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襄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43分)1. (2分)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分娩(wn ) 婆娑( su ) 心有余悸 (j) 苦心孤诣(y)B . 热忱(chn ) 阿谀 ( y ) 难辞其咎(ji) 拈轻怕重(nin)C . 绰号(chu) 谄媚(chn) 毛骨悚然(shng) 姹紫嫣红(ch)D . 倏地(xi ) 蹂躏 ( ln ) 冥思苦想(mng) 锲而不舍(qi)2. (2分) 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急燥 祷词 璀璨 纹丝不动B . 馈赠 绽开 礁石 千山万壑C . 真谛
2、衷情 躯体 盛气凌人D . 倾诉 俊俏 翱翔 长吁短叹3. (2分) (2017八上西华期末) 下列词语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一项是( ) A . 不言而喻 , 在创造的宇宙中,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贝多芬都是灿烂的明星。B . 你别危言耸听 , 他的病情我知道,实际上并不十分严重。C . 见义勇为小英雄一出报告厅,立刻被采访的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D . 这份试卷的第一小题他花了十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4. (2分) (2019九下滨州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B
3、 . 据银监会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股市一路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C . 据测算,亚太区域未来十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49万亿元人民币,仅“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铁路线路规划就在1万公里左右,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D . 要不是同桌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5. (2分) (2015辽阳) 选出下列对课外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 . 西游记中“大闹天宫”这一情节最能表现孙悟空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B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C .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作品讲
4、述了鲁滨孙因海难流落荒岛,坚强地度过28年孤独时光的故事D . 格列佛游记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但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6. (8分) (2011江西)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 落红不是无情物,_。(2) _,却话巴山夜雨时。(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4) _,夜泊秦淮近酒家。(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6) 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_,_”的愿望。(用茅屋
5、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7. (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值2007年元旦来临之际,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要求各班级自行组织“庆元旦”文娱活动。该通知公布后,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但也有人说:“学习这么紧张,花时间搞活动,太划不来了。”(1) 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驳斥对活动持异议者的话 。(2) 晚会中有一个节目是关于说错话写错字而闹笑话的相声,请你针对这一现象为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设计一句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3) 活动后某同学就此为校报写了一则消息,但画线处都有语病,请你为他改正。为了活泼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值2007年元旦来临之际,我们
6、九(3)班组织了“庆元旦”文艺晚会。晚会十分成功,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参与。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朗诵、相声、小品、合唱等。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班热烈的喝彩声,有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在晚会上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让大家对他们刮目相看。晚会之后,立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8. (10分) (2012玉溪)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小题。2011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其中,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但当体育“撞上”学习时,家长的想法又会怎样呢?据中国青年报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
7、小组办公室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144人进行的“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87.1%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仅1.7%的家长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尽管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让孩子有个好身体,但令人道憾的是,一旦体育锻炼和学习发生冲突,65.5%的家长还是要求孩子以学习优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1) 给以上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 假如你的家长以学习重要为理由,反对你参加体育锻炼,你会跟家长说些什么呢?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58分)9. (7分) 阅读训练。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8、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2) 文中划线词“一切”“都”“决不”能否去掉,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10. (25分) (2017七下重庆期中) 阅读短文,
9、回答问题。秋天的心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10、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
11、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
12、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在这
13、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 本文在开篇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请仔细阅读3-6段,用原文来说说作者笔下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3) 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4) 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5) 我国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秋天,本文就引用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你还知道关于
14、秋的诗句么?请写出一句。(不得照抄原文中的诗句)11. (16分) (2019八下宁化期中)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
15、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 , 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节选)【注释】张盖:打着伞。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围:周长的计量单位。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情障:情欲的魔障。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佁然不动_犬牙差互_去桥可三里_思立亦以为然_(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B .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C . 松
16、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D .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马行绿荫中,若张盖。(4) 这两篇文章作者在游玩中所流露的情感有何异同? 12. (10分) (2017八下海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1) 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的?(2) “时闻折竹声”一句意蕴丰富,请加以分析。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8九上义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节这天,长期住校
17、的小敏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她只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接到电话,妈妈很诧异,过了一会儿才说:“你没钱了?身体不舒服,还是成绩考差了?”小敏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可评判现实,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43分)1-1、2-1、3-1、4-1、5-1、6-1、6-2、6-3、6-4、6-5、6-6、7-1、7-2、7-3、8-1、8-2、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58分)9-1、9-2、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12-1、12-2、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