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68234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精品课教案_2.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韵文;了解这4个节日的传统风俗。2.正确书写“拜”字和“墓”两个生字。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插图和词语,串词成句。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节日的习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信息,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寒假里刚刚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我们国家有许多自己的传统节日,今天这节课就让

2、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传统佳节。板书课题:传统节日二、看图说话,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能说出一年中多少个节日名称?哪些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1.请看大屏幕,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词语。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4.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相机正音强调容易读错的音。如:“扫” 和“粽”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过渡:读完了课文,你知道课文里介绍了几个节日?这四个节日分别有什么风俗呢?

3、这些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过的,这里除了清明节按新历外,其他三个节日是按照农历来过的,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风俗民情。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过渡:鞭炮声声响起来,祝福声声来敲门,同学们,在热闹的春节中,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学生自由说,引出第一组词语)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一)学习第一行词语:春节、饺子、拜年同学们,你们年年都过春节,知道春节是什么时候吗?(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或是正月初一后面的这几天)过年了,看看图上的这家人围在一起在做什么?(包饺子)相机出示词语:饺子 教学“饺”(与食物有关“食字旁”)指名学生读词语并记忆字形、组词。(1)看

4、看这个“饺”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饺”的?。(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饺”的特点,加强记忆)饺子象征着团圆,所以过年时全家团聚在一起会吃饺子;因为外形像金元宝,过年吃饺子也象征着新的一年可以招财进宝(2)你知道饺子是怎样做成的吗?你吃过什么口味的饺子?包饺子时,人们除了包进去鲜美的肉馅,还包进去了什么?(新年的祝福、美好的希望)指导朗读词语。(3)春节期间是亲朋好友们喜欢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就叫相机出示词语:拜年指名学生读词语。出示“拜”字,观察:“拜”字什么结构?像什么?(拜:会意字,古文字是双手下加“-”表示地面,会意为磕头时两手按地。本义表示恭敬的

5、礼节。而我们现在说的“拜”通常是指两个人面对面,两手相对抱拳表示祝福或祝贺。)“拜”字还可以跟哪个字交朋友?指导书写“拜”字。认识手字部,指导学生观察“手”字做偏旁后的变化。说说你今年都给谁拜年了?都说了些什么话?现在你能给老师拜年吗?再给同学们拜年又怎么说?要是给老奶奶拜年你应该怎么祝福她呢?要是做生意的人亲戚拜年又该怎么说呢?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祝福语,你一定要正确的运用,说到别人心坎里,让别人真心的感到高兴。(4)春节除了包饺子和拜年这些风俗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风俗?(贴春联、放烟花等)简介春节的相关典故。(5)指导朗读第一行词语:春节饺子 拜年“春节”里有红红的喜庆春联、有美丽的礼花、有劈

6、哩啪啦的鞭炮声、有香喷喷的饺子、有人们互相拜年的温馨问候声,多么热闹、喜庆的春节呀!带着这份喜悦之情来读一读这一组词语。(指导读出春节的喜庆、祥和)(6)你能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试试看!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再点拨(春节到,包饺子,开开心心去拜年。)(7)拓展成语热闹的春节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你会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过年时欢庆的气氛?“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相机出示练习一的这些成语,并齐读成语。(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 5、指导朗读 过渡:过完了春节,再过不久我们即将迎来了第二大传统节日,那就是清明。(二)学习第二行词语:清明、扫墓、踏青 (1)图上画

7、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3)清明节当天,人们除了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外,还会给烈士们献花圈,你看少先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出示“扫”、“墓”,让学生识记。“墓”(猜字谜:太阳戴草帽,土在大下藏猫猫。)“扫”和“墓”分别还可以怎样组词?指导书写“墓”字。(4)清明前后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人们喜欢到郊外散步游玩,这就叫:踏青。相机出示词语 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踏”字?“踏”字还可以怎样组词?(5)指导读好第二行词语:清明扫墓 踏青(指导读出对革

8、命烈士的敬仰和怀念。)理解“踏青”(又叫“春游”)结合图片,师介绍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大堤行一诗中这样说:“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面对这样美丽的自然景色,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什么?3、相机教学“扫、踏”(编儿歌:扫:手劲可真大,大山推倒啦!踏:左边足字旁,日在水下方。)4、指导朗读。一起背诵杜牧的诗清明又是一年芳草绿,清明时节人们会去郊外踏青,油菜花金黄金黄,柳枝随风飘动,春天真美啊!齐读词语清明节人们会去先辈们的墓前祭扫,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让我们再次齐读词语。(6)拓展:学到这里,你想到了那首古诗?能背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指名背诵古诗清明。(

9、7)你能用学习第一行词语的方法把这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吗?(清明节,去扫墓,高高兴兴去踏青。)你知道与清明有关的古诗吗?3.学完了这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前面一词是节日的名称,后面两个词语是节日的习俗)(三)读词语:端午 粽子 龙舟1、教师简介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2、端午节这天,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还喜欢吃粽子呢?【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自投汩罗江以殉国。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后来,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3、你还知道端午节

10、那天有哪些习俗?(配香囊、吃鸭蛋、挂艾草菖蒲)4、相机教学生字“端”。5、指导感情朗读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喜气洋洋,龙舟竞渡的日子。谁来读。端午节的这些风俗都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吃,所以划龙舟,投粽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这个节日。生齐读。(四)读词语:中秋 团圆 月饼1、师介绍: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亮正圆的时候,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一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2、讲“嫦娥奔月”的故事3、相机教学“团、圆、饼” (“团”猜字谜:才子躲在家里不出门。)4、指导有感情朗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11、乡。八月十五的月儿分外圆,分外明亮,人们仰望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齐读这组词语,记住这个团员的节日。 小结: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寓意深远、各具特色,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再次齐读课文。三、拓展训练1.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除了课文介绍的这四个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2.有个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写了这样一组词串元宵 汤圆 观灯。你能像他这样,用词串的形式写一写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吗?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课件出示)(元宵 汤圆 观灯;七夕 鹊桥 乞巧;重阳 登高 赏菊;冬至

12、祭祖 馄饨 )四、课堂总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1,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课件出示填空题)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 )、( )这四大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 );清明节的时候去()、踏青;我还知道 节,人们有 的习惯。板书设计: 识字1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五、课后作业:1.熟读识字1,思考除了课文介绍外,端午和中秋还有哪些习俗? 2.搜集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诗歌。 学生上台贴课文文字图片,巩固课文内容设计意图: 一个词语,一个节日,就是一段故事,一种民俗一地风情一种积淀一腔祈盼 。本课的设计最主要突出体验式学习,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拓展补充的儿歌、故事、古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文实践活动。寥寥十二个词语承载了多少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和久远,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学生通过读儿歌、听故事、背古诗、积累成语这些语文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了解和文化积累,在老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把排列整齐有序,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十二个词语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这些历经千年代表了一个民族精神的外在风度与文化底色的节日民俗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而以上学习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更加准确、形象地理解词串中的词语,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从而达到词串识字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