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620812 上传时间:2021-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西安市黄河中学 韩静【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意外的发现、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小结与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其他版本的教材往往是先给出或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再让学生观察u2f、2fuf、u2f 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时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探究,物体在二倍焦距处和一倍焦距处的成像情况。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材中尚未提及,但课后有关于凸透镜成像应用的练习。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升华,教材中只是简单提及,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初步了解透镜的前提下进一步对他们的规律来进行研究,研究出他们的规律并懂得灵活运用,并且学会用于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生活的例子一般的透镜来引

3、出透镜有很多规律,然后又通过实验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分析和理解凸透镜的规律。4.教材的特点:第一,设有“实验与探究”,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现象的理解。5.对教材的处理:凸透镜的规律这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较为抽象,但是做起实验来现象很直观。同时这节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和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对一些现象来进行分析与解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还比较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会感到吃力。因此,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

4、过探究活动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加之提前对授课学校的了解,此班学生尚未做过实验,因此教学时,教师更应细致的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活动,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八年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要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由于本节是发现规律的的教学,教学中避免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原

5、理,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建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学生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学生发现规律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由于本节内容中,要探究的课题难度较大,教学容量大,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

6、实验进行探究。(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本节课暂不探究成像性质与凸透镜焦距关系)【教学难点】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突破重

7、难点的方法】鉴于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不采用教材中限制光屏上的成像性质,然后让学生去测物距和像距。而是让学生把凸透镜统一放在光具座上的50cm处,让蜡 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逐个位置探究,可将蜡烛分别放在10cm,20cm,30cm.33cm.36cm.40cm,45cm处然后移动光屏,使光屏接收到最清晰的烛焰的像,让学生去观察此时像的性质,测量物距和像距。从光具座上的10cm处开始,移动过程中,正好包含了一倍焦距处和二倍焦距处这两个特殊点,一次性让学生体验凸透镜成像的全过程。及不限制学生思维,又降低了实验难度。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与观察分析实验,从中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8、在总结规律时,教师可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告诉学生比较成不同像时物距和焦距,以及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来展示实验,让学生对自己归纳总结出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所升华。【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2.教学方法(1) 观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凸透镜的规律,先让同学观察它的一些成像,发现其特点。(2) 实验研究 为使学生归纳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让学生得出规律。同时适当的利用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3.学法指导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学习观。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采用:提出问题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和难以理解的的物理情境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更好的去理解和体会。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探究物理规律为主

10、线,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引入新课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分钟。以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上课时,首先做如下实验: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大屏幕上的字和书上的字,请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凸透镜成这不同性质的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探究内容。2、新课教学这部分内容大约要30分钟,主要是学生探究,总结归纳为主。首先让学生讨论,共同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实验器材,摆放顺序,器材的调节,实验步骤,实验时需要观察和测量的物理量,在此给出物距和像距的概念。实验前还需要给学生强调每次必

11、须使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才能记录数据。若接收不到,可试着用眼睛通过透镜看烛焰,能看到则是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像,用眼睛也看不到的,说明此时不成像由于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思考的内容比较多,如物距、像距,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很容易注意了这方面的内容而忽略观察其他内容,从而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物理变化的过程。所以,给学生印发了数据表,要求学生每做完一次实验把相关内容记录在表格中,以方便分析。待学生实验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初步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此为了给学生数据分析一个方向性,教师可提示学生,当成不同像时,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像距和焦距又有什么关系?并留充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u=fuf正立放大虚像随后动态演示刚才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有所升华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实倒异侧,虚正同侧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最后几分钟,让学生对当堂只是得以应用,做两道有针对性的练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西安市黄河中学韩 静2009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