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391907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课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物说课课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说课稿,课件导航,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 思 结 束 放 映,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之后,将要学习“绿 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能力目标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 其原理,培养学生逐步

2、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使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预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但是由于有些操作学生第一次涉及,如酒精灯的 正确使用等应该由教师示范提醒同学们注 意。,(二)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

3、,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学习方法,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与学生独立实施实验方案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言: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 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

4、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通过引言和设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进入下面的学习环节。,二、合作学习,我完成,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 3.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 4.将叶片放入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6.当绿叶在酒精中变成黄白色时,此时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 光部位的区别吗? 7.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8.经碘液处理后,叶片将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5、?,以上问题穿插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隔水加热、酒精脱色这一步骤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老师可在等待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在叶片脱色之后按步骤进行问题的讨论。,三、实验探究,我来做,实验要求:,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为淀粉。,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实验原理:,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为淀粉。,淀粉有何特性?(在探究玉米胚乳时我们已经学过哦!),淀粉遇碘会变蓝。,问题与猜想:,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提出问题:,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吗?,作出假设:,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 必要条件。,制定计划:,1.设计实验遵循的

6、原则:,设计对照试验,控制变量,2.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不含叶绿体),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3.实验思路: (1)各探究问题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 (2)实验变量是什么?分别对实验材料做怎样的处理来控制变量。 (3)怎样知道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方法与步骤,1、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每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如冬季,没有银边天竺葵,可用蚕豆;夏季可用小白菜、玉米等,因为这些植物合成淀粉较多。 3、生物兴趣小组展示自己盆栽花草,并介绍实验前对盆栽天竺葵的处理情况,完成前三个实验步骤的操作

7、(暗处理选叶部分遮光、照射去掉遮光的纸片) 4、本节课学生完成以下实验步骤46,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3、去掉遮光的黑纸,1、暗(饥饿)处理,2、叶片遮光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 (设置对照组),4、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脱色处理),5、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6、清水漂洗,观察变化,四、实验现象我分析,实验结论我得出:,未见光的叶片部分遇碘 见光的叶片部分遇碘,不变蓝,会变蓝,这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 ,,光,产物之一是,淀粉。,得出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这说明叶片中的淀粉是从何而来?,由此推出:叶片中的淀粉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造成叶片一部分有淀粉

8、,一部分没有淀粉的实验因素是什么?,实验得出结论:,从上述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可以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有机物(淀粉),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五、我要问:,这个环节的设置是因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比如学生会问:边缘见光部分为什么没有完全变蓝?因为选择的实验材料不同银边天竺葵、银边吊 兰,教师让该同学展示实验材料,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这样就培 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银边天竺葵,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概

9、念:,意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的基本的食物来源。,六、我总结,我归纳,七、拓展探究,日常饮食中,同学们可能吃过韭黄和蒜黄两种蔬菜,你知道韭黄和蒜黄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根据培育过程,你能做出怎样的假设?请课下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八、自我检测,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最终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中。 A叶绿体 B叶绿素 C淀粉 D无机盐 2桃子的果实发育长大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 A根的吸收作用 B茎的输导作用 C叶的光合作用 D花的受精作用 3白菜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叶脉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

10、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答案是: 。 5. 我们日常食用的白菜心和韭黄为什么是黄色的?它们还能不能变绿?,九、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教学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主要突出以下 两点: 1.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二、教学策略的选用,1、情景创设,导入本节课题教学; 2、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中心问题,使本节内容紧紧 围绕问题串依次展开; 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分析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