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599567 上传时间:2021-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厂9汽机上下缸温差大事件分析报告 1、事件经过(1)7月31日07:02时,9汽机上缸温382.6/384.96,下缸温339.96/342.44,温差43,缸温度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7:12时,暖轴封母管。(3)07:13时,上缸温380.52/382.93,下缸温267.36/268.34,下缸温度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上下达到115左右的温差。(4)07:22时,9汽机送轴封。(5)08:24时,9汽机冲转。(6)以7机并网到到9机并网时间跨度算,7月30日为40分钟,31日为82分钟,则31日汽机并网时间相对30日延误了42分钟,少发电约3.22万kWh。2、原因分析(1)查阅

2、主汽母管沿程参数,提示未出现明显的带水现象,尤其是近机侧,过热度均210以上,且暖轴封时间晚于缸温急剧下降时间,因此排除从主汽阀和轴封进水的可能。数据和时间如下:07:02时,过热器出口参数1.88MPa/226.97,过热度15;07:02时,主汽阀前出参数0.08MPa/315,过热度213;07:12时,过热器出口参数1.75MPa/223.28,过热度14.7807:12时,主汽阀前出参数0.06MPa/313,过热度211.7。(2)抽汽母管(4米层)温度曲线显示抽汽母管温度急剧下降先于下汽缸,提示抽汽母管存水且水位逐步上升。曲线如下:06:31时,抽汽母管温度180.06,出现不明

3、显下降趋势;06:52时,抽汽母管温度159.21,出现明显下降趋势;07:01时,抽汽母管温度71.87,出现急剧下降趋势。(3)现场确认抽汽管0米快关阀前手动阀前疏水至本体扩容器管线,扩容器侧手动阀未开(不正确阀位),此阀应保持常开位置,否则运行中管道凝结水位将逐步上升。但停机后因无汽源,水位无法迅速上升到汽缸位置,因此可以排除该原因。(4)查阅凝汽器水位、凝汽器补水阀开度和凝泵流量曲线,提示凝汽器补水阀晚上较长时间全开,导致凝汽器水位上升后进入汽缸,进而导致下汽缸温度急剧下降。相关事件如下:03:11时,凝汽器补水阀全开,凝汽器水位迅速上升到1750mm;03:19时,凝汽器水位1992

4、mm,基本达水位计满量程(2m);06:41时,凝结水流量从0 开始增大(之后直到汽机启动,未停泵);07:35时,凝汽器水位下降至满量程以下可读数的位置,1968mm;07:00时,凝汽器补水阀关闭。(5)上下缸温差温差大分析结果:因凝汽器补水阀的控制对象是除氧器的水位,7月30日晚上停机后,凝汽器补水阀未从自动切换到手动关闭,随着停机后除氧器的水位下降,补水阀逐步开大直到满开,最终导致凝汽器汽侧水位上升,汽缸进水(分别从末级和抽汽口位置进入)。3、防范措施(1)停机后,运行值班员应将凝汽器汽侧补水阀切换到手动方式,且关闭到0位。(2)停机后,值班员仍应保持对设备的关注,当发现凝汽器水位迅速

5、升高时,应查明原因,如果是阀门内漏,则关闭手动隔离阀,同时报检修处理。(3)停机后,当出现抽汽母管或其他温度异常变化时,及时检查和排除原因。(4)通过技术手段,杜绝类似情况发生。热控修改DCS 程序,当抽汽母管或下缸温度下降速率达到或超过3/min 时,应报警;当凝汽器汽侧液位达到或高于1800mm时,补水调节阀全关且切换至手动。同时,热控检查全厂同类机组的凝汽器补水阀控制逻辑,对存在同类隐患的控制逻辑进行修改。(5)本次调查发现抽汽管0米疏水到本体扩容器手动阀未开,虽然不是导致本次故障的原因,但是抽汽管道内存水使汽机运行存在风险,尤其是高负荷遮断时,容易发生汽水逆行进入汽机,发生水冲击事件,因此该管线应保持畅通常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