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501217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一、规划编制背景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 “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的战略部署,加快国家物流中心建设, 助推工业发展 “倍增计划 ”和服务业升级计划, 营造最理想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我市工业、商贸业发展,特编制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2012 -2020年)。二、规划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 “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的总体目标, 服务全市工业发展 “倍增计划 ”,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加快空间整合,最大化发挥空港、 港口、铁路、公路等枢纽优势, 建成产业集群、 布局合理、 层

2、级分明、功能完善的高效率、 低成本的物流设施体系, 提升我市物流服务辐射能力以及国内国际资源的配置能力。三、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为全市域8494 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在都市发展区规划期限为2012 -2020 年,其中近期至2015 年。四、规划目标定位3261 平方公里范围内。按照 “夯实基础,同步发展;突出枢纽,转化优势;提档升级,占领高端;绿色生态,智慧物流 ”的发展理念, 确定武汉物流业发展战略定位为 “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 全国物流枢纽和物流信息中心 ”。规划到 2020 年末,物流业增加值达 2300 亿元,占 GDP的比重达到 1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的比重下

3、降到 12%。五、空间布局全市物流业空间布局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物流总部区。布局在主城二环线附近,结合两江四岸地区的总部职能,发展专业性物流管理中心,构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物流组织、管理中枢,承担在全国物流网络节点中的枢纽功能。第二个层次为物流园区。沿外环线和大型对外交通枢纽布局,空间上形成“一港六园 ”。其中, “一港 ”为江南机场国际物流港,作为全货机运输的国际航空物流港;“六园 ”分别为汉口北综合物流园、天河空港综合物流园、阳逻港综合物流园、东西湖综合物流园、郑店综合物流园、花山港综合物流园等6 处综合物流园,承担面向全国的区域分拨、配送、中转、集散等职能,形成国家物流

4、枢纽集群。第三个层次为物流中心。以四环线、外环线为制造业园区联系纽带布局,共布局8 个物流中心,分别为阳逻物流中心、古龙物流中心、东湖保税物流中心、北湖物流中心、金口物流中心、纱帽物流中心、常福物流中心、朱家湾物流中心,为产业基地工业企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促进工业发展。第四个层次为配送中心。沿三环线附近共布局10 个,分别为丹水池、 武汉肉联、 汉西、硚口、青山、汉阳、白沙洲、豹澥、江夏、舵落口等。规划共布局物流仓储用地达29 平方公里,园区总面积达63.72 平方公里。六、物流运输体系规划规划构建沿江复合货运通道和环城复合货运走廊。沿江复合通道包括长江水运通道、江南、江北沿江快速路系统以及江南、江北铁路系统。 环城复合货运走廊包括四环线、外环线、以及规划铁路货运外绕线,连接主要港口、机场、铁路站场和公路主枢纽,形成内外畅通、一体化的城市货运转换疏解体系。市内运输组织主要通过城市配送完成。将与城市生活不相关的、在市内迂回、 往返的货物组织转移到城市外围的物流设施内,从而将其从市内运输组织中分离出去。七、近期建设规划规划近期到 2015 年,物流业增加值达 1200 亿元 ,占 GDP的比重达到 12%,基本建成全国性的综合物流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