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188058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德信诚培训网手机充电器技术规范标准1.1 使用环境项目性 能1、工作温度范围0+502、相对湿度93%3、大气压力70106kPa1.2 充电器电源输入方式 交流输入电压:供电电压AC100240V;最低电压:90V;最高电压264V。 输入电源频率:4763Hz 空载时输入电流5mA,输入电压在AC90-264V范围内;负载400-500mA(最大500mA)时输入电流120mA,输入电压在AC90-264V范围内。1.3 AC输入端最大电流 通电瞬间浪涌电流30A,正常工作过程的电流120 mA。1.4 漏电流 充电器对地漏电流0.25 mA。 1.5 充电器工作效率 充电器效率50%(输

2、入电压为AC 90-264V,输出电流在400-500mA,输出电压4.2V)。 1.6 充电器空载输出电压 USB口输出电压: 5.2V-5.8V; 电池槽输出电压: 4.17V-4.23V. 1.7 充电器输出电流 USB口输出电流范围在400-500 mA之间(输出电压4.2V)。最大输出电流为500 mA。 电池槽输出电流范围在250-350mA之间(输出电压3.0V) 1.8最大输出纹波电压300mV 1.9 负载能力 充电器DC在接通电源时,输出端可长期连续开路或接其他任何阻性负载,而没有任何电气损坏。 1.10 响应时间 充电器从通电瞬间到输出电路正常工作的时间应小于3S(AC输

3、入为AC90264V,输出电流为0500mA时)。1.11 绝缘强度输出电路和壳体之间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500V的电压1min,无击穿或飞弧现象。1.12 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90%、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带电部件和输出电路及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7M。输出电路和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 M。1.13 外观结构A、充电器外壳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刮痕、毛刺及其他机构损伤,外露五金无绣蚀、氧化等现象。B、充电器电源输入、输出插头及连接线应与充电器连接牢固,用10N拉力进行试验,其各部分应无松动及脱落。C、充电器外壳尺寸为(不包括五金、线材):74.29*43.94

4、*28.49(mm),外壳为插墙式扁脚外壳,颜色为黑色,外壳材料为ABS+PC料;充电器重量为423g 1.14 低温充电性能 试验方法按(GB2423.1-89中 “试验Ab”进行。产品不包装,试验温度-203,试验持续时间为8h,恢复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5 高温充电性能 试验方法按(GB2423.2-89中 “试验Bb”进行。产品不包装,试验温度652,试验持续时间为8h,恢复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6 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9-89中“试验Cb”进行。产品不包装,试验温度402,湿度90%-95%,试验持续时间48h。恢复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7 振动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10-1995中“试验Fc”进行。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35mm,每个方向上扫频循环次数为10次,试验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8 自由跌落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8-81中“试验Ed”进行。高度1000mm,试验台面为厚度为20mm的硬木板,试验次数2次。试验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9 防静电试验 试验方法是在AC输入或DC输出的任一端施加静电空气放电,具体指标为:15KV电压、放电电阻330、放电电容150PF、空间距离1mm,试验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好好学习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