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41720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实录Word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振动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学生:塑料袋、橡皮筋、钢尺、队鼓、“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对比”研究记录单。教师:多媒体

2、教学课件等(学生材料教师也有一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觉声音,提出问题精选推荐1、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陈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咱们来个听力大比拼,一会儿老师会播放一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听,想一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声音?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师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小河流水声、二胡声、鸟叫声、雷声、掌声等)2、师播放各种声音的课件,学生倾听。3学生自由发言。4、今天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5、能告诉大家听了这段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吗?6小结: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

3、,声音无处不在,不管它们来自哪里,都能够为我们传递信息。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那在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么多问题中,你觉得我们应该最先解决是哪一个?精选推荐(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7、引入新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猜想原因1、师:要

4、想研究声音的产生,我们首先要制造声音。课前老师让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纸,拿出来好吗?(出示白纸)你有办法让这张白纸发出声音吗?试试看。2、学生活动。3、学生汇报。4、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方法使白纸发出声音。看来还真难不倒大家,这样下面咱们来个有点难度的,请大家仔细听清楚要求: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不同的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5、刚才同学们用了敲、拍、搓等方法,发现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物体发出声音到底与什么有关?6、这只是大家根据刚才观察后的猜测,那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归纳结论1、课前老师给

5、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放在材料盒中,我们先来看一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生检查材料盒中的材料:橡皮筋、直尺、小鼓)请小组长合理分配,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材料。请大家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精选推荐在大家动手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实验操作的要求。(ppt出示:操作要求)2、我们在活动时要注意些什么?(电脑出示)点击出示要求(请学生读)(1)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鼓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2)小组分好工(轮流做,一个同学做的时候,其它同学观察),依次开展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看谁发现多)。(再次强调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引导学生理解

6、依次,可举例示范。)实验记录表物品名称发声方法发声时的现象不发声时的现象橡皮筋刻度尺队鼓3、老师还有两个友情提示:记录时语言尽量简洁一些,如发声方法可以写“敲”“弹”。既然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待会儿老师会击掌三次,代表我们的研究活动暂告一个段落,好吗?精选推荐4、各组实验,师巡回指导5、汇报,师:刚才陈老师观察发现同学们研究的非常投入,你们肯定已经有了很多发现,哪个小组愿意来把你们的实验经过和结果告诉大家?这样陈老师有要求,请汇报的小组边说边演示你们组的操作过程,好吗?(依次汇报:橡皮筋、刻度尺、队鼓)你是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能听到什么?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当抖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

7、到声音吗?对比思考: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被弹起?它在什么情况下静止?感谢这两个小组的精彩汇报,其他小组你们的发现和他们一样吗?现在咱们一起来观察这张记录表,仔细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一起来思考一下:(1)刚才的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教师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队鼓发声时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队鼓发声时精选推荐说到这里,你能告诉大家,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吗?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来说一说?(板书

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齐读板书)四、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怎样知道音叉振动呢?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出示音叉)认识吗?陈老师来介绍一下,这个叫音叉。(老师用力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吗?(听到)我根本没看到音叉在振动呀?是不是咱们刚才的研究出错了?怎样才能知道音叉在振动呢?一起来看(音叉接触水面)仔细观察,现在水面有变化吗?(没有)睁大眼睛看清楚了(敲击音叉接触水面)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溅起了水珠)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音叉在振动)我们再来看(演示发声的音叉

9、把钥匙弹起。)(请同学帮忙)2、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知道音叉在振动呢?(用手摸一摸)说说手有什么感觉 ?(麻麻的)说明了什么?(音叉在振动)现在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振动停止了)精选推荐3、感受音钹的振动。大家看老师手上的音钹,(师敲后)注意观察音钹发出声音时的状态。谁能让它的声音马上停止呢?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让声音立即停止的?为什么这样做,声音就会立即停止呢?(因为这样物体就不振动了。)师:通过实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只要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感受声带的振动。师: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

10、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生跟着师做、说:“你好”、“我们爱科学”)师:来,告诉老师,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谈感觉)师: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声音的产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不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揭开了声音产生的秘密。精选推荐六、拓展延伸(介绍超声波、次声波)讲到这儿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老师振动手臂)看,老师的手臂也在振动,为什么我们听不到声音呢?其实在声音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其

11、中的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关注声音,继续探究声音里面的为什么,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发现。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咱们今天的研究吧!教学反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这一节课的研究主题就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的物体,倾听身边的声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一课是声学的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一定的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材料。第一组是可以明显观察出声音的产生时物体振动了,尺子、皮筋、队鼓。第二组

12、是物体发声但是振动不明显但是可以借助其它物体看到其振动,音叉、钹。第三组是利用之前提供的材料反证。精选推荐在第一组实验时,我让学生记录让物体发声的方法、发声时的现象、声音停止时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让它发声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发声时的现象都是振动,并且声音停止振动也跟着停止了。当这组实验做完时,适时总结做完这组实验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处学生基本就能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这组实验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发声时的振动现象,通过对规律共性的自我归纳总结得出物体振动产生产生声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认识表层,而不会深入思考

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点,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利用实验材料做完第一组实验后,学生虽然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是心中还是有疑问的,有些物体发声时没有看到明显的振动。“是不是所有物体发声时都振动呢?”如果都振动,振动就是声音产生的原因。所有用第二组实验证明,队鼓,我们虽然可以用手感受声音的产生时的振动。但是手的感觉并不准确,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轻小的物体,借助轻小物体观察物体的振动。小鼓用红豆,音叉用乒乓球。解决学生的疑问。第二组实验做完后进一步总结,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到此大部分学生都应该了解到振动,我最后利用音叉反证如果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其它方法停止声音不一定停止。回到学生的第一个疑问。进一步巩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概念。精选推荐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启而有发,活而不乱,效果良好,但还是有点遗憾,那就是所有实验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我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展开实验,从而验证发声原理,这样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原则。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