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408431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60074英 文 名:Social Statistics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 置 课:统计学后 置 课:学 分:2学分课 时:36课时主讲教师:张彦伟等选定教材:蒋 萍.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课程概述: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骨干课程、考试课。它是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宏观性方法论学科。因此,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是以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研究为重心,以区别于专业统计。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辟章节研究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

2、;二是在每一章具体内容上均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统计方法,并以此为工具能够描述与分析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本课程参考学时为3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传统的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有关的社会问题;能够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宏观角度说明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而且能够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某一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教学方法: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总体上说,采用启发式教学。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主要是理论讲授为主,在讲授中采用与学生相

3、互交流的方式(即课堂提问的方式)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并加以记忆;该学科的方法论研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并讲透不同的方法运用的条件及应用范围,并采用课堂练习的方法以及课后留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加强课后练习的方法,以便加强学生的记忆与提高运用能力。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统计学所研究的范围,我国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发展过程;掌握什么是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以及什么是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定比指标。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与特征一、 社会统计的范畴二、 狭义社会统计学研究范围三、 本学

4、科科学体系的特征四、 我国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发展五、 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 第二节 社会统计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内容一、 社会统计学科体系二、 社会统计学的内容思考题:1、 社会统计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2、我国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标志是什么?3、 社会统计指标是怎样分类的?其分类依据是什么?4、 什么是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定比指标?它们各自的数学运算摸式是什么?第二章 社会人口统计课时分配:10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口以及人口数量与人口规模,掌握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的统计方法以及人口增长与再生产统计分析方法。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人口规模

5、一、人口数量的测定及其意义二、人口基数与人口规模第二节 人口总量统计一、人口总量及其类别二、人口存量流量基本表式第三节 人口结构统计一、人口结构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二、人口性别统计三、年龄结构统计分析第四节 人口增长与再生产统计分析一、人口再生产统计分析二、生命表及其编制三、人口增长统计分析四、人口再生产率与平均世代间隔统计分析思考题:1、 什么是人口?2、 什么是人口基数?3、 什么是人口总体流量和状态流量?4、 什么是人口存量和人口流量?5、 为什么要计算平均人口?6、 什么是人口结构?7、 人口结构是怎样进行分类的?8、 为什么要统计人口结构?9、 人口性别比例和人口性别比有何区别?10、

6、 人口性别构成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11、 什么是人口年龄结构?12、 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什么样的关系?13、 在维护妇女权利的问题上包括哪些内容?14、 什么是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15、 人口再生产统计核算的方法有哪些?16、 分析人口增长状况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17、 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8、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有哪些?19、 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20、 人口迁移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21、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22、 什么是平均世代间隔?它是怎样计算的?第三章 社会生活统计课时分配:10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居民收入总额、收入水平及

7、其变动的统计分析方法,还要掌握 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还应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可持续消费的观念;更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 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新概念可持续消费一、可持续消费的由来二、引入“可持续消费”的目的三、影响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居民收入统计分析一、居民收入总额统计二、居民收入水平统计核算三、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统计分析第三节 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统计分析一、居民收入水平统计分析二、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思考题:1、 什么是可持续消费?2、 什么是代际公正原则和代内公正原则?3、 怎样理解可持续消费的意义?4、 影响生活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

8、居民收入总额是如何进行统计核算的?6、什么是居民可支配收入?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各自包括哪些内容?8、按现价计算的居民收入水平有哪些指标?9、什么是居民实际收入?10、怎样理解中义指数和狭义指数的含义?两者的区别是什么?11、怎样理解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其计算方法是什么?12、怎样理解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其计算方法是什么?13、计算居民收入水平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4、如何看待7收入水平的差异?15、怎样进行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统计分析?16、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计算的?17、居民全部最终消费支出额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8、什么是消费结构?它有哪些种类?列文对恩格

9、尔定律的贡献是什么?19、在列文之后恩格尔定律又有哪些延伸?第四章社会教育统计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不仅要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且还应使学生掌握教育发展规模、教育发展水平、教育结构的统计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教育发展规模统计分析一、教育机构的数量统计核算二、教育职工数量及水平统计核算三、学生人数统计核算四、教育事业支出统计核算第二节 教育发展水平统计分析一、人均文化程度二、教育普及程度统计指标三、教育投资水平统计四、教育发展水平变动统计分析五、女性人口受教育机会均等性分析第三节 教育结构统计一、教育结构分类二、宏观纵向教育结构统计分析三、中观

10、教育结构统计分析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题:1、 怎样理解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3、 反映教职工数量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哪些?4、 反映教师水平的统计指标有哪些?5、 反映学生人数的统计指标有哪些?6、 教育事业支出是指什么而言的?7、 什么是平均受教育程度?8、 什么是人口文化程度构成?9、 反映教育普及程度的统计指标有哪些?10、 教育结构是怎样分类的?11、 反映宏观纵向教育结构的统计指标有哪些?12、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是怎样划分的?13、 我国教育事业3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第五章 卫生与文体统计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

11、章教学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卫生与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更要使学生掌握卫生与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动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及变动统计一、卫生与保健事业发展规模统计核算二、卫生与保健事业发展水平统计核算第二节 人民健康状况统计一、疾病统计二、妇女保健统计三、儿童保健统计第三节 文化与体育统计一、文化的含义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统计思考题:1、 反映卫生保健事业发展水平及变动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核算的?2、 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核算的?3、 什么是文化?4、 怎样理解文化的含义?5、 为什么物

12、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6、 文化的理论层次是怎样划分的?7、 反映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计算的?第六章 社会保障统计课时分配:7课时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尽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及变化趋势;并能够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有关社会保障统计的方法,收集相关的统计资料,为建立和健全整体或某个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基本模式一、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产生与发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一、我国社

13、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二、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第三节 社会保障状况发展统计一、社会保障的意义与社会保障统计的意义二、社会保障统计的范围及内容三、社会保险中的具体内容统计第四节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社会优抚统计核算一、社会福利统计二、社会救助统计三、社会优抚统计思考题:1、 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2、 怎样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含义?3、 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4、 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它们的各自特点是什么?5、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严峻的形势?6、 我国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近期与中、长期对策有哪些?7、 怎样理解社会保障这种形式?

14、8、 社会保障包括哪些内容?9、 反映社会保障总量及其构成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计算的?10、 什么是社会保险制度?11、 社会保险与其它社会保障的区别是什么?12、 社会保险通常条件下包括哪些内容?13、 什么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14、 反映社会保障总量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计算的?15、 反映社会保险内部构成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计算的?16、 反映社会福利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计算的?17、 反映社会救助与优抚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计算的?附 录:参考书目1、统计学 管于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社会统

15、计学袁 方,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3、社会统计学卢淑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李仲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 游允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新人口学 王洪春,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7、消费经济学尹世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可持续消费理论研究 周梅华,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203。9、教育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成思危,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12、社会保障学 郭士征,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执笔人: 张彦伟 2006年5月审定人: 2006年5月院负责人: 2006年5月“是”或“不是”,问“你有什么看法”,我照实说也就行了。 “21位游客申请退货,清单上所有的商品,都有小票和购物发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