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的课件.ppt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04345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业与乐业的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的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的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的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敬业与乐业的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作者名片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他一生著述宏富,撰写了中国史叙论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背景资料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第十四册。有删改。本文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一次演讲。掌握字词旁骛(w)承蜩(tio)骈进(pin)佝偻(gu lu)亵渎(xi d)强聒(qing gu)词语解释亵渎:轻慢,不敬。骈进:一同前进。骈,并列的。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2、断,截取。章,篇章。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言行相顾:指言行一致。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鹜,追求。一事无成:连一件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分段第一部分(1段),引用格言,提出论题“敬业”与“乐业”。第二部分(28段),论述“有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9段),总结全文,深化意旨,勉励人们“敬业”“乐业”。“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中心论点)结构图解关于议论文常识一、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或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

3、什么或反对什么。二、议论文三要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它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法。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举例

4、论证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不肯吃饭。用老禅师的例子证明了“有业”的必要性。引用佛门的言论、事例,证明人应当有职业。道理论证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引用朱熹的话,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对比论证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劳作品质的美好、可贵学海无涯梁启超童年 梁启超十岁那年,跟父亲进城,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到杏花园玩耍,见朵朵杏花开满枝头,十分可爱,便摘了几朵。突然听到脚步声,梁启超急忙将杏花藏在袖子里,但仍被父亲看见了。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惩罚他。父亲吟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上挂着的“挡煞”大镜,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镜拍手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梁启超立刻对上:“策马入长安。”“好,好!”李兆镜连声赞好。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遂不再计较梁启超的摘花行为。thank you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