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10506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2一、封邦建国( 1) 教学目标:知道商周两朝的更替;理解封邦建国体制和井田制;学习“多重印证”的史学方法;欣赏周朝青铜文化和玉器,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教学媒体: P14; P15/1; PPT。( 3) 操作程序: A P14/1、 2(划线、阐释和互动;朗读;自学);B P14/“知识链接”(划线与阐释); C P14、15/1(划线与阐释;朗读;自学)二、周公“制礼作乐”1、( 1)教学目标:了解周公主要的政绩,体会他对文化的影响 ,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2)教学媒体: P15/2、“名家史论”; PPT。( 3)操作程序

2、: A P15/2(划线、阐释与互动;朗读)。 B P15/“名家史论”(划线与阐释)2、( 1)教学目标:进一步研讨礼乐制度;理解“礼”和“乐”的不同功能。( 2)教学媒体: P15/倒 2、 1; P16/图、“文献选读”;(尽量准备一段音乐)。(3)操作程序: A P15/倒 1(划线与阐释;朗读)。 B P16/“文献选读”(划线与阐释)3、(1)教学目的:知道周公的“德治”理念的含义;探究由“德治”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德治思想;讨论社会主义道德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2)教学媒体: P16/倒 2、 3。(3)操作程序: A 划线与阐释;朗读(P16/倒 2)。 B 划线与自

3、学(P16/倒 1)三、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1、( 1)商王朝国家的体制 ,有“内服”和“外服”的区分。“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外服”则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 ,方国则臣服或依附于商。周朝创立了封邦建国制度。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另一方面,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2)周朝的封邦建国体制 ,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 ,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2、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 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

4、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礼崩乐坏”意味着正常社会秩序的毁坏。3、周公认为尊礼就是“有德 ”,上天神灵不偏不倚只佑助有德之人,“皇天无亲 ,唯德是辅 ”。用礼确定人们的尊卑等级关系 ,并教导人们礼 ,以建立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 ,达到有效的统治之目的。四、探索与争鸣(参考答案)1、正确。2、(言之有理即可)五、课后反思:“牧野之战”这完成商周更替的关键一役,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可借1 / 5以认识一些重大的政治关系。如

5、周武王为核心的政治实体同方国之间的关系;周武王为核心的政治实体同商纣王为核心的中央政权之间的政治关系;商纣王为核心的中央政权同各方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等等。所以“牧野之战”可以作为一个知识拓展点,以此为背景材料可以建构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考点:( 1)封邦建国:西周的建立;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A( 2)周公“制礼作乐”:周公是礼乐制度的制订者A 礼乐文化的内容 B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甲版)封背景公元前 1046 年 ,牧野 之战 ,商军败 ,商朝 灭亡;之后 ,周武王 建立了周朝 ,定都镐 ,邦史称“ 西周 ”。建目的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达到“封建亲戚 , 以藩屏周 ”的功效国内容分封已臣服

6、的 殷人后裔 和原殷邦方国 的首领;以武力为后盾 ,将同姓王 分插到各地方国间 ,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结果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也提高了 王权的地位 ,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周公政绩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残余势力、制礼作乐礼概念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 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礼)。乐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文周公之作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 宗法关系 和政治等级 上 ,以显示贵与化目的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分差异和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 ,以音乐 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 社会成员 的团结。两者相 辅相成 , 缺一不可作用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

7、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甲版)封背景公元前 A 年 , B 之战 ,C 军败 ,D 灭亡;之后 ,E 建立了周朝 ,定都 F,史称“ G”。2 / 5邦目的建内容国结果周公政绩礼概念乐文化目的作用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达到“ H”的功效分封已臣服的 I 和 J 的首领;以武力为后盾,将 K 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L,也提高了M的地位 ,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残余势力、制礼作乐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 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礼)。以音乐激起人们的

8、认同感周公之作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N 和 O 上 ,以显示贵与P、 Q 与卑、长与 R、 S 与疏之间的身分差异和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 T 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 U 的团结。两者相V 相 W,缺 X 不可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3 / 5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乙版)封背景公元前 1046 年 ,牧野之战 ,商军败 , 商朝灭亡;之后 ,周武王建立了 周朝 , 定都镐 ,邦史称“西周”。建目的对新征服地区 进行有效统治;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国内容分封 已臣服 的殷人后裔和

9、原殷邦方国的首领;以武力为后盾 ,将同姓王分插到各地方国 间 ,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结果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 ,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周公政绩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残余势力、制礼作乐礼概念原始先民的 习俗仪式 , 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 的规范(礼)。乐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文周公之作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 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化目的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分差异和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 ,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作用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

10、容。对后世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4 / 5封背景邦建目的国内容结果周公政绩礼概念乐文化目的作用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乙填空版)公元前 1046 年 ,牧野之战 ,商军败 ,商朝灭亡;之后 ,周武王建立了 A,定都镐 ,史称“西周”。对 B 进行有效统治;达到“封建亲戚 ,以 藩屏周”的功效分封 C 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以武力为后盾 ,将同姓王分插到各地 D 间 ,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 ,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残余势力、制礼作乐原始先民的 E,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F 的规范(礼)。以音乐激起人们的G周公之作礼乐制度, 将 H 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分差异和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 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 ,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