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95565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思维 读后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的效果。有人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想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是一个激活与播种的行为,让学生的心灵可以倾诉,思维能够飞翔。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对话,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一定的质的收获,对文本重新建构,而不仅仅是了解一种思想,掌握一些知识或道理。新课标认为,如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和文本直接对话,更有了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面对学生主体的对话参与,教师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课堂对话呈

2、现出它的有效性呢?我以为,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在理解和鼓励的氛围中营造和谐对话。既然是“对话”,就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虽然这些感受可能很小,很肤浅,甚至还可能很“怪异”,但学生敢大胆把它说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对这一点,作为教师,必须积极鼓励,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对话氛围。记得有一位教师在上窦娥冤时,让学生发表对窦娥所发三桩誓愿的看法。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窦娥太自私了,她为了自己能复仇,发出亢旱三年的誓言,却让楚州无辜百姓遭殃。” 刚说完,全班哗然,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3、而教师则很认真地说:“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说出与众不同的看法,非常棒!大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课堂教学继续进行下去,而学生也感受到衷心赞美的力量。 如果教师因学生的回答有偏差而简单粗暴地打断、阻止他的发言,甚至责备他,那么效果肯定适得其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正当的话语权,既是对其人格的尊重,也是教师自身良好素质的表现,更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学习情境所必备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学会理解学生,在鼓励中促进课堂的和谐。其次,教师要虚心、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享对话资源。陶行知说:“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是的,当今时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

4、速度并不逊于老师。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一种积累和“成长 ”。下面是位教师在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时的一个片断:当师生一起归结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时,一个男生举手提出了疑义:“杜十娘那么有钱,为何还要投江呢?”教师微微一笑:“是啊,她为什么要投江呢?大家能说说吗?”顿时,教室里一片议论之声。很快,一生回答:“李甲负了她,她太伤心、太绝望了。”另一生立马站起:“那她可以选择离开李甲啊。”前生辩解:“离开李甲,可能依然找不到可依托的人,她或许会碰到张甲、王甲呢?”又一生说:“她应该不会再找其他人,因为她对李甲的感情是真的。

5、”这时,教师说了:“我同意这个观点,杜十娘虽然出身卑微,但依然有尊严,她是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感情。”刚说完,又有学生站起:“杜十娘的美就在于她的忠贞,如果她没有投江,可能就不会让人觉得她的形象那么感人了。”教师笑道:“你说得很好,这样的解释也许更符合艺术的真实。”这样的讨论,原本不是教师预设的,但教师并没有强行把学生拉回到所谓的“正轨”中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探究意识及探究过程。正因为此,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的思辨性得到了体现。而从中体现出来的那种对人的尊严和对作者写作用意的理解,也就成了师生共享的一种可贵资源。最后,教师可通过导向和修正作用提升对话质量。随着教师走出“一言堂”,我们

6、在看到反对“标准答案”、主张“多元解说”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另一种弊端。教学中,由学生说了算,所有问题都没了答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放任自流,教师成了不讲任何原则的“好好先生”。不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怎样,都是一味地赞扬鼓励,这只能表明我们讨论话题的无聊,思想情感交流的虚伪或是互动水平的低下,只能表明我们教师的无知和失职。因为教师不是一个旁听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而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提升者。在教授离骚一课时,我曾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屈原这个人物形象。大家在课堂上积级发言,争论得很是激烈。其中有一学生这样评价:“我觉得屈原是一个天真甚至愚笨的人。因为在当时情况下,他应该完全

7、可以离开楚国,到别的国家去,为那些能赏识他的诸侯国国君效力。这样他也就不会落到那么悲惨的地步了。”我当即纠正了他的观点,告诉他,屈原是不会离开楚国的,因为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的爱国。我以为,作为课堂教学对话的“主持人”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及经典人物的能力。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伟大诗人,这一点早已家喻户晓。所以,对他的形象的解读,不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创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就说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经典”的解读是有答案的,这个答案就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所认可的”。正因为此,我们的课堂对话尤其需要教师的掌控、引导,而不是让学生打着“自主探究、个性化

8、解读”的旗号任意走弯路。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点拨,加以暗示,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中来,而不能刻意追求表面的活跃、热闹。我想,课堂对话的真正价值,恰恰在于对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与提升。通过课堂教学,通过与文本对话,通过同学之间有差异的交流,通过教师的点化、暗示乃至于师生之间对话,都可能使学生获得一次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发展机会。因此,课堂教学并非纯粹地教授课文,而更多的是以课文为载体,充分开发文本本身的育人资源,充分开发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各类资源,发挥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成长。总之,交流与对话,已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与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应要抓住语文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采用民主、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对话,从而激发起学生浓浓的语文情思。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他们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语文这个风光无限的精神家园,去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人格,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