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doc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264153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及其优缺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各国政府用以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适时调节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依据。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重商主义和古典学派的早期研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研究;20 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成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结构论,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收支的理论分析。一、 早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理论)大卫休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1752年政治论丛中提出的“价格

2、铸币流动机制”被公认为是最早形成的系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论述了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和国际收支如何自动达到平衡的机理休谟认为,在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物价水平下跌,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而外国商品在本国的竞争能力则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同样,国际收支顺差也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因为顺差会造成黄金的净流入,这又会趋于扩大国内货币供给量,造成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顺差减少乃至消失。这就是所谓“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基本思想。大卫

3、休谟的国际收支理论其后对国际收支调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该理论是有局限性的。表现在:(1)其建立的前提是贸易自由化和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入,超出此前提,则理论只能流于幻想。(2)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却忽略了对黄金和商品内在价值的分析,也没有对黄金数量变动引起物价变化从而影响进出口的时滞作应有的考察。(3)只考虑汇率与物价的调节作用,而没有提及利率与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二、过渡时期对国际收支的研究这一时期的代表主要有马歇尔、威克塞尔、俄林、凯恩斯等。马歇尔对贸易差额产生的原因与因素、资本和劳务流动的国际收支效应、信用波动和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国际收支与微观商业活动等都进行了分析。并

4、在国际收支平衡隐含假设下对贸易差额进行分析,推出国际收支平衡等式。威克塞尔认为贸易平衡只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完整的收支平衡表应包括资本项目。并指出了国际收支平衡的途径。俄林认为国际收支包括在一定时期中必须结清的全部国际交易,它必须同一定时期的国际债务平衡区别开来。而凯恩斯从战后现实出发,认为国家必须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才能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西方国际金融研究向现代国际金融研究过渡的时期,经济学家们尽管对国际收支调节的某些方面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但他们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依然是不系统、不完整的。但是这一时期的理论相比从前的理论更加丰富,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三、 现代国

5、际收支调节理论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货币理论。(一) 弹性论弹性论又称弹性分析法,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弹性分析法着眼于价格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调整,其基本思路是,货币贬值通过影响国内外相对价格体系进而对国际收支发生作用。该理论认为,如果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只要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即马歇尔-勒纳条件),那么本国货币贬值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该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分析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

6、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是正确的指出,只有在一定的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 而其局限性在于(1)该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到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的资本移动。(2)该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不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3)它是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系。 4、它是一种静态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问题,汇率变动在贸易收支上的效应是呈“J形曲线”的。没有看到贬值不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动,而是通过货币供给和绝对价格水平的变

7、动来改善贸易收支的。 5、弹性系数在该理论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参数,但如何确定,是一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二) 吸收论吸收分析理论是20 世纪五十年代初由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和西德尼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弹性分析理论过分注重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而忽视贬值的收入效应,因而往往会造成经济政策制定方面的偏颇。吸收论基本思路是,国际收支的差额由国民收入与国民吸收间的差额决定,所以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既可以通过提高实际国民收入来进行,又可以通过降低国内吸收来进行。该理论的主要成就为(1)分析采用一般均衡方法,避免了局部均衡分析的不严谨性使其理

8、论更具说服力;(2)将国际收支置于一个较严谨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加以分析,分析时注重考虑多种因素的不同影响,使理论与现实扣合紧密更具现实意义;(3)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除货币贬值之外还需配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控制总需求的构想,使其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主要主要局限在于(1)忽略了对资本国际流动的研究;(2)只站在一国立场,单方面考虑货币贬值的影响作用,而忽视了他国对此的反应,使该理论对国际收支的解释过于简单化。(3)理论推导中假设的“货币贬值是获得出口增长的唯一办法”,“生产要素转移机制平滑”的前提不切合实际。(三) 货币论货币分析理论是随着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产生于20 世纪六十年代末,发展成熟

9、于七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蒙代尔和约翰逊等。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失调引起的,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也会直接引起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还认为,一国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的国内信用和外汇储备两部分构成,而货币需求则是价格、收入和利率等有限变量的稳定函数。所以,货币分析理论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货币论的主要主要成就为(1)克服了凯恩斯主义国际收支分析中只强调实体因素的不足,将货币因素引入国际收支分析,激发了人们对货币因素的关注;(2)将国内货币供应量变化与国际收支差额变动作为一个相互制约的整体,采用一般均衡分析使该理论 与现实经济更贴近

10、,更具可操作性;(3)考察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其主要局限为(1)过分强调货币因素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2)过分强调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3)过分重视货币供求平衡对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四、 结构论结构论的有关分析,散见在50 年代和60 年代的西方经济学文献中。作为比较成熟和系统的独立学派,结构论是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调节规划的对立面于70 年代形成的。赞成结构论的经济学家,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中从事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结构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的结构性不均衡,是长期经济增长缓慢和经济发展阶段落后引起的,反过来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变的障碍,导致恶性循环。货币分

11、析法及以前的吸收分析法忽视了经济增长供给方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该理论提出,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重点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方面,以此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和品种供应。结构论的批评者认为:所谓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实际上是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失衡。国际收支困难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事先的概念,另一种是事后的概念。事先的概念是指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而不是指失衡本身。只要财政与货币政策适当,就能避免失衡本身的发生。批评者认为:国际收支制约力是到处存在的,它的存在,对于维持一国经济长期均衡的发展和世界货币金融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结构论讲的实际上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国际收支问题。经济发展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常常是行之无效的或收效甚微的。另外,要求以提供暂时性资金融通为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经济结构落后的国家提供长期性国际收支贷款而同时又不施予必要的调节纪律和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尤如把资金填入一个无底洞,既不利有关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又违背了基金组织本身的性质和宪章,同时也是基金组织在客观上无力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