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 桥之美》赛课导学案_9.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24848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 桥之美》赛课导学案_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 桥之美》赛课导学案_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 桥之美》赛课导学案_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 桥之美》赛课导学案_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 桥之美》赛课导学案_9.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桥之美教案教材分析: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罗贯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换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1、 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教学方法1、 朗读法2、 美句赏析法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查阅有关“桥”的诗词。老师:查阅桥的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俗话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看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桥。(放幻灯片)解说1:悬挂两端的铁索桥解说2:雄伟的长江大桥解说3:美观、具有现代感的

3、桥解说4:古代诗人笔下的桥解说5:现代诗人徐志摩留恋的康桥解说6:接下来我们欣赏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画中的虹桥总之形形色色的桥给了我们很多的美感,这些美感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现代画家吴冠中先生眼中的“桥之美”。(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 (三)、上课内容1.基础整合解说:我们在欣赏桥之美的同时,先要关注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答案: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

4、柳下的石桥;水天之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联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一幅画?(放幻灯片)3.再读课文,赏析桥之美解说1:乌镇苇丛上的石桥(石桥与苇丛配合显得疏朗开阔)解说2:江南乡间的石桥(石桥与细柳配合显得和谐统一)解说3:苏州的宝带桥(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了单调感)解说4:云贵风雨桥和飞瀑流泉解说5:画中桥和集市人物解说6:金沙江铁索桥 解说7:小桥和庄稼地4. 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块、线、面的搭配景物之间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富有变化不仅适用于欣赏桥之美,而且作为通用原则,适用于其它审美活动。5.研读课文 体味语言(1)思考:赏析4、

5、5段。主要运用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举例说明。(2)美 句 欣 赏w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w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w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早春天气,江南乡间

6、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w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

7、。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w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6. 拓展延伸比较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w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他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点明在画家眼中桥美在何处,随后又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w 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比较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的时候,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四)、课后作业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