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35519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体育中考训练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学生体育中考训练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考试项目的运动技能,重点加强训练学生中考项目,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等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在抓中考项目训练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健康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的训练模式进行。同时还必须依靠学校领导和各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使训练有组织、安全有序地进行。二、教学目标1、通过集体学习、分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和运动技能。2、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3、培养学生

2、乐观开朗、刻苦训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等优良品质。三、训练内容1000/800米,立定跳远 /50m 跑,实心球 / 仰卧起坐, 三大球。四、根据现初三实际情况,确保完成任务,特制定本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主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但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在每次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围绕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认真完成各组的练习任务。分清主次安排好各项练习时间比例。(附:训练安排表)五、训练内容分析:1、训练采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主要发展学生耐力、 爆发力、速度、下肢力量、灵敏性。2、采用边练边测试与集中模拟测试相结合。3、教师采用激励法、 分组练习、 分析练习、 一对一帮

3、困练习。附:中考项目介绍一、项目1(一 )1000 米跑 ( 男 )、800 米跑 (女 )。1.场地器材400 米、 300 米、 200 米田径场跑道,地质不限。提倡使用电子计时,若使用秒表,使用前需要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 秒,每小时误差不得超过0.3 秒。2.测试方法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3.基本要求(1) 如果在非 400 米标准场地上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应向受试者报告剩余圈数,以免跑错距离。(2) 测试人员应告知受试者在跑完后应

4、保持站立并缓慢走动,不应立刻坐下,以免发生意外。(3) 受试者不得穿皮鞋、塑料凉鞋、钉鞋参加测试。(4) 对分、秒进行换算时要细心,防止差错。(二 )200 米游泳。1.场地器材必须在长25 米或 50 米的游泳池内进行测试;根据参加考试的人数应分为若干泳道,泳道之间用泳道线标记。2.测试方法出发从起点处,在水中手扶池壁开始;转身在途中折返转身时,允许使用身体的任何部分来触及池壁;结束手触池壁即到达终点。测试时当场报出成绩并予以登记。3.基本要求考生须持游泳体检合格证,并自备质量合格的游泳专用运动服方能参加考试。考生可采用任何一种泳姿(允许交替运用 )游完规定的距离。不得使用或穿戴任何有利于速

5、度、浮力、耐力的器具 ( 如手蹼、脚蹼等),可戴护目镜。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泳道内游完全程,途中不得在池底站立或在池底行走、拉泳道线和干扰别人游进;违反规则或基本要求者,不得参加考试或不计成绩。二、项目2(一 )立定跳远。1.场地器材沙坑、丈量尺。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 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测试仪器进行考试。2.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最好用线绳做起跳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最好一次。以米为

6、单位,保留两位小数。3.基本要求(1) 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2) 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参加测试。(二 )50 米跑。1.场地器材50 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 (一道一表 ) 。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 秒,每小时误差不得超过0.3 秒。2.测试方法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时要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0 ”时

7、则进 1 ,如 10.11 秒读成 10.2 秒记录。3.基本要求(1) 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赤足亦可。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2) 发现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3) 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三、项目3(一 )单杠引体向上(男 )。1.场地器材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2.测试方法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 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颏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3.基本要求(1) 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2) 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3) 两

8、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 秒终止测试。(二 )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1.场地器材垫子若干块、铺放平坦。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测试仪器进行考试。2.测试方法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 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 测试人员发出 “开始” 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 1 分钟内完成次数。1 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3.基本要求(1) 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2) 测试过程中,观测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3)

9、 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三 )前掷实心球。1.场地器材长度在 30 米以上的平整场地一块,地质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实心球若干,测试球重为2 公斤。2.测试方法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后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3.基本要求(1) 受试者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2) 如受试者两脚前后开立投掷

10、, 当实心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3) 发现踩线等犯规时,则此次成绩无效。四、项目4(一 )篮球技能。1.场地器材场地为 28 米15 米的半个篮球场。篮球为成人橡胶或皮质篮球。2.测试方法由篮球场底线中点出发开始计时,运球至右 (左) 侧边线中点区域(1 米为半径的弧)踩线后,返回并运球上篮(未投中者必须补投一次),抢篮板球后运球到左(右 )侧边线中点,然后折返并运球上篮 ( 未投中者必须补投一次),投中或补投未中抢到篮板球停表并记录成绩(运球路线见上图 )。每人可测试两次,以最好成绩计算,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过秒进位,不计小数。如: 22.15 秒为 23 秒。测

11、试时当场报出成绩并予以登记。3.基本要求受测者只有一次机会;未投进篮,每次加4 秒 ;出现带球跑、双手运球、运球上篮不碰篮板篮圈篮网、 运球后原地投篮( 补篮除外 )等违例现象, 每次加 5 秒 ;如开始就出现严重违例则召回重测并加5 秒 (重测只限一次)。(二 )排球技能。1.场地器材在墙面距地面高度1.40 米处设一标志线;在地面距墙壁1.50 米处划一标志线。测试用球符合排球规则中规定的比赛用球。2.测试方法考生站在地上标志线外,自己将球向上抛起(开始计时 ),连续对墙垫球。将球垫至墙面标志线以上,方能计数,反之不予计数。在垫球过程中,球落地由考生自行捡球并继续进行垫球,直至时间结束。测

12、试时当场报出成绩并予以登记。3.基本要求每人可测试两次,以最好成绩计算,时间为40 秒。(三 )足球技能。1.场地器材在平整的足球场上进行,测试区域长30 米,宽10 米,起点线至第一标志物的距离为5米,各标志间距5 米,共设5 个标志物,标志物两侧边线各5 米 ;测试用球为4 号橡胶或皮质足球。2.测试方法受测者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出发令后开始用脚运球,同时计时,依次S 形绕过标志物。受测者和球均过终点线即为完成测试,停表。每人可测试两次,以最好成绩计算。以十分之一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过百分之一秒进位。如:7.11 秒为 7.2 秒。测试时当场报出成绩并予以登记。3.基本要求每位考生需依次S 形绕过标志物;出现漏绕标志物或球出规定测试区域,应返回原处 (指犯规处 )继续进行,不停表。泾渭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体育中考训练计划2018年 8 月制定张昆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