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50144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语文课文的学习,会让你的视野更加开阔。下面是 网络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 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文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 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

2、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1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

3、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 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同步练习题: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A. 属( ) 文 邓骘 ( ) B. 逾侈 ( ) 璇( ) 玑C.驿( ) 站 河间相 ( ) D. 骸( ) 骨 蟾( ) 蜍( )2.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同(

4、)(2)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 )同( )(3) 子墨衰绖 (dié) ,梁弘御戎 ( )同( )(4) 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 ( )同( )(5) 府吏见丁宁 ( )同( )3.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2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E.(汲黯 )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4.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 君何以知燕王(7)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8) 求人可使报秦者(9)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 甚矣,汲黯戆 (zhuàng)也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 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 题。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

6、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 往还如是。3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 ?”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 ?”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

7、年卒,追赠镇东将军。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 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 使者。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8. 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 大人清白,不审

8、于何得此绢。 (2)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3) 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 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A.(1) 与(2) 相同, (3) 与(4) 不同4B.(1) 与(2) 相同, (3) 与(4) 也相同C.(1) 与(2) 不同, (3) 与(4) 相同D.(1) 与(2) 不同, (3) 与(4) 也不同9.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食毕,复随旅进道 ;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

9、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10.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 B. C. D.11.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5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

10、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 ,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参考译文: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亲,父亲赐一匹绢作他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

11、,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6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 “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 ”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