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672579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例1在实验室内采用三种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选题目的:对某些相似或相近的物质的学习,比较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利用比较物质的性质找出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思路:鉴别CO和CO2,可根据两种气体的化学特征加以区别。CO2可使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溶液变红,而 CO不能使石蕊液变红。另外, CO可燃,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混浊。CO则不能。解答:方法一: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含有石蕊试液的水中。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则为CO2,不变色者为CO。CO2+H2O=H2CO3方法二: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

2、变混浊者为 CO2,不变者为CO。CO2+Ca(OH)2=CaCO3 +H2O方法三:分别收集两瓶纯净的CO2和CO,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气体能燃烧的是CO,木条熄灭的为 CO2。点燃 2CO+O22CO2启示:鉴别物质就是充分利用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来区别,要求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例2用CO和H2均可以还原氧化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先通气体,后加热氧化铜B.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气体C.加热氧化铜和通入气体同时进行D.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至冷却选题目的:重视实验操作,充分考虑物质的性质、实验的目的、实验的现象。从而达到 复习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思路:用氢气和一氧化碳还

3、原氧化铜, 需要考虑生成的铜能否观察到, 另为两种气体均 为可燃性气体,在实验时需要考虑操作不当, 会引起可燃气题的爆炸。 为了防止可燃性气体 与空气混合在加热的时候爆炸,开始实验时要先通入气体赶走试管内空气,再加热氧化铜。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新生成的铜在热的情况下被空气中氧气再次氧化,需继续通气体至冷却。但不同的是,一氧化碳有毒,开始通气体时就要在尾气处点燃掉或进行其它处理。解答:A、D例3: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12g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 充分反应后,再将所得到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可得沉淀多少克?思路分析:混合气体中CO通过热的氧化

4、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转化为CO2,所有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得沉淀CaCO3。根据质量守恒法,混合气体中的C全部进入CaCO3中,故有:CO和CO2 C CaCO31210012(1 60%)g xg解得x 40g启示:此题解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概念,即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守恒来解此题型,可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例4:除去CO中的CO2用什么方法好?选题角度:考查 CO、CO2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从化学原理看,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而CO不能,因此可用NaOH溶液吸收CO2 :CO2 2NaOHNa2CO3 H2O从操作可行性看:可通过装有 NaOH溶

5、液的洗气瓶(如下图)从生成的状态看:Na 2co 3与H2O为溶液,可与 CO气体分离。例5:将6.38 g某纯净的铁的氧化物,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被足量的石灰水完全吸收后,得到白色沉淀11 g。试通过计算求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选题角度:考查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思路分析:如果设 Fe的氧化物为FexOy,其式量为 M,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找出FexOy与CaCO3的关系式和关系量, 列比例式,可得M与y组成的不定方程。 再根据铁各种氧化物的组成,结合不定方程式进行讨论,确立该Fe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设该Fe的氧化

6、物化学式为 FexOy,其式量为M。根据:FexOy yCOxFe yCO 2CO2 Ca(OH)2 CaCO3H 2O则关系式FexOy yCO2 yCaCO3100 y6.38 g11 gM :100y 6.38g :11g根据铁的各种氧化物的组成进行如下讨论:(1)若是FeO,即y 1 ,式量=72,则M 58 1 58 72,所以FeO不成立。(2)若是 Fe2O3,即 y 3,式量=160,贝U M 58 3 174 160,所以 FezOs 不成立。(3)若是Fe3O4,即y 4 ,式量=232,则M 58 4 232,所以符合题意。启示:此类型题是在列出不定方程后,运用讨论法即试

7、探的方法来求解的,因为题目中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在化学中这也是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的方法,对培养我们辩证看问题,防止看问题孤立化和绝对化;这也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之一, 这样的题型今后在化学 知识不断增多后,还会经常碰到。例6: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 ,将上述试液加热煮沸后,现 象,原因,此实验结O选题目的:通过实验分析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一一一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碳酸,碳酸显酸 性。且酸性易分解。思路:考虑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生成物的酸碱性及生成的酸的特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酸,石蕊遇酸变为红色。 但由于碳酸不稳定, 遇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变为中性,故石蕊 恢复原色一一紫色

8、。解答:石蕊试液变红,红色消失,恢复紫色。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酸,酸遇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石蕊恢复紫色。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碳酸不稳定遇热 分解。启示:二氧化碳遇水反应的性质是本节重点知识,应强化。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化学实验现象反映了物质的化学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例7:有A、B、C、D四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怎 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 选题目的:边学习边比较,在比较中明确各物质的性质。区分不同物质一定要考虑各物质的性质,此过程就是复习过程。思路:从四种物质的性质入手,找出性质上的差异性,

9、利用某一类性质加以区别。解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种集气瓶中,木条依旧燃烧的是空气。 木条燃烧得更旺者为氧气。木条熄灭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取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使木条熄灭的两瓶气体中,振荡。石灰水变混浊的一瓶为二氧化碳。不变得为氮气。启示: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将物质区分开不是简单的知识复习,而是在比较中复习,在比较中掌握性质。例8 欲除去N2中的少量。2、H2、CO2和水蒸气等杂质,(内含H2、O2不在爆炸极限内)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石灰水 浓硫酸 灼热的氧化铜灼热的铜。顺序正确的是()A.B.C.D.选题目的:除去一种物质中含有的多种杂质时,需要多方面的仔细的考虑。首先是选

10、择除杂质;其次是排序,要考虑除杂后带来的新杂质。所有过程都是物质性质的复习过程,此类题可检查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灵活掌握情况。 思路:此题所给的试剂的作用分别为: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 浓硫酸除去水;灼热氧化铜用于除去氢气;灼热的铜用于除去氧气。产物是新杂质,需要除去的是:除去氢气后产生的水; 另外混合气通过石灰水后带出水蒸气需要用浓硫酸干燥。因此,除氢气、除二氧化碳需排在除水前。而除氢气需用干燥的试管,应排在二氧化碳前。氧气和氢气比较,将除氧气放在第一位最好,将通过氢气试管的水减少到最少。所以此题除杂顺序为 氧气 氢气二氧化碳水。既 解答:B 启示:此类题目所给选项有特点, 属排序题。解此类习题时

11、,可不逐一分析排序,关键是找“龙 头”或“凤尾”。所谓“龙头”、“凤尾”是指排序中的第一或最后一项。解题步骤,首先确 定第一项或最后一项。利用排除法进行排除。然后在余下的选项中进行比较筛选已确定答案。此题若抓住浓硫酸吸水应放在最后一步,就一步选到Bo为了准确无误,检验 B中前几项是否合理,如合理则更进一步确认答案为Bo例9: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呈 色,加热溶液又变成 ,原 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气体通入紫色的选题角度:考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石蕊是一种指示剂,它遇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石蕊试液中,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石蕊遇到酸变红色

12、,又由于碳酸不稳定, 受热时易分解,生成的 CO2气体逸出,故溶液又变成紫色。解答:应填入:红色;紫色;CO2 H2O H2CO3, H2CO3=H2O CO2启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反应,而且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例10:石灰浆抹墙壁,为了加速它硬化,一般采用室内放一个炭火炉,其原理为(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选题角度: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思路分析: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 Ca(OH)2,炭火炉中的碳在燃烧时,提供大量的CO2并放出热,CO2和Ca(OH) 2反应生成的较坚固的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故可加速石灰浆硬化。解答:反应方程式为:占燃

13、C 02CO 2 QC02 Ca(OH)2 CaCO3H20在第二个反应中,由于有水生成,所以开始放炭火炉时,墙面反而会潮湿。启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的方 法。例11:在含有14.8g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10g碳酸钙沉淀。求所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g?思路分析:在题目中虽然给出反应后生成沉淀物的质量,但考虑到反应物中过量物的 不同,可得到两个可能答案。(1)当14.8g Ca(OH)2为过量时,有:C02 Ca(OH) 2 CaCO3 H2044100x10gx 4.4g44 100解得x 10g即通入的CO2为4.4g。(2)当CO?为过量时,有:Ca(OH)2 C02 CaCO3H 20744410014.8gyx解得 x 20g y 8.8gCaCO3 CO2 H2O Ca(HCO3)210044(20 10)g z解得 z 4.4g即通入的 CO2 为: 8.8g 4.4g 13.2g启示:以上例子所考查的是知识点: CO 2 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采用多种题型对某一知识点的巩固, 正是将典型问题变换其题型的一种发散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