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62239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一立足核心素养破解浙考选择题课件.ppt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时空观念选择题审题的先决要素,2 史料实证准确解读题干材料的前提,内容索引,3 历史解释助力判断选项表述的正确与否,4 家国情怀立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判断,时空观念选择题审题的先决要素,理论解读,(1)时空观念在学科中的地位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2)达标要求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

2、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3)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解题方法运用,真题示例,历年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往往以隐性时空的形式呈现,答案,点拨,1.(20174月浙江选考,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 A. B. C. D.,点拨 “刀耕火种”是隐性时空的解题题眼所在,“耧车”“曲柄锄”是铁器时代的技术工具,与“刀耕火种”时空特征不符,排除,可知答案为A。,2.(20174月浙江选考,11

3、)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点拨 “国民革命”是特定时空概念,特指1924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此时革命旗帜是新三民主义,故答案为C。,答案,点拨,方法指导 无论是显性时空,还是隐性时空,突出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活用与理解,需调动主干知识的阶段特征,时代背景,或史实、或表现、或特点、或比较共性等。不管高考模式如何变化,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来落实“双基”是不会改变的。因此高三复习要引导考生多看教材,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抓好历史事件的

4、本质、关键点、重难点、下功夫夯实基础。什么是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它集中反映了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它能起到纵览全局和纲举目张的作用。 因此,在构建较为合理和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注重对本学科主体内容的把握。,相关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重要王朝的起止时间与都城演变,2.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事件的空间概念 (1)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皆起于广东,后扩展至福建、浙江。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于英军占领南京,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京津腹地。甲午战争主要是环渤海和黄海海域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涉及地区为华北地区。 (2)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主要有三条路线,都以广州为起点,从珠江流域转移至长江流域。主要表现为: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B:广州南昌南京;C:广州上海。此处还需注意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加入北伐,支援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南北合击北洋军阀。,(3)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行程为最长。它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11省。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都与其相关。它实现了革命中心的转移,即从南方到北方。 (4)抗日战争 在此,我们要了解抗战的总体形势。当时中国

6、分为国统区和沦陷区。东北最先沦陷,沿海地区在全面抗战后也相继沦陷。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却广泛地与敌占区相依相邻,与日寇作战。,(5)解放战争 对于国民党发动的重点进攻、中共的战略反攻、三大决战、渡江战役,需要从空间上加强对战争形势演变的理解。 (6)中国近现代经济格局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最早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瓦解。随之在东南沿海开始出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甲午战后,近代民族工业逐渐深入内地。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西迁,大量民族工业开始内迁至湖北、四川等大后方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成为重工业的基地。,3.有关世界近现代史上重大事

7、件的空间概念 (1)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国家。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和达伽马从大西洋出发,沿东而行,后抵达好望角和印度。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从大西洋出发,沿西而行,后抵达美洲。而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沿西线出发,其船队最终实现了环球航行。此后,两国开始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在罗马教皇的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它规定以西经46度为分界线,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线,将世界分为两半,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2)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后来相继传播到法、德、英、荷、比等西欧各国。 (3)宗教改

8、革 宗教改革运动,最初出现于德国,之后瑞士日内瓦和英国相继出现了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改革。,(4)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最初源于17世纪的英国,之后影响到欧洲,并以法国为中心。 (5)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最初成员国为法、意、荷、比、卢及联邦德国。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加入。至1993年,它发展为欧盟。,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1,2,3,4,针对训练,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

9、项正确。,解析,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解析 此题时间是周初,空间是“周”和括号中所强调的三个分封地点,因此空间布局成了这道题的重要视角,结合周崛起于陕西,从而呈现出从西向东的一个扩展过程。这个扩展,一方面将周文化带到了各地,促成更大范围内的周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周的分封者又接触到了分封地本地的文化,从而形成彼此文化的交流,故选A。,解析,1,2,3,4,

10、3.(2017浙江绿色教育学考评估)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 1945年6月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答案,解析,1,2,3,4,4.某文献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该机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枢密院 D.清朝的军机处,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机构最初是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即“戎略”,后来变成总揽军国大计的权力机构,很明显,这是对清朝军机处职能的描述,故选 D项。,解析,答案,1

11、,2,3,4,史料实证准确解读题干材料的前提,理论解读,(1)史料实证在历史学科中的地位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式。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2)达标要求 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

12、与现实问题。,(3)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解题方法运用,真题示例,1.从材料出处和注解处获取史料实证信息,(201610月浙江选考,28)(加试题)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和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 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答案,点拨,点拨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其创刊及内容宣传均可从宣传资产阶级

13、民主革命思想、进行政治革命动员视角分析其根本目的,由此可快速确定答案为C。,方法指导 在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每则材料后,一般会注明该史料的来源或出处,这是出于命题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考虑。引文出处是对所引(选)用材料(史料)的来源进行的说明(解说),材料的引文注释往往包含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包括引文的出处、作者、文章写作的时间、文章的题目等。这些出处(说明)对于我们理解材料往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经常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的内容与思想。,直接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20174月浙江选考,23)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

14、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真题示例,2.从数据对比中破解史料实证信息,A. B. C. D.,答案,点拨,点拨 分析数据史料信息,从时间上看纵向重点关注趋势,横向则需分析不同,由于政治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进展不大,较符合; 1871年统一德国后,从1871年到1913年,德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2.83%,符合; 然后,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金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变成一片废墟和萧条,则属于此时期; 19501973年德国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方法指导 数据对比

15、和变化中包含的有效信息主要体现在“这些数据是在什么背景下变化的”“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数据对比和变化中获取信息时,要注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同时要注意看整体,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时间段,而应全面理解数据对比和变化所反映的问题。解读数据史料可关注以下几点:,1.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下列各项对诗经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收录自商至西周的诗歌 B.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 C.以五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D.奠定浪漫主义传统基础,答案,1,2,3,4,针对训练,解析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A项错误。 诗经感情真实“思无邪”,B项正确。 诗经以四言为主,

16、C项错误。 诗经奠定我国现实主义传统基础,D项错误。,解析,2.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中国外交的表述,判断正确的是 1970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答案,解析,A.1974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外交的基本政策 B.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改善 C.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D.70年代的外交突破推动中国进入无敌国时代,1,2,3,4,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19701978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故选C项。 材料无法体现A项说法,B项说法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D项“无敌国”的说法错误。

17、,1,2,3,4,解析 从表格数据看,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了绝对优势,反映当时三大改造完成。,3.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答案,解析,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2,3,4,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4.(2017丽水选考评估)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表明,解析,答案,1,2,3,4,解析 根据材料中进口的棉布比例,说明中国传统的纺织

18、业在列强廉价的机器产品的冲击下日益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1,2,3,4,历史解释助力判断选项表述的正确与否,理论解读,(1)历史解释的基本概念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理解,即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2)达标要求 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

19、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3)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解题方法运用,真题示例,(20174月浙江选考,15)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点拨 史料中“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体制”是关键主题语,这是对中共十四

20、大内容的描述,由此可快速确定答案为C。,答案,点拨,1.紧扣史料主题语理解历史,方法指导 所谓“主题语”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可以称作“题眼”。“题眼”是题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如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否定词、阶段特征等。在阅读史料时,要善于寻找题眼,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弄清试题究竟要判断什么或者要求回答什么。在诸多信息中,“主题语”的信息最关键。从主题语破解信息应关注以下四个环节:,2.紧扣史料主旨大意理解历史,真题示例,(20174月浙江选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

21、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点拨,点拨 “宋代”“泉州客商”“运输大批商品往日本贸易”是史料主旨大意,这体现不出商贸不受官府监管,也不是官民互惠贸易,更与“朝贡”贸易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由此可排除A、B、C项。,方法指导 (1)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一段材料往往有多层含义,应注意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层次大意,特别要关注材料中的转折词、并列词,因为这些词是划分层次的依据。 (2)在材料信息的获取上,材料的表层信息很直观,较易获取,而材

22、料涉及的隐性信息因需要归纳、迁移才能获得,这类信息往往不被考生所洞察。怎样获取有效信息,可从论述的观点中获取暗示作者主张的隐性信息,从材料关键词或结合所学知识获取相关隐性信息,从学科常识中获取相关隐性信息,这些隐性信息往往制约着答案是否全面与正确。在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隐性信息。,(3)高考命题者往往巧妙地将材料进行加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出现,材料隐含着重要历史信息,再加上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特别是很多字词古今差别很大,还有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译文”材料,保留了西方人“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幽默性的“欧化语言”技巧,针对这一命题趋势,应注意对材料的巧妙辨别,获取有效信息。,1.在

23、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1,2,3,4,针对训练,2.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

24、济体制的实质,答案,解析 从“1990年”和经济领域的“市场”,我们就可联想到1992年开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1,2,3,4,3.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解析,1,2,3,4,解析 设问没有时间,选项却涉及不同时间,但是陕甘宁边区这一历史地理概念,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答案

25、尽管含蓄的使用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结合材料,我们还是能很快确定正确答案,故选B项。,1,2,3,4,4.(加试题)世界文明史:“角斗士的厮杀伴随着来自观众的狂呼乱叫和粗野的谩骂。一旦有人由于受伤倒下,再也无力厮杀之后,这是观众的特权:判决应不应该饶他一命或者他的对手的武器应不应该戳进他的心脏。”关于罗马人的角斗与史实相悖的是 A.记载了古罗马人一段残忍的历史 B.大斗兽场主要用于角斗表演 C.罗马贵族与野兽或角斗士厮杀来显示武力 D.角斗极其残忍,但大斗兽场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最佳体现,现代体育 场馆的先驱,解析,答案,1,2,3,4,解析 罗马的角斗主要是战俘、奴隶在斗兽场和野兽搏斗,或角斗士

26、彼此残杀,角斗是罗马人崇尚的一种娱乐活动。因此,C项符合题意。,1,2,3,4,家国情怀立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判断,理论解读,(1)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2)达标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27、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解题方法运用,真题示例,(20164月浙江选考,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 B. C. D.,答案,点拨,点拨 本题意在从国际视野论证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

28、自豪感。而美军活动与此主旨无关,排除,可知答案为A。,方法指导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其价值引领的作用毋庸置疑。有价值引领就必然有价值取向。高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要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要培养出能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要培养出具有爱国、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等意识的现代公民。近几年的高考题更加旗帜鲜明地体现了这一主流价值观。,1.容闳(18281912),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

29、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答案,1,2,3,针对训练,解析,解析 据材料可得他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要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B项正确。,1,2,3,2.“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这首歌曲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万里长

30、征 D.抗日战争,答案,解析 歌曲中“红军”“雪山”“草毯”等关键词及体现的革命精神显示这首歌曲讴歌的是红军的万里长征。,解析,1,2,3,3.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出现“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把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一起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当时他提出“四大文明古国”是 A.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 B.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C.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 D.倡导维新变法,重现民族辉煌,答案,解析,1,2,3,解析 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并没有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故A项错误; 诗中提出“四大文明古国”,通过古今中国的地位落差,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信息,故C项错误; 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梁启超借此表达改良家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故D项错误。,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