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534990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通论(七)介词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意义上带有动词的性质。区别在于动词可以独立做谓语,而介词需要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1、于(于、乎)古汉语中介词“于”也可写作“于、乎”。“于”和“于”上古并不同音,作介词用时,它们的用法完全相同。“乎”与“于”古时音近,除经常做语气词外,也经常作介词用,其用法与“于”也完全相同。(1)引入行为动作的处所与时间,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是干戚用于古

2、,不用于今也。(韩非子五蠹)(2)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利泽施乎万世。(庄子大宗师)(3)引入行为动作比较的对象。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4)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表示被动。如: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郄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2、以(1)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工具、材料与依据。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之战)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荀子劝学)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2)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如: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西门豹治邺)骞以郎

3、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有时表示率领或依照的意思,由于句中有其它动词存在,仍旧看作介词。例: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史记项羽本纪)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3)引入原因。如: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魏策四)(4)引入行为动作的时间。如:文(指田文,即孟尝君)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由“以”构成的“有以”“无以”表示“有(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3、为介词“为”读音是“wi”,经常与它后面的宾语一起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

4、1)引入行为动作服务的对象,“替”“给”。如: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2)引入行为动作的目的,“为了”。如:魏其锐身为救灌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3)引入行为动作的原因。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4)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对”“向”。如:不足为外人道。(陶渊明桃花源记)(5)引进动作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做状语,读阳平。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4、因“因”本义为茵席,引申为动词,表示依靠、凭借的意思,后来虚化为表条件或原因的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晁错论贵粟疏)(2)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史记蒙恬列传)5与原来是动词表帮助、给予、参与,由此虚化为介词。(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为”“替”“给”。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2)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跟”“同”执其手而与之谋。(国语越王勾践栖会稽)(3)引进比较对象。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