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288763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易拉四罐的小男孩》及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收易拉罐的小男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小哥儿俩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景,展开想象,体会小男孩敢想敢做、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小男孩的精神,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小男孩敢想敢做、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精神教学难点:指导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板书:画图易拉罐)大家在生活中卖过易拉罐吗?哪个同学说说,你一个易拉罐能卖多少钱?看来易拉罐并不值钱。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易拉罐有关(板书课题)请同学读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们

2、课前都读了课文了,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准字音。(课件出词)贮藏室、折腾、次次不落、无疑、聊天、光景、涌出2、大家读得不错,相信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你们也一定能读好。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合作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你们想了吗,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板书)三、精读课文,感悟精神1、读了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后,你现在有什么问题?(主要问题:为什么叫易拉罐号?为什么卖易拉罐,卖别的行不行?为什么要买汽车?为什么不管父母要钱?)2、大家都很怀疑这件事,在课文中还有谁也怀疑,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曲线划下来。课件出示句子

3、: “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我知道回收这种易拉罐在美国不会比中国更赚钱。( 1)请同学读读这两句话。( 2)这是两句话,我们先来看后面一句(课件出示后一句) 。谁能读读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3)课件出示反问句。作者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就能读出卖不了多少钱?自己试着读读。 (老师走下去听一听)( 4)谁来试着读读。还有哪句话也表达了作者怀疑的态度?课件出示句子: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 1)读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中间的距离指什么? (出示填空:(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4、?自己能换一个词表达“无疑”的意思吗?( 3)看来卖易拉罐买汽车这距离太遥远了,谁能有语气地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原句)(其他句子,如果学生找到了要说,就请学生读读)3、大家都不敢相信小哥儿俩的这个愿望能实现,你们从他们的想法里看出他们是什么样的小男孩。 (有胆量,板书:敢想敢做)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看他们收到易拉罐了吗?大人们都持怀疑的态度, 为什么还帮助他们。 请同学们读读描写男孩子到邻居家收易拉罐的内容。想一想,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说说他们是怎么到邻居家收易拉罐的。(说到有礼貌时,咱们把他们有礼貌的语句读一读,老师读朋友的话和旁白,大家来读小男孩。说到懂事时,请学生读整整

5、齐齐句。 )(有人说坚持不懈时)问你从哪看出来的。次次不落他们是怎么做的?也就是小哥儿俩刮风下雨也去,大雪纷飞也去。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会遇到天气不好给他们带来的困难, 想一想他们还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做到次次不落的。 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讨论。(老师走下了解)谁来说说(重点体会次次不落,是小哥儿俩自己坚持到各家去收的。)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俩了(板书:坚持不懈)多么感人呀,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表达出来。(课件出示句子: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空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6、(指板书)就是因为这些,他们得

6、到了大家的支持,(出示插图)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形容一下吗?7、那么课文中哪段描写的是这幅图的意思,找出来读读,把他们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8、看到他们这种样子,作者很想和他们聊一聊。现在,我就是作者,你们就是这小哥儿俩,你们愿意和我聊一聊吗?老师:小哥儿俩,从你们的穿戴上看, 你们家的生活条件应该不错,你们要在将来卖汽车,怎么不管父母要钱呀?学生:表达出“自立自强” 。(板书:自立自强)老师:听了你们的话,真令我感动,此时,我涌上了一个念头,情不自禁地说:(课件出示句子:嘿,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汽车就叫“易拉罐号”吧!)9、这男子汉指谁?课件出示第二句:嘿,男孩子们,将来你们这

7、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称呼不同)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男子汉,从作者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了?10、这辆车为什么叫“易拉罐号”吗?除了要纪念这是用卖易拉罐的钱买的,还要纪念什么?(指板书)11、那你们佩服他们吗?咱们也来读读这句话吧!四、总结升华,学习精神1、小哥儿俩不就是向邻居要易拉罐吗?课题中为什么用“收”不用“要”呢?2、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小哥儿俩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自立自强,有了这些精神, 也许将来他们的目标会实现的。 (板书:贴小男孩)在认识了解了小哥儿俩后,你现在最想对他们说什么?五、作业学习完课文, 我们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8、他们为什么要买汽车,这个问题靠学习课文解决不了,那么我们可以在课下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根据我们对小哥儿俩的了解,展开想象,续写课文,如果他们有了汽车,他们会干什么。生活中像小哥儿俩一样具有自立自强精神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靠自己走向了成功,课下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名人自立自强,走向成功的故事,我们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一个故事交流活动。课后反思:收易拉罐的小男孩这篇课文故事性非常强, 人物身上的“敢想敢做、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精神,都蕴藏在“收”这个行为中,而这正是我们中国孩子在生活中想不到、做不到,他们也很难在自读课文时体会到的。因此,我在备课时,想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 基

9、本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这篇课文是我参赛的内容, 这次执教,有几处进行了修改,我是这样思考的:一、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修改前,我分别采用了老师范读,在重点字下加符号的方法和句子对比, 体会句意的方法,指导朗读,但是效果不佳。这节课,对于这部分的指导,我采用了分句理解,先理解后一句的意思,再请同学说说前一句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充分理解句意的前提下指导朗读, 并且是先自己练习,再对比读的办法进行训练,效果比前几种要好,学生读出了正确的语气。二、对“无疑”一词的理解。备课时,我感觉这个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几次讲课时,都用的是老师给出两个备选意思,请学生进行选择的方法。但实际

10、上,对于“无疑”一词,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词义。因此,这次课堂实践,我把这个环节进行了修改,先让学生读后说句子的意思,然后问“这距离远到什么程度”,接着让学生自己给“无疑”换个词。这样一来,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引着学生学习, 而不是让学生必须根据老师的思路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三、文本对话依托文本。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体会小男孩的精神,我设计了师生进行文本对话的环节,第一次设计的是,请学生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小哥儿俩的表现, 想像他们第一次去邻居家收易拉罐时的情景, 学生在说的时候基本表现的有礼貌,但说的内容不丰富;第二次设计的是, 请学生看图想象他们这一年多的时间可能会遇到什么

11、困难,怎么办,效果仍然不太好,孩子很难想像到他们遇到的困难,所以,在进行交际时,老师说的比较多,没有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目的。最后,我修改了这一环节的设计,引领学生充分感悟文中描写的小哥儿俩怎么做的,然后,紧紧扣住“次次不落”一词,进行想像,体验他们的内心。这次效果也比前几次好了。四、关于词语积累。 今天课上的词语积累的范围比前几次扩大了。前几次仅限于学生积累叠词,而这次,要求学生看图用四字词语形容小哥儿俩的心情, 而后在学生自己说出了叠词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自悟词语的特点, 再积累。这样一来,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五、对于小哥儿俩“自立自强”的精神的感悟,这节课我采用了口语交际的

12、方法,我来扮演作者,学生当文中的小男孩,我问他们:“从你们的穿戴看,你们家的生活一定还不错,你们将来想买车,为什么不向父母要钱呢?”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他们的“自立自强”就水到渠成,自然多了。六、体会题目中的“收”字。这个字可以说是“文眼” ,两个男孩子的所有精神都体现在这个字里。记得第一次设计时,我在刚开课时,利用了“变话为画”的方法,出示了三幅图,请学生选表达的意思正确的一幅图。 但是这样设计,这一环节与下面的设计有些脱节,而且脱离了文本。经过再三修改,最后,我把这一环节放在了结课之前,学习完课文,请学生讨论:他们俩不就是向邻居要易拉罐吗?题目中为什么用“收” ,改成“要”行不行。此时的讨论,是建立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并且很佩服、赞赏他们的基础上的,因此,很顺利的说出了不能用“要”的理由。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备课,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我认识到了不断反思研究的重要性。 六次执教,六次反思,达到六种不同的效果。 当然,这六次实践反思中,蕴藏着很多老师的智慧,我想我应该努力把这个过程内化,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