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52976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鹿养生保健品综合开发项目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新改环评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0.1 评价原则及目的依据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三项基本原则,通过对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对土壤、农作物和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合本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影响特征,应用恰当的方法,对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生态因素(动植物、水土流失、土地肥力、农业生产等)及工程影响的相关性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和运营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10.2 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中关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规定,评价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占地面积为83393m

2、2,其占地范围2km2,项目区域不涉及敏感区域属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三级评价。10.3 评价范围依据本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态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关作用关系,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确定本项目占地范围及污水管网铺设区域为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0.4 建设期及运营期生态影响源项的确定本项目由建设期和运营期两大时期组成,根据本项目各时期建设特点,综合考虑本项目建设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

3、各时期生态影响源项见表10-4-1。表10-4-1 生态影响源项一览表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山西省绛县古绛镇峪南村西项目组成由施工期和运营期组成占地规模厂址占地0.083km2建设内容新建原材料处理车间、多功能植物提取车间、制剂生产车间、鹿保健酒生产车间等,辅助工程为原材料库、成品库、锅炉房、办公楼、职工宿舍等相关配套辅助设施总投资25900万元建设时间主要阶段生态影响源项主要生态影响施工期土石方阶段地面开挖工段地表未硬化、绿化,造成水土流失开挖扬尘覆盖在项目周围农作物上,影响作物生长土方临时堆放工段占压土地、改变地表生态现状基础施工阶段基础建设工段地表未硬化、绿化,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扬尘覆盖在项目周

4、围农作物上,影响作物生长施工材料堆放工段占压土地、改变地表生态现状结构施工阶段结构建设工段地表未硬化、绿化,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扬尘覆盖在项目周围农作物上,影响作物生长施工材料堆放工段占压土地、改变地表生态现状运营期建成后厂址永久占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建成后厂区绿化面积35005.25m2,改善区内生态环境10.5 生态现状评价10.5.1 生态现状调查方法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为保证调查内容和指标能反映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本次评价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附录A中推荐的部分生态现状调查方法,即资料收集法和遥感调查法。10.

5、5.2 生态背景描述10.5.2.1 区域土壤类型绛县土壤分为3大类:分别为褐土、草甸土、沼泽土。本项目厂址占用耕地,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10.5.2.2 区域植被类型绛县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经查明,植物有乔木、灌木两大类。栽培植物主要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和用材林等。评价区内厂址主要为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未见国家保护的植物分布。10.5.2.3 区域动物资源本县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主要种类为哺乳纲兽类、鸟纲动物类、昆虫纲等。评价区无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物数量很少。据调查,本区未见国家保护动物分布。10.5.2.4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绛县的生态功能分区情况项目所处地位置属于IA

6、涑水河流域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小区,项目与绛县生态功能分区相对位置见图10-5-1。IA涑水河流域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小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致使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生产力下降;该区涑水河流域两岸的地表覆盖植被较少,造成一定程度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由于该区域交通便利,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造成污染和植被破坏;化工、建材、农副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以及餐饮、洗浴业等服务业较发达,废水及废气的排放以及冬天燃煤取暖产生的SO2煤尘对周围大气及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保护措施: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向生态农业方向转变,推广应用低残留高效、低度农药和生物

7、防治,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的污染;河流两岸的等地应种植林网,加强绿化,减轻水土流失,鼓励交叉种植,避免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引起的土壤肥力降低,道路两旁注意绿化,形成绿色隔离,避免运输引起对环境的破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对该区工业企业严格执行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发展方向:发挥该区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促进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产产业集约化,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旅游业成为新型支柱产业。本项目为保健品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后通过硬化绿化可以减轻水土流

8、失,各项指标均能做到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方向不违背。10.5.2.5 生态经济区划根据绛县的生态经济区划情况项目所处地位置属于绛县西部优化开发区A-1绛县西部综合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区,项目与绛县生态经济区划相对位置见图10-5-2。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因地制宜,建设风景林、经济林、现场绿色防护林屏障体系、县城绿地生态体系,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在道路两旁应注意绿化,形成绿色隔离带,加固河道两旁的路基,避免运输对涑水河流域造成危害,以及交通引起的扬尘和噪声等对周围环境带来破坏;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管网、城区污水厂、城区垃圾填埋场等的建设,提高废水集中处理率及生

9、活垃圾处理处置率;发展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在集中供热的管网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加强城区建设施工管理,扩大地面铺装面积,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对该区工业企业严格执行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对能耗高、污染重的建材、化工等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及有计划的关停或搬迁至县工业园区中;鼓励发展以商业、贸易、金融、科技服务、餐饮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强化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以“人文、城市、生态”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城镇河流沿线可进行一定风景林建设和生态农业观光开发,结合周边区域,发展城区旅游项目,形成以休闲娱

10、乐、农业观光、特色餐饮、乡村住宿等为主的旅游体验区,辅助城区丰富配套服务内容,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城区文化传承、湿地保护、休闲娱乐三大功能,把城区建设成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园林城市;采用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将该区建设成绛县蔬菜种植基地中心;优化该区产业结构,积极推行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新型工业生态工业,发展壮大该区的养殖业、商贸业,以及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焦化、化工、建材、冶金等项目的建设,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在车站附近,结合原有仓

11、储物流用地,扩大规模,集中设置2处大型仓储物流用地,利用边界的交通优势,发展现代、快速仓储物流及相关产业,以带动城区乃至整个县城产业的发展。本项目为保健品加工项目,在严格实施清洁生产和本项目环评所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前提下,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方向不违背。10.5.3 主要生态问题描述根据调查,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目前主要为耕地,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等,以农业生态环境为主,但随着本项目的建设,农业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在建设期会出现水土流失、物料堆放改变土地类型的生态问题出现,项目建成后,将会永久改变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当地农业生产力。10.5.4 生态现状评价10.5.4.1 土地利用

12、现状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8.34hm2,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00%。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10-5-1及图10-5-3。表10-5-1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表用地类型面积(hm2)占评价区域(%)耕地8.34100合计8.34100.00 10.5.4.2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生态现状调查结果,可看出,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较为稳定,随着项目的建设施工及建成投产,生态系统将由农业生态系统转变为城镇生态系统,改变当地土地利用类型。10.6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0.6.1 生态影响评价预测内容本项目为工矿企业的建设,依据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项目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调查,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为土地类型的改变,本次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本次生态影响预测指标为土地类型变化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建设前后土地类型的改变及当地生态系统变化趋势。10.6.2 生态影响评价预测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生态学特征,在调查、判定该区域主要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进行预测。10.6.3 生态影响评价预测结果及评价本项目所在地原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项目建成后将会全部转变为工矿用地。土地类型变化表见表10-6-1。表10-

14、6-1 土地类型变化表原用地类型面积(hm2)建成后用地类型面积(hm2)耕地8.34工矿用地8.34合计8.34合计8.3410.7 生态影响防护措施10.7.1 施工期生态影响防护措施10.7.1.1 占地1、及时做好永久占地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本次工程将产生永久性占地,营运期后永久性占地土地利用性质发生改变,其营运期影响是不可逆的,主要是通过营运期厂区绿化景观改善措施加以弥补。永久占地会产生地表暂时裸露的问题,会加重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因此在施工期对于以上占地要及时做好施工中的压实工作,减弱因土质松散产生的水土流失。2、严格控制临时占地本项目不设置临时占地,占地均在项目占地范围内,评价要求

15、严格划定施工界限,将临时占地设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不得越界施工。3、边施工、边建设、边恢复为保障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完整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项目建设要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项目建成后,植被恢复与绿色工程体系建成。4、污水管线开挖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严禁对施工作业带以外土地和植被进行踩踏和破坏。清理完毕后,对施工区占地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10.7.1.2 水土流失措施1、切实做好建设期挖填方平衡设计和衔接工作,对临时的土石堆放要依法规划,专门集中存放。2、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作好防护措施,防止雨水造成水土流失。3、施工时要随时保持施

16、工现场排水设施的畅通,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不致积水。4、凡在有雨水地面径流线处开挖路基时,应设临时性土沉淀池,当项目建成后,推平沉淀池。5、工程竣工后,对产生的开挖面和临时占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10.7.2 运营期生态影响防护措施本项目建成后对厂区内空地进行硬化,并进行景观绿化再造工程,形成完整、丰富、和谐的厂区景观面貌。结合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特点,推荐采用乔木、灌木与地皮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方案对厂区内进行绿化。乔木可采用国槐、杨树、柳树、榆树等;灌木采用小叶黄杨、月季、紫荆、连翘、榆叶梅等;地被植物采用萱草、石竹、彩叶草、狗牙根等,同时种植丰富多样的植被来提高

17、生物多样性。项目建成后厂区内总绿化面积35005.25m2,主要在厂区道路及车间间隔、生活办公区附近绿化。10.8 结论10.8.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主要为厂址占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类型发生变化,使施工占地范围内的一些植被数量和类型受到破坏,降低工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原有的植被类型的结构和分布将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区产生水土流失。这些影响均为不可逆影响。10.7.2 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小结通过对厂址内进行绿化美化,绿化面积的增加;可将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降为最低,其生态完整性不会发生变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程结束以后,该评价区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弱,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在严格采取环评制定的生态保护恢复措施情况下,其生态特征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体系仍然维持原有的稳定性和生态承载能力,可以认为本次改扩建项目的建设从宏观上讲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