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75727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 4 个生字,会写 7 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

2、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 :2 课时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 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2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3、。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 / 横野 / 六七里,笛弄 / 晚风 / 三四声。归来 / 饱饭 / 黄昏后,不脱 / 蓑衣 / 卧月明”。“一叶 / 渔船 / 两小童,收篙 / 停棹 / 坐船中。怪生 / 无雨 / 都张伞,不是 / 遮头 / 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 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 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自学要求

4、:(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2 交流反馈。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 怡然而乐,感受到

5、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 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 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

6、,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 ,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四

7、再读古诗,陶冶情趣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 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 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 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

8、知识1. 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3.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 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1 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

9、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2. 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 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

10、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结合图画,说说感受。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 背诵这首词。2. 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3 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4. 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练习设计:1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

11、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2 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3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教学建议:1 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2 本课教学可重点抓

12、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文义, 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3 “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补充资料:1 作者生平: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 )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 杨万里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桑茶坑

13、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教学后记: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平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

14、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 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 ,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 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 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 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 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 .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平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