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673410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误区一: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不足围绕着在天津市新课改背景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正在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很多学校很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在我校, 各学科教师都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很多老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缺乏实质了解。 比如, 在某些优质课评选活动中, 组织者明确提出要在公开课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但有些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让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的水平上。

2、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 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不应因此而迷失方向。 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感官材料,从而弱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动感、 直观的材料来进行学习, 本来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课堂学习的便利和优越之处, 但过分依赖动感、 直观的学习材料并形成思维上的惰性, 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 学生通过形象材料来学习,追求的应是思维学习、 高级学习和抽象学习,而不仅仅是感官学习、直观学习。例如,在高中物理“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教学中,若仅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只能得到直观的、 平面的感受,难以获得切身的体

3、验。只有让学生动手测量,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避免在实际使用时出现错误。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教育时尚”,而不顾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将信息技术神化了。 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是非常欠妥的,是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的。 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具有很多优势, 但也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就必须每节课、 每门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 需要用时才用, 不需用时就不要滥用,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误区二:重精品型课件,轻实用型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件是教师都很熟悉的词汇了, 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软件也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随着对教学软件重视程度

4、的提高及各级各类软件评选活动的增多,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软件, 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 于是出现了有评选活动时, 学校集中几个教师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制作开发精品软件参评, 这个软件几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我们认为教学实用型软件应该成为课堂中教学中的主流。 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 只有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 对于教学软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 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误区三:全程播放的课件使教师成了电影放映

5、员一些年轻教师在做公开课时只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忽视传统媒体的运用。 一些课件,大多是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同学们再见”全程播放,学生45 分钟面对着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效的“机灌”,教师在课堂上用鼠标、键盘代替了讲授,教师成了单纯的放映员。 在实践教学中, 课件的使用要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 有可能只使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多媒体, 或只是需要时才用一下。 课件是绝对不能代替教师富有人情味的亲切话语的,不能忽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始终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教师的精心设问、 师生间的对话; 教师的板书, 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表达等,不能忽视黑板的使用。能传统媒

6、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多媒体课件!强调用信息技术媒体支撑现代教学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 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不是万能的, 各种教学媒体很难相互取代, 但可以相互补充。 信息技术媒体的广泛应用确实对传统的教学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 迅捷的特点,特别是网络技术以其资源的多样性、 通讯的实时性、 数据的共享性等优势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一切教学媒体, 在实际教学中, 部分教师不论上什么类型的课, 不论哪节课都机械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或都设计网络课, 全盘否定了其他教学资源的作用, 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可以说信息技术资源以其独特的

7、优势在学科教学中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但从教学媒体角度看, 它并不是唯一的。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各种教学资源的效能,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误区四:绝对不能用课件模拟实验完全替代实物实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物理教学过程也是以物理现象为研究基点 ,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理解和掌握, 要依靠对物理现象的感知。 由于物理实验条件的限制 , 某些物理实验根本无法完成, 学生不能获得完整的感性材料, 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 从而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 , 利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实物难以操作的实验, 的确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现代物理的教学中 , 存在一些高难技术和有危险性的物理实验, 这些

8、实验不适于或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演示。 例如各种高能加速器、 原子反应堆、 核裂变与聚变等, 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完整、 安全地呈现在屏幕上, 从而起到拓展和超越物理时空的作用 ,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 ,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物理课堂教学 , 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 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 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 有序的演化过程,能把物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 , 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性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 , 从

9、而降低了教学难度 , 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 ,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它既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起点 , 又是物理知识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这一升华过程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培养途径。因此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 , 凡是通过努力能让学生动手做的 , 必须让学生亲手做。这样一来, 学生的实验能力、 动手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笔者曾听过一节校内公开课 “欧姆定律”,这节课揭示的是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规律 , 课上教师使用了这样的课件 : 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打出实物图 , 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得到相应的阻值, 计算出相应的电压、 电流值 , 并在图中的

10、电压表和电流表上显示出来, 利用这样的课件来进行演示讲解显得方便、 简捷、 正确 , 而且外观精致, 但是同时也失去了物理实验的全部特点和演示、 验证的功能 , 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动画。 这样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 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科学性产生怀疑。总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我们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 艰辛的过程, 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懈追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少走弯路,切合实际地把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更科学、更有效的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我校全体教师将继续挖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深层次的问题, 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