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52728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就业格局演变国际比较(简).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文档 -就业格局演变的国际比较分析近百年来,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就业呈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特征。 全球劳动力市场格局的变化引发的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 成本驱动型劳动分工使得就业机会在全球重新分配; 先进国家的吸入效应与落后国家的推出效应导致人才流动在国与国之间的不对称; 劳动资源配置速度加快、 就业形态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灵活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样化; 就业职业结构转向高技能, 低技能劳动者被边缘化;作为工业社会中最重要社会关系的劳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又面临新的挑战, 资本权力的强化与劳工权利的被侵害和被剥夺,已

2、成为劳资关系格局的突出特征;经济全球化拉大劳动收入差距。(一)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与就业形态的不稳定性1 、就业方式趋于多样化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 工厂制度中的集中就业是典型的就业模式。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灵活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样化, 出现了短期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独立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项目合同制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发达国家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力比重在不断上升。可编辑-精选文档 -发展中国家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灵活就业的方式更多地表现为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比率迅速增加。自营就业、家庭服务和微型企

3、业等非正规部门成为巨大的“劳动力海绵”。这些非正式的、兼职的、短期的工作又称弹性工作,除了工资外没有奖金。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通常没有集体谈判组织,也不享有其他工会保护措施。 弹性工人没有终身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必须不断流动和接受再培训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2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机会在全球重新分配经济全球化是基于分工基础上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整合, 则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职场在全球的改变。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会在全球化过程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密集产业不断升级, 这对就业机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际跨国公司在全球性范围内寻求成本最低的生产布

4、点运动, 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源源不断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 国内工人的就业机会受到威胁。3 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就业形态充满不确定性技术的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 导致企业的寿命缩短, 而企业的寿命缩短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使就业稳定性下降。 技术进步相对缩减了对劳动的需求。 经济各部门中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把大量劳动力从制造业、 加工业甚至服务业中排挤出去, 造成可编辑-精选文档 -全球性普遍失业。产业合理化运动冲击就业稳定性。 在发达国家,随着生产部门的外迁,生产过程简化,解雇人员成为必然结果。就业保障正在迅速消失。科技产品的更新加快导致职业流动性加大。 就业模式的多样化

5、导致了工会组织化程度下降, 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 职业种类变动速度加快, 目前处于衰落和消退的职业主要集中在第一、 第二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也有部分职业在消退。但是,高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以及随着社会变迁,新的职业也会不断产生。总之,劳动力重组和近年来大规模失业现象, 都与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世界经济结构变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劳动者转换工作岗位成为就业的常态。(二)就业结构的变化1 、产业升级提升服务业就业人群比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次产业格局有所不同, 从业人员布局也有所区别。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正在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 先后进入了“产值的服务业化”和“劳动力的服务业化” 。

6、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持续增长。 制造业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占产值的 14 ,吸收区区 11 的劳动力;而服务业的份额,占美国经济产值的 60,吸收了美国 2/3 的劳动力。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就业活动的主体。在发展中国家,服可编辑-精选文档 -务部门的就业也在增长。 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一是由于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导致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向现代第三产业转移的步伐。 二是由于发达国家现代商业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包括广告、软件和计算机等信息密集服务,以及会计、建筑设计、工程

7、策划、法律、管理咨询等知识性服务。 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是一种趋势。2 、就业职业结构转向高技能,低技能劳动者被边缘化21 世纪进入信息革命时期。新的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就业机会更多地在微软、电信、医疗保健、医药这些知识型行业产生,越来越多的失败者在中学及其以下学历的人员之中, 知识型工人传统产业工人成为占主导地位工作群体。低技能劳动者被边缘化的表现: 求职更加艰难; 劳工地位更加低下;工作条件更加恶劣;劳工权益得不到正当维护。这正是当前强资本弱劳工格局的体现。(三)人才流动出现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间的不对称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人才成长环境不同, 人才在国际间的

8、流动呈现出极大的不对称特征。发达国家利用托福、GRE等各种形式从发展中国家网罗人才,致使发展中国家有限的人才大量流向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支撑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可编辑-精选文档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锦上添花,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却因为人才的大量流失而使经济发展后劲越来越差,从而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 “马太效应”。三、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和影响机制在全球层面上劳动力日益彼此依赖的历史趋势是通过三种机制形成的:多国公司及其相关的跨国网络里的全球就业;国际贸易对南北半球就业和劳工条件的冲击; 以及全球竞争及新的弹性管理方式对各国劳动力的影响。(一)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驱动就业格局改变外贸依存度

9、的变化会重塑一个国家的外贸结构,进而影响一国的就业格局。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比重越大, 就意味着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越大。 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可以通过一国开放程度反映出来。当一国与世界他国的经贸关系正常化时,国内相应就业机会增加。如果遇到国际制裁或减少贸易项目, 国内相应产业随之萎缩,就业人员也随之失去饭碗。(二)资本的逐利性引起的资本国际流动带动就业机会的转移成功的引进外资并适度使用, 有利于提高国内收入水平和储蓄水平,刺激出口, 最终实现两缺口的平衡,使国内资源可能得到较充分的运用从而加速增长,扩大就业。同时,资本的跨国流动是经济全球可编辑-精选文档 -化的核心与杠杆, 跨国公司是

10、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而直接投资数量的变动往往直接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减。(三)科技进步推动下的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引发劳动力资源的全球配置先进国家用于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增加, 随着科技进步, 原有产业的改造和新产业的诞生会改善因传统产业外移造成的就业机会减少问题。先进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 又会促使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迅速扩散,进而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 先进国家转移出的产业在一定时期、 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内生产、 造成国内同产业就业人口失业或劳动力过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引发外向型产业部门。 通过产业贸易建立起来的新产业, 自然会吸收一定的劳动力就业, 或从其他产业流入一定量的劳动力。(四)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资本的国际流动和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交互作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全球资本流动以及在科技进步推动下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传递机制对世界劳动就业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实际上,这三个方面是互相配合, 彼此推波助澜,共同来影响劳动就业。可编辑-精选文档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