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450821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成果汇编3.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特色森林野菜资源开发利用成果简介:本项目是一种森林特色野菜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自然越来越成为一种风尚,食用森林野菜也成为现代人崇尚自然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以住农家乐、品农家菜的形成受到广泛的认可。同时森林野菜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污染少,营养丰富,兼具食疗保健功效等特点。本项目已筛选出100种具有较高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森林野菜,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并初步完成配套的优良种源选择、扦插、组培等快繁技术体系,并探索性的开展森林野菜规划化生产应用研究,形成完整的森林野菜开发利用体系。该项目的实施,增加特色森林野菜植物种类,扩大森林野菜开发利用范围,

2、促进国内特色森林野菜植物育种的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企业信誉好,具有5年以上经营蔬菜、种苗生产的经验,拥有3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基地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完善,并有3000 M2以上的温室或简易栽培大棚。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合作开发联系人:李根有电话:0571-63741290、13968026779电子信箱:2. 石蒜属植物优良观赏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成果简介:(1)提出了石蒜属植物主要种、新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鳞茎扦插繁殖技术以及商品性鳞茎培育技术,建立国内繁殖数量最大的鳞茎人工种植基地;(2)建立石蒜属植物重要药用成分(石蒜碱、加拉他敏、力克他敏以及石蒜伦碱等)检测技术体系;(3)系

3、统地研究了石蒜属植物种间、种内分子水平的遗传分化与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深化该类植物遗传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分子基础。(4)收集石蒜属植物12个物种、1个人工杂交种和12个日本产人工选育的品种。其中12个物种中收集了包括不同种源的变异类型138个种质。建立了目前国内资源贮存最为丰富的种质圃;(5)选育新品种10个,其中,乳白石蒜新品种5个、长筒石蒜新品种4个、石蒜新品种1个。这些品种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在国内外注册。(6)审定新品种5个;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童再康电话:63740859电子信箱:3. 优质蓝莓种苗新品种选育及其工厂化生产成果简介:该项目突破的主要技术有

4、:(1)提出了我国南方主要蓝莓栽培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微型扦插繁殖技术;(2)掌握了我国南方蓝莓的优质高效栽培模式;(2)建立了蓝莓有效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苷以及有机酸等)检测技术体系;主要成果:(1)收集蓝莓品种22个, 建立了目前我国南方资源贮存最为丰富的种质圃;(2)建立了8个我国南方蓝莓主栽品种脱毒种苗繁育体系;(3)建立浙江省最大种苗人工种植基地;(4)审定新品种1个;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张启香电话:63742761电子信箱:4. 松墨天牛性引诱剂F1 成果简介:松墨天牛性引诱剂F1是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研制的最新产品,是目

5、前诱虫活性最高的性激素类引诱剂,经杭州、湖州、宁波、金华、山东等地推广证明,活性无可比拟,对于防治松墨天牛危害,遏制松材线虫传播具有重大意义,适宜在全国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和松墨天牛危害区推广使用。产品性能:松墨天牛性引诱剂F1是目前诱虫活性最高的性激素类引诱剂,活性无可比拟,效果较植物源引诱剂提高3-10倍。本品持效期长达1.5个月以上,避免频繁更换。本品采用昆虫和植物纯天然提取物质,绿色环保,对人畜和环境安全。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合作开发或技术服务联系人: 樊老师电话:15058150697通讯地址: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环城北路88号5. 毛竹笋竹林高效经

6、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成果简介:该成果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之上,研究发展了毛竹笋用林高效益经营理论,提出一整套毛竹笋用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发现了毛竹冬笋期的笋芽、地下鞭和壮龄竹(34年生)生理代谢活跃,适时采收冬笋可以解除其对邻近笋芽的生长抑制;冬季笋芽生长的主要养分来源于竹蔸和地下鞭系统,揭示了毛竹笋竹林定向培育笋芽萌发规律。使笋芽利用率从5.00%提高到8.00%12.00%,为冬笋定向培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发现了毛竹笋竹林肥料最大效率期;开发了养分平衡和土壤快速测试相结合的施肥调控技术模式。项目成果已在浙江省主要毛竹产区和福建、安徽、湖南等3省份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此项目获2

7、00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桂仁意电话:159066509086. 香榧高效生态栽培与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推广成果简介:选育大长榧、珍珠榧、象牙榧等良种及丰产稳产香榧优良单株80余个,均已进入无性系测定程序;利用选育的良种及优良无性系营建了采穗圃20亩,开展了激素促萌、去顶促萌、肥水管理等系统的采穗圃营建关键技术研究;发明双层塑膜拱棚的催芽技术(专利)、创造出榧树周年嫁接的方法和配套技术(专利);与其他科研部门一起共同攻克了造林成活率关键技术,使香榧造林成活率由不到40%提高到85%以上;提出了控氮、稳磷、增钾的平衡施肥原则;针对实生资源改造开展了野生

8、资源就/异地改造、实生大苗嫁接技术、接后管理等研究;主持制定了香榧栽培技术规程、香榧籽质量要求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围绕香榧科学加工,系统开展了缩短榧籽堆沤脱涩时间试验及香榧脱蒲机械、电热控温控时炒制机械研制工作。重视研究的推广示范,与浙江康大、诸暨立勤、新昌康益祺、丽水天则、嵊州山森、余杭紫杉园、诸暨冠军等省市林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一起致力香榧新品种、栽培技术及科学加工方法的推广应用。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专利转让联系人:喻卫武电话:63743865通讯地址: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环城北路88号7. 薄壳山核桃高效生态栽培与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推广成果简介:

9、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市场上又叫长寿果、碧更果。其个大,壳薄,出仁率高,取仁容易,核仁饱满,味香甜。可用于鲜食、加工和精深加工。含油量70-80%,不饱和脂肪酸占97%,具有防止心血管疾病等良好的保健价值。由于其适应在北纬2642范围内,适应性强,是平原绿化、山区经济发展的首选树种。全球年产量在40多万吨,70%在美国;我国每年进口量在4万吨以上,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本成果从美国引进了优新品种39个,在全国的实生树上收集了单株48个,建有良种采穗圃(兼种质资源收集圃)50亩,良种繁殖圃80亩,示范基地近1000亩。目前有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林业厅项目和杭州市科技局及地方科技部门

10、的项目支持,重点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开展优良树种、品种种苗规模化繁育和先进适用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林业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加大优新品种、优新技术应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专利转让联系人:王正加电话:63743856通讯地址: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环城北路88号8. 厚朴、肿节风、雷公藤3种木本药材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成果简介: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肿节风Sareandra glabra、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都是中国特有的药

11、材,在国内外有重要地位,中成药产值达20.00亿元。长期以来,一直依赖野生资源,资源的利用方式是非可再生性采挖或剥皮,导致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项目研究对于资源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该项目紧紧围绕制约3种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以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先导,系统收集了3种药材60个种源、740个优良种质,建立了国内外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基因库,并通过DNA分子标记研究,明确了种内遗传多样性;首次提出并运用了基于化学多样性开展种源、单株配合选择的植物源药材遗传改良方法与程序;研发出快繁技术、野生种家化栽培关键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选出新品种3个。以安全

12、、有效、稳定、可控为目标,从药材质量评价研究入手,首次建立了3种药材主要活性成分定量测定方法与优化的HPLC指纹图谱,并应用于种质资源质量评价,揭示药材地道性的本质与内涵。项目培育优良种苗2382余万株,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推广5333.33 hm2(8万余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对推动山区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项目获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斯金平电话:138680040199. 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资源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简介:该项目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对华东地区松材线虫病B

13、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发生区的松墨天牛病原真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采集,明确了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资源,为以后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采集到的21个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oae、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抗逆性、菌株毒力等方面的研究,筛选出了优良菌株;通过生物测定,建立了优良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剂量死亡率的二维和时间剂量死亡率的三维毒力模型,丰富了松墨天牛生物防治理论;发现球孢

14、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表明自然界存在丰富的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资源;提出了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主动感染松墨天牛幼虫的防治新方法,该方法打破了松墨天牛的生态屏障,提高了松墨天牛生物防治的效果,防治效果达到70.90%;研制生产出球孢白僵菌菌株B5和Bxs孢子粉、无纺布菌条和粉炮等生物制剂,在林间推广应用330.00 hm2,防治效果达50.00%70.00%。(该项目获2007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7年度第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马良进电话:1339655781210. 生物质能源植物高效培育及其产业

15、化技术成果简介:能源问题是全球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将植物干物质直接作为燃料进行发电等,也是近些年人们普遍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生物质能急需解决作为燃料植物的品种选择、快速繁育等问题。能源植物芒草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地和田野,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品种。它不仅是有开发前景的生物质能源,还是优质的造纸原料。但是,芒草存在人工快速繁育、大面积丰产栽培等问题,全世界刚刚起步,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现有技术中,芒属植物作为商业开发时人工繁育的成本高,不适宜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本项目旨在通过引进欧洲芒草高产抗逆新品种和先进成熟的芒草高效培育技术,进行基因改良与组织培养,提供

16、芒草一种人工快速经济的繁育技术,以实现芒草的人工快速繁育,适宜芒草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推进芒草的产业开发。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郑炳松电话:13777818189电子信箱:11. 竹醋液无毒蚊香成果简介:本项目设计的是循环利用竹炭生产副产品,并在利用副产品作为新型精细化学品产品的原料时,生产新型产品过程无“三废”产生,利用竹材生物质气化液生产无毒蚊香时,将原料竹材生物质气化液除了使用蒸馏或精馏的方法浓缩竹醋液外,还突破了传统蚊香的开发使用模式和使用效果,去除竹木焦油成分中的有致癌嫌疑的苯并芘等物质,其余所有成分全部利用,应用前景广阔。电热蚊香器表面中心点温度严格控制在1651

17、0,保证了药片在8小时以上的稳定的药效。设计要求包揽了盘式蚊香以及电热片蚊香的优点而克服它们的缺点,不仅无烟而且有效成分挥散均匀,药效稳定,使用方便。项目得到浙江省重大专项资助,获得四个国家发明专利、一个实用新型专利、一个国际发明专利保护。得到杭州日报、浙江在线、阿里巴巴网等百家报刊网络媒体宣传。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专利转让联系人:马建义电话:1313617252612. 曼地亚红豆杉高效栽培与新品种选育成果简介: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是红豆杉属的一天然杂交种,在美国和加拿大发展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以其为主要原料提取的紫杉醇,具有极好的抗癌作用。被誉为乳腺癌、

18、卵巢癌等晚期癌症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规模化高效种植曼地亚红豆杉是解决目前紫杉醇原料来源紧缺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最迅速、最简便、最经济的途径。逐步改变紫杉醇用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可有效降低病人的用药成本,减轻病人负担。本成果来源于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通过曼地亚红豆杉高效栽培与新品种选育利用,可为生产企业提供高效栽培技术和新品种材料,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根系良好。生物产量提高15%,紫杉醇含量提高5-20%。经济效益明显。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付顺华电话:1358823823213. 黄秋葵功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制剂的制备成果简介:黄秋葵汁液中含有的果胶、半

19、乳聚糖和阿拉伯聚糖等能促进体内物质的排泄,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粘性果胶还有保护胃肠、肝脏、皮肤粘膜作用,能帮助消化、促进胃肠蠕动,具有通便、排毒、防癌作用,并能增强身体耐力。本项目拥有的成熟技术及以黄秋葵为原料加工的系列产品:(1)通过提取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及化妆品的原料。(2)通过加工做成果汁、果露等软饮料(3)通过精加工制作成胶囊制剂。(4)通过深加工开发成含果胶及多糖的制剂,成为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5)通过深加工开发成含黄酮及绿原酸的制剂,成为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由于新鲜的黄秋葵保存期短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黄秋葵嫩果、花、叶子经过加工制成各种功能性食

20、品及保健品制剂,延长了保质期,更易使广大消费者接受,作为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两重用途,将使消费领域更为广阔,潜力巨大。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袁珂电话:1311678853314. 从含羞草中提取总黄酮技术指导成果简介:含羞草具有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镇静,凉血止血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急性肝炎,神经衰弱,失眠,肺结核咳血,血尿,跌打损伤,带状疱疹等症。含羞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苷、酚类、有机酸、植物甾醇类等成分,在含羞草较多的活性成分中,尤以黄酮类的含量较高且活性突出。其中所含的荭草苷、异荭草苷等黄酮苷类成分结构较稳定,不宜被降解破坏,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增加冠脉流量、降血脂

21、、抗菌消炎等方面的活性。目前,尚未见到从含羞草中提取纯化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报道。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从含羞草中提取总黄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资少、无环境污染,生产成本低,总黄酮的转移率高。采用紫外法测定所得到的总黄酮含量,提取物干粉中总黄酮的含量为42.60左右,其中荭草苷含量达8.84左右,总黄酮的转移率达76.56左右,总黄酮的转移率较高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袁珂电话:13116788533工程学院15. 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果简介:(1)研制了机械化竹炭生产设备,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的竹炭

22、密度、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电阻率、含水率、比表面积等的基本理化性质,确定竹炭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对不同炭化温度的竹炭的微观结构、结晶状态等进行观察与研究,发现了竹炭的孔隙结构形状类似并接近于由五元环和六元环所组成的洋葱状富勒烯(C60)和展开的碳纳米管结构。(3)获得了不同炭化条件下的竹炭对甲醛、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性能,温度不同,吸附率不等;竹炭对污水的色度、浊度、化学需氧、总氮及余氯的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竹炭在水体中释放人体必需的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及钾、钠、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功能。(4)揭示了竹炭具有远红外发射特性、负离

23、子效应、空气湿度的调节和水果的保鲜的功能,以及它们与竹炭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5)指导企业开发以竹炭竹醋液为主要原料的7大系列近300种产品:分别为吸附净化系列、竹炭纤维系列、竹炭基复合材料系列、竹炭工艺品系列、竹炭护肤洗涤用品系列、竹炭保健系列和竹醋液系列产品。 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联系人:张文标 电话:0571-63743207 电子信箱:16. 改性竹集成材成果简介:竹材具有强度高、硬度大、韧性好、纹理美观等优良特性,是一种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的可再生资源,但存在易霉腐、虫蛀和尺寸稳定性差等缺陷。通过深入研究竹材改性处理工艺,改善竹材性能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改性竹集成材

24、生产技术将竹材置于充有特定介质的密闭反应釜内加热升温,并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干法超高温使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的亲水基团等化学成分缩聚产生不可逆的憎水性物质,从而使竹材内部结构和化学组成发生质的变化,达到改善竹材性能的目的。改性竹集成材吸湿膨胀大大降低,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高,可在潮湿环境使用;防腐防霉性能比现有竹地板(本色和炭化)提高两个等级;不虫蛀。改性竹集成材可极大提高竹产品耐久性,广泛应用于竹地板、家具、建筑装饰等领域。服务方式:技术转让,共同开发联系人:刘志坤联系方式:0571-63714081,13868027951E-mail: 17. 无胶纤维板生产新技术成果简介:本成果

25、是浙江省重点科研农业项目:“绿色纤维板生产新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是在现有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上,不使用胶粘剂,只用微量的催化剂复合液,使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无醛胶粘物质并粘合纤维成板的无胶高密度纤维板生产新技术。其产品性能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大于0.5mg/100g(该游离甲醛是木材原料本身所释放的),属“无甲醛”人造板。该技术适合生产厚度2.515mm范围的高密度纤维板。该技术要求纤维板生产设备功能良好,尤其热压机液压油路密封性能良好,要保证热压机压板温度达到200左右,压力达到3MPa左右,并且能够保压平稳。成果联系人:金春德 05716

26、3732718,紫湖溪治理前图18. 高效微生物-生物质炭(KIC-BCM)污水处理技术成果简介:高效微生物-生物质炭(KIC-BCM)污水处理技术是在传统接触氧化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该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核心技术:(1)独特的高效微生物菌剂;(2)高分子生物填料生物带;(3)高效载体生物改性竹炭。根据污水特性在反应池中有针对性的添加高效微生物菌剂以及高效载体(生物带和竹炭),显著提高了反应系统的去除负荷,在池体体积和曝气强度上小于传统接触氧化工艺。技术应用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污水设施的前段利用生物带负载独特的微生物菌群,实现污染物高效去除,后段采用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

27、面积的改性竹炭,完成污水的深度净化。成果联系人:张文标 057163743207 19. 新型木竹材保护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1年度浙江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成果简介:该项目主要针对木竹防腐、防霉等保护领域存在的系列共性技术难题,对改性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木竹材保护剂、水基型有机木竹材保护剂和竹醋液基木竹材保护剂的制备工艺与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经过10余年的创造性研究,共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发了三大系列新型木竹材保护剂,实现了理论和技术的重大创新。本项成果研发的防腐、防霉等木竹产品,已在国内众多企业投入生产和使用,部分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促进了木竹材资源高效增值加工利用,取得了显著的

28、社会经济效益。保护剂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主题公园竹质水吧 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联系人:孙芳利 联系方式:13738131516 20. MDF树脂合成及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果简介:一、首次采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进行了MPF共缩聚树脂合成工艺、成胶机理研究,开发阻燃性、环保性、稳定性高的防火板,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MPF树脂防火板产品替代进口材料,应用在青藏铁路列车、动车组列车和轮船等行业,国内已占较大市场。 二、对MPF树脂胶进行了固化机理、固化动力学、耐温性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制胶工艺和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MPF树脂纸塑复合材料

29、热分解过程,纸塑层合板失效机理。为开发高质量防火板奠定基础。 三、在重组竹丝地板材应用技术中首次进行燃烧动力学和燃烧性能研究,结合MPF树脂和(NH4)2HPO4阻燃剂,开发阻燃重组竹木材料。 四、MPF树脂具有游离甲醛低、耐老化、固化性好、色泽浅、贮存长、成本适中的特点。在重组竹地板应用中,通过对MPF树脂结构设计和与材质亲和性的提高研究,解决竹木材料压缩回弹,影响材料性能稳定问题,改进浸胶技术,降少浸胶量又降低水煮膨胀率。解决重组竹技术的成本和质量技术瓶颈问题,开发阻燃重组材。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联系人:傅深渊电话:13968028571电子信箱: 21.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

30、与制造平台成果简介:在PDM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基于SML表的企业机械产品的三维产品模型生成,工程图快速生成,有限元分析结果的输出,并进行PDM系统支持下的工艺规划CAPP、数控加工以及质量检测等产品生产制造技术的应用,同进利用PDM系统进行产品数据管理、流程管理、配置管理、更改管理、项目管理等功能的研究和实现。成果融合CAD/CAE/CAM/PDM/CAPP等各项技术,消除各数据产生各部门的信息孤岛的同时,实现统一管理环境下的数据和信息集成。该项技术在企业实施信息化和数字化设计、制造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成果联系人:倪益华 0571-63743379 22. 汽车空调两器产品优化设计分析平台

31、成果简介:通过构建两器优化设计平台,实现快速设计高效、轻量、小型化冷凝器蒸发器的目的以及提高两器与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匹配设计,结构整合和产品换热效率;两器优化设计仿真系统平台为汽车空调系统两器开发提供有效手段,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节能,满足国内自主汽车配件产业升级需求。系统平台包括两大模块和一个仿真平台:两器变型设计模块和两器结构优化模块及多学科设计优化制冷系统仿真平台。(1)两器变型设计模块包括产品数据模型、参数化CAD设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2)两器结构优化模块包括CFD两器结构仿真模块、两器热力学数值仿真模块和两器热力学性能分析仿真模块。两器变型设计模块的结构设计数

32、据在两器结构优化模块仿真过程中不断交互,直至试验结果最优,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3)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建立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计算代替实际试验,能模拟系统在不同初试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可以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成果联系人:倪益华 0571-63743379 环境与资源学院23. 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成果介绍: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及其辐射强迫地基遥感监测网络,成为国际气溶胶监测网络(AERONET)的东亚监测子网;同时在杭州、临安、天目山和千岛湖等地布置酸雨、氮沉降、紫外辐射(UVB)等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开展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区

33、域生态响应的综合研究。并加入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络”的科技部平台,将多源数据集成和同化系统引进并应用到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中,为浙江省酸雨、大气污染气体(SO2,NO2和O3)时空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依托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揭示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雷竹林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人类经营条件下竹林的碳通量变化,提出了竹林碳估算的尺度转换方法,大大减少了区域碳收支估算的不确定性,为浙江省实现节能减排奠定了基础。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温国胜电话:1398988691024.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竹笋质量演变特

34、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成果简介:本成果针对雷竹栽培中重施肥料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所带来的雷竹笋品质和土壤质量下降现状,开展了近7年的研究。通过研究,摸清了生产上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质量和竹笋品质现状,探明了雷竹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特征,从而提出控制技术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项目组在临安、德清等地进行了大量的测土施肥工作,同时提供施肥方案。 结合市、乡农业技术展示会,进行雷竹合理施肥技术指导,直接受益雷竹大户超过1000户,简接受益超过5万户,累计推广面积25万亩,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科学施肥也减少了林区水体污染。为农村生产发展和环境优美作出了贡献。成果完成人:姜培坤 周国模 徐秋芳 俞

35、益武 张立钦 金爱武王安国 林海萍 杨 芳 钱新标冬季覆盖雷竹林地面景观25. 板栗林地退化土壤修复技术成果简介:本成果针对板栗集约经营后土壤质量退化现状,通过板栗林肥料试验、绿肥试验和杂草留养试验,总结出2种组合的修复技术:采用合理的有机无机肥比例和用量,在每株板栗周围半环沟施,分别在4月份和8月分两次施入;同时林下种植不同品种的绿肥。通过“板栗林地退化土壤修复技术”专利技术的应用,遏止了土壤退化,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产量10%以上,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目前“板栗林地退化土壤修复技术” 推广应用面积2.05万亩,年增产值205万元。成果完成人:徐秋芳,吴家林,姜培坤 集约经营板栗

36、林冬天景观26. 工业铝灰制取水处理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技术成果简介:以铝冶炼及铝加工企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铝灰为原料,通过投加一定的反应剂及调节剂,可高效制取水处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液态聚合氯化铝(PAC),生产成品可达到国家相关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污水水质,吨成品可处理污水1000-3000吨,COD去除率可达到50%-70%,同时,色度去除率可93%左右,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印染、造纸、化工、酿造等工业及河道污水处理中。本技术属于自主研发技术,所用主要原料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廉,已申请相关的国家专利。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服务联系人:李松电话:13868003155电子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