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囊小肠镜.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231996 上传时间:2021-05-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气囊小肠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双气囊小肠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双气囊小肠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双气囊小肠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双气囊小肠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气囊小肠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气囊小肠镜.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由于小肠走向迂回重叠,而且远离口腔和肛门,常规检查方法如小肠钡灌、CT、99m Tc同位素扫描、选择性肠血管造影等,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 1 。 近年发明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能直视整个小肠黏膜并可对病灶取活检行病理检查, 是小肠疾病检查的新手段。本研究旨在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临 床 资 料,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经常规检查怀疑为小肠疾病的70例患者,经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部超声、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其中男44例,女26 例,年龄17-73 岁,平均45

2、.3 岁。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患者反复呕血、黑便/便血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不全肠梗阻12例,腹痛及其它18例。,操 作 方 法,应用富士公司EN-450P5/20 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检查需要2位医师,主操作者负责控制旋钮,调节镜端方向,另一医师负责插镜和插送外套管;1名护士协助操作,负责观察患者情况和气泵操作。 操作前先将外套管套在小肠镜的镜身上,安装好气囊,测试好2个气囊充气、放气情况,了解有无气孔阻塞和漏气,一切准备完毕方可操作。,经口侧进镜 当内镜头部进入十二指肠水平段后,先将镜端气囊充气,使镜端气囊膨大固定于肠管内,然后推动外套管沿镜身进入50cm 至内镜前部,随后将外套

3、管气囊充气,内镜、外套管与肠管相对固定然后缓慢拉直内镜和外套管; 接着将内镜前端气囊放气,将内镜向肠道深部插入直至无法继续进镜,再将镜端气囊充气,并同时释放外套管气囊,推动外套管沿镜身前滑。重复上述充气、放气、滑行外套管,配合旋镜、钩拉等动作,即可使镜身推进至深部小肠。,经肛侧进镜: 当内镜头部进入乙状结肠时即可将小肠镜前端充气,按上述操作方式钩拉结肠让小肠镜前端至回盲部,通过回盲瓣作小肠镜检查。,术 前 准 备,所有患者均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和出凝血时间检查,术前知情同意和签字。患者术前禁食612 h(经口者6 h;经肛者12 h,并作清肠处理,方法同结肠镜检查)。 由麻醉科医师行静脉麻醉评

4、估后,在静脉咪唑安定或芬太尼诱导麻醉后,丙泊酚全程麻醉下无痛操作,并全程监护。,进镜方式选择,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前需行系统检查,怀疑上部小肠病变者首选经口进镜,怀疑下部小肠病变者首选经肛进镜,难以判断病变位置者,选择经口进镜。 第1次检查阴性者,在小肠镜到达肠段作标记,争取次日另一端进镜检查,尽可能到达第1次检查的标记点,以达到全小肠检查。,观 察 项 目,观察和记录内镜抵达部位和所需时间; 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情况; 阳性诊断率; 操作中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 果,进镜方式和成功率 70 例患者中经口进镜40例,经肛进镜18例,经口、经肛两侧进镜12例。检查成功率100%。 进镜深度与

5、时间 检查过程中发现明确病因者即停止检查。本组小肠镜操作时间为25-200 m in, 平均105.93 m in,经口插入平均96.84min,经肛插入平均155.72min; 平均插入小肠长度经口和经肛分别为( 225.39+88.65) cm 和( 146.17+78.45) cm。,并发症及安全性,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检查,但大部分有咽喉部轻度疼痛感和腹痛、腹胀、肛门不适;未发现出血、穿孔、食管贲门撕裂、急性胰腺炎及黏膜剥脱、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病变检出情况,70例病例中有阳性发现者38例,病变检出率54.3。38例阳性发现情况见表1;典型镜下表现见图16。 70例双气囊小肠镜检出结果

6、.doc,小肠憩室,小肠息肉,小肠间质瘤,小肠血管畸形,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小肠溃疡、糜烂,讨 论,小肠一直是消化内镜检查的盲区,传统的检查手段对小肠的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因此,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很低,据报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平均诊断时间为2年 2 。 2003年Fujinon双气囊内镜系统投入市场,这一技术使得小肠这一盲区大白于天下,不仅大大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而且缩短了小肠疾病的诊断时间 3 。,通常情况下,经口进镜内镜可抵达回肠中下段或末端回肠,经肛门进镜内镜经回盲瓣可至空肠中段 4 。在首选进镜方式检查未发现病灶时,需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 本组70例疑诊断小肠疾病患者有36例

7、经单侧进镜未发现异常,12例(33.3%)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其中4例有阳性发现。,理论上,经口和经肛进镜方式的结合可以完成全消化道的无盲区检查。但由于一次小肠镜检查所需时间长,费用高,患者的依从性差,患者往往在首次进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时拒绝从另一侧进镜再行检查,因此如何提高首次进镜检查的病变检出率是提高小肠疾病检出率的关键。,所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应辅助检查判断小肠疾病部位非常重要。小肠镜的检查时间较长,本组平均为105.93min,一般经口操作较易,时间略短于经肛操作,因此,难于判断病变位置者,我们一般选择经口进镜。本组操作时间与国内报道相近 5 。,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原因的3

8、%-5%,但以往受检查手段的限制,难于做出明确诊断,临床往往诊断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2 。在明确诊断出血原因前,患者要承受多次反复检查以及反复贫血的治疗。,而且10%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为小肠肿瘤所致,且小肠肿瘤预后差。研究显示,早期诊断可改善小肠肿瘤患者的预后 2 。本研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小肠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病因确诊率为70%,与国内外报道相近 6-10 。,其中小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8例(20%),小肠憩室7例(17.5%),小肠间质瘤4例(10%),小肠息肉4例(10%),其中40岁以上患者以小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7例(26.9%),这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似 3 ,分

9、析原因可能与非类固醇抗炎药相关; 40岁以下的患者小肠憩室4例(28.6%),为首位病因,小肠间质瘤2例(14.3%)。,本组材料中12例不全肠梗阻患者,3例有阳性发现,病因诊断率为25%。李邦库报道85例不全肠梗阻患者小肠镜检查病因诊断率为77.6% 5 ,远远高于本组报道。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本组病例过少造成。 不全肠梗阻患者行小肠镜检查时风险相对增加,在进行滑行外套管、旋镜及钩拉等动作时,一定避免暴力。,8例慢性腹痛患者病因诊断率为37.5%,4例家族性息肉病及Peutz-Jeglzers患者,小肠镜检查小肠均有息肉发现,其中2例我们行小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而2例缺铁性贫血

10、患者小肠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我们认为对于无显性出血的慢性贫血患者更适合行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约为1%,主要包括出血、穿孔、感染、肠系膜撕裂、肠扭转、发热和急性胰腺炎等 7-10 。 本组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0. 8% ( 16 /52)经口进镜患者诉咽部不适、疼痛; 46.7% ( 14/30)经肛进镜患者术后12小时内感到轻度腹痛或腹胀,均可自行缓解。,总之, 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拓宽了消化内镜的检查范围, 对怀疑或确诊小肠疾病的患者及时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而经口和经肛进镜结合, 能使整个小肠得到全面、彻底的观察; 同时它又是一项安全、直观的检查手段;随着双气囊小肠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小肠疾病的诊断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