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90743 上传时间:2021-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2.化学的作用:创造我们所需要的物质,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3.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二、神奇的化学变化4.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如食物消化、蜡烛燃烧等)根本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 ,发热 ,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5.化学变化不但 生成新物质 ,还伴随着 能量变化三、物质构成的奥秘6.世界万物都是有极其微小的粒

2、子(分子、原子等)构成,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7.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第二节体验科学探究1.化学的学习从问题开始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第三节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一)一、实验室安全规则1.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 不要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不要品尝药品2.剩余药品的“三不”原则 :不要放回原瓶 ,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要放入

3、指定的容器中3.节约原则: 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4.常见仪器(对照课本150 页):1)反应容器 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注意: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只有:试管不能直接加热(放在石棉网上):烧杯、锥形瓶1 / 62)存放物质的仪器:广口瓶(存放固体),细口瓶、滴瓶(存放液体)3)取用仪器: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镊子(块状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二、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一横二低三直立块状:用镊子粉末状:药匙(纸槽)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规定量:量筒大量液体:倾倒 口诀

4、: 塞倒放签向手 ,管倾斜口挨口 直接倾倒注意:塞倒放防止污染药品 ,签向手防止腐蚀标签缓慢倒轻轻刮 ,塞紧塞放原处签朝外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垂直悬放于试管正上方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1)使用滴管时 ,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放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 ,以免液体腐蚀胶头。胶头滴管3)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三、物质的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两检查 看灯芯 (若灯芯不平或烧焦 ,就剪掉)看酒精量 (酒精量要在 1/32/3 之间)三禁止

5、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 ,必须用灯帽盖灭一必须 不用时必须盖上 灯帽(防止挥发浪费)注意: 1)用嘴吹灭酒精灯 ,酒精灯会烧的更旺2)如果酒精灯倒了 ,着火了 ,用湿抹布盖灭2.给物质加热时注意:1)必须用外焰加热 ,且加热前要预热;2)加热时 ,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体积的1/3;3)加热时 ,试管口不得对着有人的地方;4)给液体加热 ,试管应与桌面成45 度角;给固体加热时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不能用外壁有水珠的试管加热;6)加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7)不能用手拿试管加热 ,而应该用试管夹 ,试管夹要由下往上 ,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6、 ,2 / 6近试管口 1/3 处8)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受热,而烧杯、烧瓶要放在爱石棉网上加热。量筒、集气瓶等不能用来加热。3.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原因:1)没用外焰加热 ,没有预热就进行加热2)试管外壁有水珠3)加热时 ,试管底接触灯芯4)加热后试管没有冷却就进行冲洗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水倒流使试管炸裂6)试管质量不好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冰(固态) 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注意: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 ,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自然想象(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水

7、液态水 气态水(例如地上的水渍蒸发 ,冰融化成水等):水分子获得能量 ,运动速率加快 ,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例如水蒸气遇锅盖冷凝 ,水结成冰灯):水分子失去能量 ,运动速率减慢 ,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4.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本身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之间间隔较小)4)分子本身具有能量5)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二、自然界中的水二、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2)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的是太阳3)水的天然循环的作用

8、: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天然水中含有泥沙、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等杂质注意:在所有的操作步骤中,只有杀菌是化学变化 ,其他均是物理变化3 / 6大颗粒沉降天泥沙(明矾)然小颗粒过滤水有颜色或是气味的物质吸附细菌杀菌可溶性物质蒸馏分离方法沉降步骤中加明矾的作蒸用:明矾可以吸附悬浮馏的颗粒 ,加速沉降水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4.分离混合物的方法1)过滤(分离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例如泥沙和水)实验仪器:漏斗(带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注意

9、: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 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要 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 靠在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上过滤时速度慢的原因:滤纸未紧贴在漏斗内壁上过滤仍然浑浊的原因: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等过滤仍浑浊 ,应采取的措施:二次过滤2)吸附(分离有颜色或有气味的物质,例如家装时用活性炭吸附甲醛气体)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有颜色或有气味的物质,如红墨水经过活性炭变无色3)灭菌(化学变化)消毒剂氯水漂白粉高温消毒4)蒸馏(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例酒精和水)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烧杯、玻璃棒(作用:

10、搅拌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液体溅出)5)蒸发(分离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和液体,例如食盐和水)5.硬水与软水硬水是指含较多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软水是指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肥皂水4 / 6家庭中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加热煮沸四、 水分子的变化6)水的分解(电解水:向水中通入直流电)1.现象:电极两端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详解:电源分正负两极 ,正负两极上均产生气泡 ,且负极(图示 b)产生的气体约是正极(图示a)产生气体体积的2 倍 ,即负氢正氧2:1。正极:氧气 ,体积少;负极:氢气体积多2.检验:(学会验证某种气体是何气体,步骤: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正极:用带

11、火星的木条靠近该气体,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负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该气体,气体燃烧 ,证明该气体是氢气3.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通电会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等等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通电水 氢气 +氧气 (分解反应)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二、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验纯(点燃任何气体前都要检验气体纯度 ,以免发生爆炸):用小试管口朝下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靠近火焰 ,移开拇指 ,如果听见尖锐的爆鸣声 , 证明气体不纯;如果听到 低沉的“噗”的一声 ,证明气体纯净。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烧杯

12、内壁有水雾 ,放出热量(或是写:用手摸烧杯 ,烧杯发烫)4)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放出热量在点燃时 ,氢气分子和空气中部分氧气分子被破坏 ,构成氢气分子的氢原子和构成氧气分子的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实质)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点燃氢气 +氧气水(化合反应)三、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例如水电解的实质:水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水分子的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气燃烧的实质详见上面氢气燃烧的结论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一变多):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多变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

13、种物质的反应详解:两者都为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所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或是分解反应的前提就是它必须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不只是这两种反应类型 ,还有很多其他反应类型 ,判断时要注意 判断反应类型的 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5 / 6种类(反应物一种 ,生成物多种的是分解反应;反应物多种 ,生成物一种的是化合反应)五、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表示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等。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挥发性、溶解性等等两者的区别:是否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注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化学性质就不同)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宏物质本身(种类)不变 , 只是物质的物质本身(种类)改变观大小、形态、状态改变微分子本身(大小、数目、种类)不分子本身(种类)改变观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排列方式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