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79376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知识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神 经 系 统知识要点概述调节: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统一协调功能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意识: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图 -1 )脑神经( 12对)一、区分周围神经系统(图 -1)脊神经( 31 对)躯体神经(皮肤运动系)根据分布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二、活动方式反射: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作出适宜的反应。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 -2 )三常用术语表 -1神经系统常用术语中枢神经系周围神经系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神经节胞体皮质(大、小脑灰质)树突神经核(除皮质外,功能、形态相似的胞体集团)网状结构(灰、白质交错结构)白质(神经纤维集聚

2、形成)轴突髓质(大、小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功能、起止相同的轴突集成束)第一节脊髓一脊髓的外形(图-3 )两端上端:在枕大孔处接延髓下端:成人第 1 腰椎下缘(新生儿第3 腰椎)颈膨大( C5 T1)发出到下肢的神经两膨大腰膨大( L 2 S3)发出到下肢的神经前外侧沟( 2 个)发出脊髓前根根丝六沟后外侧沟( 2 个)发出脊髓后根根丝前正中裂后正中沟颈髓 8 节( C8)胸髓 12 节( T12)腰髓 5 节( L 5)31 节段节(图 -6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节段对应关系(图-6 )表 -2脊髓节段与椎骨节段对应关系脊髓节段椎骨节段举例上部颈髓( C14)与同序数椎骨等高第 2 颈髓平对第

3、 2 颈椎下部颈髓和上胸髓比同序数椎骨高一节第 6 颈髓平对第 5 胸椎( C5 8, T14)(同序数椎骨 -1 )中部胸髓(T5 8)比同序数椎骨高二节第 7 胸髓平对第5 胸椎(同序数椎骨 -2 )下部胸髓(T9 12)比同序数椎骨高三节第 10 胸髓平对第7 胸椎(同序数椎骨 -3 )全部腰髓(L1 5)平对第10, 11, 12 胸椎全部骶髓、尾髓平对第 1 腰椎( S1 5, C0)注:表中“一”为减号3脊髓的内部结构(图-4 , 7, 8)前椎(柱)由运动神经元构成,支配骨骼肌运动两种细胞 - 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神经元:支配梭内肌两群细胞内侧群:支配躯干肌外侧群:支配四肢肌侧

4、角(柱)见于胸髓和上3 节腰髓( T1L3)由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 灰质骶髓 2、3、4 节( S2 4)于前角根部有副交感核, 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后角(柱)由中间神经元构成,接受后根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四群细胞:边缘核:与节段间联系有关胶状质:与节段间联系有关后角固有核:与浅感觉传导有关胸核:与到小脑深感觉有关 白质传导束名称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表 -3脊髓白质纤维束总结表方向位置起始终止功能上行后索内侧部脊神经节细胞延髓薄束核第 5 胸髓以下意识性深(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上行后

5、索外侧部脊神经节细胞延髓楔束核第 4 胸髓以上意识性深(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上行外侧索边缘脊髓后角胸核小脑下肢反射性深(本体)后部感觉上行外侧索边缘脊髓后角基底部小脑下肢反射性深前部(本体)感觉上行外侧索和脊髓后角固有核背丘脑腹对侧躯干四肢的浅( 痛、前索后外侧核温、粗触)感觉下行侧索后部大脑皮质运动区同侧脊髓支配躯干、四肢骨骼大锥体细胞在延前角细胞肌运动髓经锥体交叉下行下行前正中沟大脑皮质运动区大两侧脊髓支配躯干、四肢骨骼两侧锥体细胞但在延髓前角细胞肌运动未交叉下行在脊髓逐节交叉(或不交叉)下行外侧索皮质脊红核脊髓前角兴奋屈肌神经元髓侧束前方细胞抑制伸肌神经元参与姿势反射下行前索边缘前庭神经

6、核脊髓前角兴奋伸肌神经元细胞抑制屈肌神经元参与平衡反射下行前索中脑上丘脊髓前角视听联合反射细胞下行前索和外侧索网状结构脊髓前角与肌张力运动调细胞节有关下行前索前庭神经核眼肌运动完成眼肌与颈肌神经核及的联合反射上颈髓前角细胞第二节中脑脑脑的分部: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图 -9.10)脑桥延髓一、脑干 脑干外形(图-11 , -12 )中脑部位腹侧面大脑脚表 -4脑干的外形背侧面上丘脑神经、(背侧面)脚间窝下丘脑桥基底部结合臂、脑桥臂脑桥延髓沟菱形窝上半延髓锥体菱形窝下半、锥体交叉薄束结节橄榄楔束结节绳状体 脑干内部结构灰质白质脑干内部结构网状结构脑神经核排列规律: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上升束下降

7、束中脑有,脑神经核团从横的方向脑桥有,脑神经核团延髓有,脑神经核团正中沟两侧是躯体运动核团从纵的方向界沟两侧是内脏运动:感觉核团界沟外侧是躯体感觉核团脑干神经核排列(图-14,15 )表 -5脑干神经核排列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躯体感觉核(包括特殊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包括特殊、一般)(包括特殊、一般)中脑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三叉神经中脑核滑车神经核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展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面神经核衣庭神经核蜗神经核延髓疑核下泌涎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副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舌下神经核 脑干断面结构1. 延髓经锥体交叉横切面(图-16 )锥体束之皮质脊髓束约

8、3/4 纤维交叉至对侧成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约1/4 纤维仍在同侧下行即为皮质脊髓前束。后索内出现了后索核,即薄束核和楔束核。灰质前角内角有副神经核出现。灰质后角内有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2. 延髓(经下橄榄核中部)横切面(图 -17 )第四脑室出现,室底灰质从正中向外可见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及核、前庭神经核。下橄榄出现并发出橄榄小脑束与脊髓小脑后束等合成脑下脚。在网状结构内还出现了疑核。正中线两侧白质纤维束由前向后为锥体束、内侧丘系顶盖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脊髓丘脑束在下橄榄核与小脑下脚之间。3. 脑桥断面(图 -18 )可分两部分:纵行的锥体束和皮质脑桥束横行的桥横纤维构成小脑中脚散

9、在的脑桥核基底部被盖部:面丘深面有展神经核(并绕以面神经膝)前庭区有前庭神经核被盖部尚有面神经核蜗神经核发出二级纤维横行纤维构成斜方体,再向上行为外侧丘系,(内侧丘系穿过斜方体),占据基底部和被盖部之间4. 脑桥中部(经三叉神经根)横切面(图-19 )基底部:同前,但占的面积更大了。被盖部:出现了三叉神经核团(运动核、中脑核、脑桥核)。两部之间仍为斜方体和内侧丘系。5. 中脑(经下丘)横切面(图 -20 )顶盖:下丘(核) 。中央灰质:滑车神经核。被盖:小脑上脚交叉,外侧为丘系纤维。(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等)。黑质脚间:中3/5 为锥体束、内侧1/5 为额桥束,外侧1/5 为

10、枕颞桥束。,三者合称大脑脚。6. 中脑(经上丘)横切面(图 -21 )顶盖:上丘(核) 。中央灰质: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被盖:红核、外侧仍为“牛角形”的丘系纤维。黑质同下丘平面脚底表 -6 中脑断面小结上丘平面下丘平面顶盖上丘下丘中央灰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被盖红核、丘系纤维结合臂交叉、丘系纤维大脑脚前为网状部,后为致密部同左黑质内 1/5为额桥束,中 3/5 为同左脚质锥体束,外 1/5 为枕颞桥束表 -7四个丘系纤维小结名称起核交叉部位止核功能内侧丘系薄束核延髓背侧丘脑腹躯干四肢深感楔束核后外侧核觉和精细触觉脊髓丘系脊髓后角固脊髓白质背侧丘脑腹躯干、四肢浅感觉有核前连合后

11、外侧核( 痛、温及粗触觉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延髓及脑背侧丘脑腹头面部浅感觉桥核桥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外侧丘系对侧蜗神经脑桥内侧膝状体听觉的蜗背侧核蜗腹侧核 脑干网状结构概念:在脑干中除了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和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外,还有分布广泛,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构成网状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特点位置上:在脑干核心部位、中脑、脑桥被盖部。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的结构。形态结构上:多突触的,接受各种上行纤维侧支,广泛投射到脑的各部。功能上:多方面的,主要为涉及觉醒和睡眠、运动控制和内脏活动调节。主要核团向小脑投射的核团:包括外侧网状核、旁正中网状核、脑桥被盖网状核。中缝核团:位于中缝,能合成5-

12、 羟色胺神经递质。主要有7 个核团:自下向上: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脑桥中缝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线形核等。中央群和外侧群核团:中央群:延髓:腹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脑桥:尾侧网状核、嘴侧网状核。外侧群:延髓和脑桥:小细胞网状核。中脑:楔形核、臂旁核。儿茶酚胺核团:其中最大的是蓝斑核,该核含有大量的去甲肾上腺上腺素神经递质。功能组合:三个系统上行网状激素动系统:维持觉醒状态, 使皮质对各种传入信息有良好的感知状态。调节躯体和内脏和内脏运动系统: 通过网状脊髓束来调节躯体运动, 某些区域(延髓)为“生命中枢”,调节呼吸和心跳活动。 5- 羟色胺中缝核团系统:导致睡眠,还能产生镇痛作

13、用。三、间脑1间脑外形和分部(图9-20 , 9-21 )背侧丘脑丘脑前结节丘脑枕内侧膝状体后丘脑后丘脑外侧膝状体缰三角上丘脑丘脑髓纹松果体底丘脑:丘脑和中脑相移行部,外形不易分辨。视交叉下丘脑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2背侧丘脑的核团(图9-22 , 9-23 )前核(联络性核团)内侧核(联络性核团)外侧核背侧部(联络性核团)腹前核背侧丘脑腹侧部腹外间核(特异投射核团)腹后外侧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网状核正中核(非特异投射核团)板内核3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特异核团的纤维联系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腹后外侧核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半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半小脑纤维腹外间核大脑皮质运动区(中央前

14、回及中央旁小叶前半)视束外侧膝状体大脑皮质视区(枕叶距状沟上下皮质)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大脑皮质听区(颞横回)4下丘脑的主要核团(三带四区)(图 9-24 )表 9-8下丘脑的主要核团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室周带室周核内侧带视前内侧区视交叉上核漏斗核* 乳头体核* 下丘脑前区下丘脑背侧区* 下丘脑后区* 室旁核* 下丘脑背内侧核* 视上核* 下丘脑腹内侧核外侧带视前外侧区下丘脑外侧区结节核注: * 为重要核团;表示核团延伸至其他带或区5下丘脑纤维联系(图9-25 )前脑内侧束: (隔区、嗅区下丘脑)传入纤维穹窿:(海马乳头体)传出纤维:前脑内侧束乳头丘脑束。 (乳头体背丘脑前核)乳头被盖束。

15、(乳头体中脑被盖)脊髓侧角背侧纵束下丘脑中脑脑干副交感核视上、室旁垂体束结节漏斗束多种神经内分泌物质经结节漏斗束,通过垂体门脉送至腺垂体6间脑的主要功能背丘脑腹后核和后丘脑是人体感觉传导的最后中继站;下丘脑是内脏活动,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五、小脑1小脑分叶及功能(图9-26 、 9-27 )分叶绒球小结叶前叶后叶表9-9小脑分叶及功能比较表发生纤维联系原小脑前庭旧小脑脊髓新小脑端脑相关核团顶核栓状核、球状核齿状核功能躯体平衡肌张力运动协调2小脑纤维组成脊小脑后束橄榄小脑束小脑下脚传入纤维前庭小脑束大脑脑桥小脑束小脑中脚脊小脑前束小脑红核束小脑上脚传出纤维齿状丘脑束3小脑的纤维联系前庭小脑(原小脑) (图 9-28 )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小脑下脚 绒球小结叶 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束躯干肌(身体平衡)内侧纵束(协调眼肌运动)脊髓小脑(旧小脑) (图 9-29 )脊髓小脑后束 小脑旧皮质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中间核(栓状核、球状核)小脑下脚顶核 红核红核脊髓束(肌张力、姿势协调)前庭核前庭脊髓束大脑小脑(新小脑) (图 9-30 )额桥束桥核小脑中脚小脑新皮质枕颞桥束端脑运动区丘脑小脑上脚齿状核锥体束(锥体交叉)脊髓前角细胞(运动准确、灵活性)车向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