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85807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作者:王保中董玉琦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成为人类发展的新动力。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深刻影响,都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迎接信息化浪潮的挑战。放眼世界教育信息化浪潮,近二十年来中国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呢?我们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回顾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就必须审视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影响,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是生搬硬套还是全盘西化?是中西合璧还是洋为中用呢?从零开始计算机教育,以程序设计思想为主世界各国从20世纪

2、80年代开始都特别重视将计算机引入到学校教育中。例如,1983年,美国在“国家处于危急之中”报告提出高中学生毕业要具备五个新的基础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和计算机科学,报告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新的要求。英国在1972年就开始了“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的研究,于1980年开始了其后继计划“微电子教育计划”,鼓励、支持、帮助中小学配备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师培训;改造中小学教材,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渗透进去。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8月,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伊尔肖夫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报告“程序设计第二文

3、化”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看法。这一报告代表了当时已经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各个国家对于计算机教育的认识。程序设计思想成为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想。而我国是在全世界计算机教育的背景下开始进行计算机教学实验的。我国教育部于1981年派代表团参加了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参会回来,教育部就于1982年在全国设立了5所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1983年,教育部在总结试点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1984年颁发了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在全世界程序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规定教学内容是简单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和BASIC程序设计语言。由于当时

4、经济水平的制约,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基本上落后于国际发展,但是在基本课程内容和思想上是与世界同步的。计算机工具论下的世界计算机教育普及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就开始走入社会应用。微型计算机走入了千家万户,而它的主要应用方式也是作为一种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计算机教育观念形成并且得到宣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的计算机教育专家提出,计算机是一种经常使用的信息处理、信息传播工具,应该使学生有一种使用信息工具来帮助自己进行脑力劳动的意识,同时应该培养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80年代中期,受世界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影响和第五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主导

5、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文化论”开始受到“工具论”的冲击。1987年颁布的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依然是以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为主导,适当地降低了对于程序设计技巧部分的要求,增加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也只限于添加了“了解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1985年,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WCCE85)上,大会主题即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使用;在计算机教育中要适当结合各门教学课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我国教育工作者感受到这种国际计算机教育的气息,在1986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上给予了及时的反应。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因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只能在“有

6、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进行。所以在这一阶段CAI并没有形成多大气候。在传统教学的框架下,教师们设计的教育软件是服从原来的教学目标,课本搬家、挂图搬家、实验搬家现象严重。信息化浪潮下教育信息化的大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开始,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社会的到来,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经济竞争最终要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而人才的竞争则要依靠教育。因此,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例如,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克林顿总统自1992年上任后,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1990年,日本文部省制定了“教育用计算机整备”五年计划,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配备计算机。在全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浪潮下,我国也加快了计算机教育发展速度。1996年12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4年,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内的18所学校成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实验校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行超前的研究和实验,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先在局部实验然后逐步推广的计算机教育普及模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