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与“不安全文化”.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544588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社会与“不安全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现代社会与“不安全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社会与“不安全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与“不安全文化”.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代社会与“不安全文化” 中国先秦史上,从杞人忧天开始,到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自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为争夺土地、各种资源而逐渐融合成大一统的中国。也产生了较为原始、但在当时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自孟子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形成一种理论。我认为,孟子,是中国忧患文化的创始人、奠基者。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为扩大疆域、保家卫国而励精图治,人们逐渐安居乐业,由群居、部落、氏族而形成家-国式的风险分摊体系后,封建社会中的忧患文化就演化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风险较小,忧国,位卑未敢忘忧国,其实是民众对家国安全的一种期望,因为个体依附群体而存在。而汉

2、代萌芽的曲突徙薪的风险防范意识,则在自给自足、风险较小的环境下没有形成文化主流。但人民依然形成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忧患意识。但却与直把杭州作汴州 的乐不思蜀心态并存。直到近代,有识之士在忧国意识中终于喊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唤醒了普通民众个体对保险主体(家、国)的忧患与责任意识。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型风险与时俱进,充斥了社会各个角落、系统。社会分工细化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风险分摊(担)主体,大家庭也演化成小家庭,个人也面临更多已无力承担的多种与时俱进的新型风险,而民众却严重缺乏应有的风险、忧患意识及必要的防范手段。我们必须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消费者、在公民意识中应该充分发展一种不安全文化,学会与常态的风险共存,并在日益进步的安全防范中居安思危,增强防灾防损的信念及常态的保险消费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