净息差始终保持在3%以上的较高水平。经验之二:美国银行业通过综合化经营,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强核心竞争力。伴随利率市场化,美国的综合化经营管制逐步放松,美国银行业加强业务创新,调整业务结构,非利息收入占比从利率市场化初期的9.5%,上升到2005年的31.7%。通过经营模式调整,美国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从60年代的1.3%,上升到80年代后期的1.67%,提高约30

9、%。由于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培育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美国银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更具盈利能力。经验之三:利率市场化后,日本银行业主要依靠重组合并做大规模,但核心竞争力未能提高,盈利能力持续低迷。日本利率市场化前后经过22年,1994年实现完全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增长放缓,金融脱媒加剧,银行贷存比下降,净息差进一步降低。为缓解利率市场化压力,日本银行业大幅增加房地产和非银行金融部门贷款投放,但风险管理未能及时跟上。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银行出现了巨额不良资产问题。随后,日本银行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实施综合化经营,开展证券、信托及保险业务,

10、但由于经济持续低迷、金融需求和创新不足,联合、兼并只是短期内扩大了日本银行的资产规模,银行的盈利能力并未相应提高。最后,谈谈利率市场化下的出路在哪里。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国内银行业应从五个方面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出路之一:加快调整经营模式,从单纯的存款贷款模式,转向存款贷款模式、市场交易模式、价值管理模式并重的新型经营体系。在传统的存贷款模式中,银行是融资中介,赚取的是有风险的利差收入,是风险的吸收者,受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冲击最大;发展市场交易模式,银行充当的是交易中介,通过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有利于银行突破资本约束,继续做大做强,但仍然有大量风险没有分散掉;在价值管理模式中,银行是信息中

11、介,不承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更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和经济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发展转型期,改革创新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兴起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银行业更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建立三种模式并重的新型经营体系,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盈利增长格局。出路之二:调整风险偏好,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随着投资增长减速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大项目、大客户贷款需求将相对减少,而且这些贷款市场竞争激烈、客户议价能力增强,利率市场化后收益水平必然会下降,因此,银行要改变传统的 “贷长、贷大”信贷模式,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消费领域,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增速目标,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占比。

12、要积极探索应收款、仓单、商铺经营权、知识产权等新型抵质押工具,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问题。要积极开发“网贷通”、“商贷通”、“易融通”等特色品牌融资产品,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和发放渠道。要大力发展创业贷款、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服务,完善分级授权体系和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容忍度,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实现经济增长和银行业发展的有机协调。出路之三:积极拓展金融资产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推动银行业经营转型。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间接融资服务,二是金融资产服务。从银行自身角度看,金融资产服务具有资本占用少、经营

13、风险小、与客户资产管理流程契合度高、长期可持续等特点,发展金融资产服务有利于银行由资产持有向资产服务转变、由资本占用向资本节约转变、由利差收入向服务收入转变。从市场和客户角度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客户由高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转变为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直接筹资和融资,近十年来,我国股票、债券和基金三类金融资产高速增长,客户持有各类大量金融资产,对银行提供金融资产服务的需求强烈。积极开拓金融资产服务业务,既能满足个人客户不断增长的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又能在金融资产的发行、持有、交易等环节支持企业客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通过发展金融资产服务业务,银行可以连通股票、基金、债券、票据、保险等

14、多类投资市场,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推动自身经营转型,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出路之四:实施综合化、国际化经营,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缓解利率市场化压力。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在全球对外投资中的比重快速提高,境内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配套金融服务。我国银行业应紧跟经济形势发展需要,通过跟随企业战略进行国际化发展,为客户提供全球金融服务,在更大、更广的市场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现在国内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远低于汇丰、德意志、花旗等国际性银行,通过实施国际化经营,有利于减少我们对单

15、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分散周期性风险,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出路之五: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应对潜在信用风险的增加。目前,利率市场化和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影响国内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又互相影响,一旦利率风险转化为客户的信用风险,银行经营将更加困难。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商业银行在调整客户结构、产品结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构建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流程,完善行业和区域政策,完善授信审批方式,适应信贷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调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管控,增强信贷风险防控的前瞻性,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避免重蹈日本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信用风险骤增的覆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相信,只要抓住利率市场化机遇,实现经营转型,中国银行业就一定能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