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20XX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1].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106001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20XX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作总结】20XX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20XX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20XX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XX 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1 特征码 HQRIvpbVtUKZkeWoWOyq 201X 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 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 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 4.75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 金 0.45 亿元,信贷资金 1.14 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 5.53 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 5.3 万亩,配套建设园区 道路 28 公里,蓄水池 63 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

2、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 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 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 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 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 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 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 第 2 页 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 会+基地+农户” 、 “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 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

3、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 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 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 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 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 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 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 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 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 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

4、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 对招商企业予以充分优惠,并重奖投资额度大、销售收入高、 税收入库多的有功企业。对招商落地企业,严格落实一个项目、 一名挂联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个责任单位、一套促进机制 “五个一”推进机制,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二是积极回引创 业人士。借鉴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全民创业就业优惠 政策,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针对在外成功人士特点 专门制定推介项目库,积极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农, 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成立创业服务中 第 3 页 心,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提升创业培训、政 策咨询等服务水平,推动贫困群众创业。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和

5、劳务输出相结合,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容量,积极拓展就业 空间,积极引导农民朋友积极投身巴山新居聚居点、重点镇、 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广大贫困群众就地务工、家门 口挣钱。 (三)强化服务保障,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设 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专项基金,重点从奖励资金、项目整合、 金融扶持等方面,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专合 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项目和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项目 整合。整合新农村示范县(区) 、扶贫连片开发、乡村道路、小 农水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特色产业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中的道路、水利、电 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6、务设施。三是坚持用地优惠。对 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其 所获得经营权的土地上,按照审批规划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和修建用于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服务的非永久性建筑物、 地面构筑物的,其占地按照农村三类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办 理相关手续。 (四)创新建设机制,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大力推行“土地入股、收益保底、产值分成”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股权量化、分红、租金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同时, 第 4 页 探索反租倒包零租金机制,对农户入股的原承包地,在不伤害 已栽植苗木的前提下自收自种黄豆、花生等矮杆作物,并免收 租金。二是探索产权改革推动机制。围绕构

7、建现代农村产权制 度体系,规范搭建县(区) 、乡、村三级交易平台、投融资担保 公司和产权评估机构,颁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 地建设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八权一股”证书,规模流 转土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是建立市场带动机制。 按照市场法则,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的思路,重点打 造特色优势品牌。引进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连锁、配 送、专卖、会员制销售等现代营销业,积极开展“农超对接” 、 “农贸对接” ,支持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深入开拓国内国际 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实现农产品线下实体营销、线上网络营 销、举办节庆营销、借力境外营销等相结合,增加销售额。 三、存在的主

8、要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 业化龙头企业起步晚,规模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化经 营水平低,对贫困户的带动能力较弱。 (二)产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不强。我市地处盆周山区,立 第 5 页 体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发,金银花、核桃、茶叶、翡翠米等 特色产业经常遭受干旱、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产业基 础较为脆弱。 (三)市域经济总量小,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所辖县(区)均 属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市域经济总量小,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 平较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业经济和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投 入严重不足。 (四)产业经营水平低,现代农业体系不健全。因利益驱动, 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

9、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 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 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还 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经营集约化,在推动土地规模上求突破。认真贯彻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贫困山区实际,进一步完 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在税收优惠、金融 贷款、 “四荒”开发等方面突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家庭农 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抵押、出租、 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 (二)企业集团化,在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上求突破。树立 集团经营理念,打破地域界限,有效

10、整合现有农产品加工资源, 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围绕“六大”特色产业,以县 第 6 页 为单位,培育一批又发展潜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 龙头企业集团,逐步改变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局面,努 力提高效益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品牌市场化,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实力上求突破。大力实 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巴食巴适”区域品牌,尽快出台区域 品牌管理使用办法、积极争创 1-2 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农产 品驰名品牌和商标,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努力扩大特色农产 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扩大贫困群众依靠特色农产品增收致 富的路径。 (四)经营标准化,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求突破。探索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对未能升学 的应届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是用 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技术化。鼓励经营主体 健全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生产体系。探索利 益分配市场化机制,将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服务者之间 通过市场机制联结在一起,以追求产业整体利益,推动广大贫 困群众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