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细菌.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63306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细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细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细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细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细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 .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2 .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课前准备1 .学生:查阅、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从家中拿来腐烂、生霉的面包和水果,采集带 有根瘤的豆科植物及地衣等。2 .教师:与课本教材内容相关的动植物

2、标本,人体患病的图片,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CAI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细菌和真菌 作为分解者 参与物质循 环细菌和真菌 引起动植物 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 与动植物共技能训练思考并回答: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各小组的同学们展开讨论并作出各种设 想。小组的学生代表回答:自然界中就可 能会出现动植物的遗体堆积如山,人们就 会没后了生存的空间。或许我们找不到立 足之地。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 之上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 作用。讨论之后回 答: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 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 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 收和利用,进而制造

3、有机物。细菌和真菌 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 重要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腐烂、生霉的水果和面包边观看课件,并结合教材第 67页讨论 题2,积极讨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讨论后回答:细菌和真菌以水果和面包为 营养源,靠分解水果和面包中的有机物获 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面包生霉。 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请同学们回忆:哪些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非常正确,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在生物圈中,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 一个什么状况?是的,如果没有细菌和真 菌,我们生活的这样一个世界将会是一个 不堪设想的局面。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 界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亡起 来

4、探讨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观察与思考”的有关内容一 讨论真菌和细菌是怎样促进物质循环的?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事实上自然界中的动 植物生活得如此之好,这与细菌和真菌的 分解作用是分/、开的。就 是因为它们对物 质的有效分解,促进物质的循环,我们生 活的世界才如此美好。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细菌和真菌使水果和面 包腐烂、生霉。它们与水果和面包的关系 是怎样的?(出示 CAI课件,展示真菌、 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回答得较全面,细菌和真菌通过对水果、 面包的分解作用,最终把它们分解成水、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3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试图分析某种疾 卜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k看课件展示的内容,感

5、到触目惊心。加癣是种皮肤传染病,患者的脚奇痒,起 k疱、脱皮、溃烂。卜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用具分 k,保持皮肤干燥等。进一步感到震惊。,想到小小细菌和真菌对人的危害如此之 卜。,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例如用抗生 ,治疗很多种疾病。并展示收集的一些抗 k素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 卜红霉素、金霉素等。卜真听讲,思考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上照医嘱。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小组进行讨论。r解利用细菌和真菌防治农业害虫的益卜、优点及防治过程。M分同学回答: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同时 ,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有 卜于环境保护。,看实物边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说明,并 卜极思考。卜

6、图解释: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卜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卜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 ,与植物共生。根瘤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 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 ,提供有机物。卜组讨论回答:因为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 1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氮元素又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可 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小组讨论后回答:“生物固氮”比工业固氮 卜需要的能量少,而且这种能量来自植物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归根结底是来自太阳能。所以,根瘤菌不仅具有固氮效率高、不污染环境等特点,而且具有成本氐、收益高的优点。卜

7、读教材并思考后回答:细菌和真菌共生 卜动物体内有助于分解纤维素,而动物又 .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通过前面的观察、讨论,请同学们想一想 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与动植物 和人有什么关系呢?展示真菌和细菌导致患病的 CAI课件。如 扁桃体炎、丹毒、足癣等。一边介绍病例的特征,一边介绍其危害和 防治方法。请同学介绍“脚癣”。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预防脚癣,如不穿别人 的鞋,去别人家不换鞋等。从上面情况看,细菌和真菌会导致动植物 和人类患病,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 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谈谈你的见解。归纳总结出有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 的。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药,

8、人体 会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 因、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只有合理用 药,才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 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 农业生产呢?(引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 答得很好,我们还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来 制造“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 春雷霉索”等。同学请看这是我们所熟悉的“豆科植物的 根瘤”、“地衣”,请问这是怎么形成的, 与 微生物有关系吗?解释得很清楚,同学们越得较仔细。基本 上清楚地衣和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怎样形成 的。请同学们把共生的概念总结出来,并 划在书上。这种共生关系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呢? 请问现在的工业生产氮肥的

9、能力水平较 高,为什么还要用“生物固氮”的方法来 提高土壤的肥力?前面谈到植物的共生,动物和人体内也有 共生的例子,那么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 们阅读教材第6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 作用,通过学习明白了它们对人和动植物 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我们应认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利用它们 为人类服务。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清楚了探人体内的也有大量的细菌,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益处。认真听讲,回忆细菌和真菌哪些方面对人和动植物功利,哪些方圆后害。先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小组 讨论、交流哪一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及其理由。选出最佳方案,说明理

10、由。问时,说 出其它两个方案不完善的道理。究的方法步骤,但怎样去评价实验方案也 是提局我们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卜面请 同学们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哪一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 分析每一个方案。教学过程设计1 .分析细菌 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们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2 .在CAI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3 .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4 .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 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

11、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5 .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6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 “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 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7 .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 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教学点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 况?”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

12、自然界中的作用,实 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 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 ,让学生知道细菌 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 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 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体现着新 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