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74542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一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历程中的观点代表人物和时间具体内容提出模型的主要依据古典原子论公元前5 世纪 古希腊物质由极小的称为 “原子” 的微粒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近代原子论19 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化学元素均由 不可再生 的微粒构家和化学家 道尔顿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葡萄干面包模型1903年英国科学家汤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电子的发现姆孙整个原子的 球形体内 ,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卢瑟福的很小的原子核 和在它周围运动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分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析壳层模

2、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波尔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电子云模型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家薛定谔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跟一般物体不同,它没有 明确的 轨道。二放射性实验本质性质辐射氦核流带正电,穿透性弱辐射电子流带负电,穿透性强射线电磁波呈电中性,穿透性很强# 结论: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可以再分为 带正电的粒子与带负电的电子 .三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1 原子的构成与结构示意图1)微粒间的关系3)四决定A. 质子数B. 质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 近似值a. 质子数 - 决定元素的种类和“位置”b.中

3、子数 - 决定原子的物性和质量数C.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D.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电荷数c. 价电子 -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d. 质量数 - 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 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均为稳定结构)2. 同位素1)含义:具有 相同质子数 和不同中子数 的同一种元素 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性质: a、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不同,化学性质 相同b 、在天然 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率(丰度) 不变3 元素的相

4、对原子质量对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 计算而得的平均值。?= ? ?% + ? ?% + ?%?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 ?%是?各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4 十字相乘法算丰度元素 A 有两种天然同位素XA 、YA, 参考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 估算 XA , YA 的丰度 .XB-YBYX-BXA 的丰度 = (B-Y)/(X -Y), YA 的丰度= (B-Y)/(X -Y)四核外电子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宏观的运动规律:a. 可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精确位置b. 有运

5、动轨迹,即 固定轨道2)电子的运动规律a. 无法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准确位置b. 不能确定其运动轨迹,即没有确定轨道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A. 各电子层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 n 2B. 最外层不超过8 个电子( K 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 个)当最外层达到8 个( K 层为 2 ),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稳定结构C. 次外层不超过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个电子如:M 层不是最外层最多可排18 个电子 ;M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 个电子。总结:电子总是由里向外依次排布(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了才依次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3 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 )稀有气体元素不活泼性:稀

6、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排满( He2 个),处于 8 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2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得失电子金属元素原子比 较少 (不稳定易得电子4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8 个 ( He 2稳定结构一般不参加反应个)4 电子式1 )离子的电子式a、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它们的离子符号如:Na + 、Mg2+ 、Al 3+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b 、阴离子的电子式:加“ ”右上角标出电荷数2 )化合物的电子式: 相同的不能合并5.四个量子数1电子层(主量子数n )-电子层数:电子层序数( n)符号离核电子能量按电子离核

7、的远近,能量高低划123456KLMNOP近低分成不同区域。7Q远高2亚层(角量子数l,能级)1 )符号:s, p ,d ,f2 )意义: a. 确定原子轨道形状b.和电子层 n 共同决定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大小(确定能级)规律 :每层的能级数值(亚层数)= 电子层数3. 伸展方向(磁量子数 m )- 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 轨道的数目 )1)规律: a. s 轨道是球形对称的,所以只有1 个轨道b. p 轨道在空间上有 x、y 、z 三个伸展方向,所以 p 轨道包括 pX 、p Y 、p Z 3 个轨道;c. d 轨道有 5个伸展方向(5 个轨道); f 轨道有 7个伸展方向( 7 个

8、轨道)4自旋量子数( m S) -表示电子自旋方向 ,通常用 “”和“”表示。所以 , 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 要用四个量子数 : n, l, m , mS .5. 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1)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np nd nf2)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2s 3s 4s 3)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 x 2p y2p z电子层,亚层和伸展方向表明了:A. 轨道能量高低 ( 电子层的数目 , 电子距离核的远近 );B. 轨道的形状C. 轨道在空间分布的方向结论: 利用三个量子数可以描述一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即可将一个原子轨道描述出来.原子

9、轨道能量顺序图:五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处于能量最低状态下的原子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大原则 :a. 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的排布要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以形成稳定结构。b.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c. 洪特规则: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的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a. 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过于繁琐,可以把内层电子达到 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以相应 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如:Na:1s 2 2s

10、2 2p 6 3s 1 或 Na:Ne3s1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一氯碱工业的基础反应电解饱和食盐水1 )反应原理: 2NaCl + 2H2O =通电 = 2NaOH + H2 + Cl 22 )反应产物及检验:A 阴极上产生氢气。收集阴极上产生的 无色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用 干燥的 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烧杯上有小水珠凝结。(或爆鸣法)B阳极上产生氯气。 收集阳极上产生的 黄绿色 气体,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白色) 检验该气体, 观察到试纸变蓝,这是由于 析出单质碘遇到淀粉而变蓝。其反应为: Cl 2 + 2KI =2 KCl + I2C在阴极周围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这表明在阴极区生

11、成NaOH ,而使酚酞变红。食盐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交换膜1、生产设备名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阳极:金属钛网 ( 涂钛钌氧化物 )阴极:碳钢网 ( 有镍涂层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单向 通过,把电解槽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2、离子交换膜的作用:(1) 防止氯气和氢气混合而引起爆炸(2) 避免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影响氢氧化钠的产量二粗盐提纯1 、提纯原理:1).对难溶性杂质(泥沙等 ):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除去。2) .对可溶性杂质(MgCl2 、MgSO4、 CaCl 2等):可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而除去。添加除杂试剂

12、及顺序:(1)BaCl2(2)Na2CO 3(3)NaOH(4) 过滤后加HCl除杂规则:1 ).不引入新杂质2 ).加入试剂必须过量3 ).新引入的杂质必须通过后面所加试剂加以除去。4 ).操作简单易分离5 ).主要物质的量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2、粗盐提纯操作中的原理及注意点1). 为什么 10g 粗盐量取约 30ml水溶解?常温下, S(NaCl )= 36g/100g水,其饱和溶液中? ?%= ?.?%NaCl 的质量分数 = ?+?10g 粗盐溶液溶解在 30g 水中,质量分数约25% ,接近饱和,使下步操作(蒸发)容易进行。2).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1 )滤纸紧

13、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 )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 )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 )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 )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3). 蒸发操作中要注意:蒸发皿外壁干燥,内壁干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火焰加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蒸发到即将干时停止加热。4). 洗涤过程用少量 蒸馏水洗去可能含有的少量氯化钾 等可溶性杂质。操作:向漏斗中加水至恰好没过固体 ,静置过滤。重复 2-3 次。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蒸发法、电渗析法、冷冻法。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l , N

14、a , Mg , S , Ca , K为了使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含杂质较少,又能析出大量的氯化钠,实际生产中海水的密度应控制在1.21-1.26 (g/mL)范围内。三氯化氢,盐酸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氯化氢1 )氯化氢和盐酸的性质氯化氢是 无色有刺激性 的气体,构成的微粒是氯化氢分子,易溶于水。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盐酸中含有H + ,Cl -及微量的OH -,还有水分子。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雾。2)氯化氢的制法及原理A. 工业制法: H2 + Cl 2 = 点燃 = 2HCl (火焰苍白色 )原理: A. 氯气在 过量的氢气 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冷却后被水吸收即得

15、盐酸。B. 过量氯气与氯化氢难以分离但氢气易从氯化氢中分离原因: 氯气有毒 ,被过量的氢气所包围,使氯气得到充分反应,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 制取氯气的成本较昂贵,不宜浪费。B .实验室制法:NaCl(s)+ H2 SO4 (浓 )=微热 = NaHSO4 + HCl* 若再加强热: NaCl + NaHSO* 若开始就加强热: 2NaCl(s) + H4 =强热 = Na2 SO4 + HCl2SO4 ( 浓 )= =强热= Na2SO4+ 2HCl制取规则: 强酸制弱酸(通常)高沸点 (难挥发 ) 酸制低沸点 (易挥发 )酸3 )氯化氢与盐酸的区别氯化氢 HCl(g)纯净物盐酸 HCl(l)

16、混合物存在 HCl 分子 ( 无 H + 、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无酸的通性不导电,是电解质存在 H + 、Cl -、H 2O ( 无子)无色溶液能与水互溶具有酸的通性导电,不是电解质HCl分# 喷泉实验 (负压喷泉)原理:烧瓶内气体易溶于烧杯内液体,使瓶内压强骤减 ,与外界大气压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就可将液体压入烧瓶内。条件: 1. 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较大2. 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如果喷泉实验失败了,可能的原因是:a. 收集气体的烧瓶不干燥。b. 胶头滴管挤入烧瓶内的水太少。c. 塞子或胶管漏气 .d. 导管太长。# 气体发生装置气体类型气体发生装置注意事项O 2 ,

17、NH 3固固加热型(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等(2)试管夹夹在试管的 中上部(3)药品应 平铺 于试管底部(4)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5)实验开始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6)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H 2,CO2 等固液不加热型或液液不加热型(启普发生器不能是粉末 状)(1) 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 与液体在 不 加 热 条 件 下制 取 难 溶 于水 的 气 体如CO 2 、H2(2) 简易装置则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下制取气的反应(3) 操作时应注意:a.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 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HCl ,Cl 2 等固液加热或液液加热(1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 )加热时要 预热

18、,受热均匀(3 )加热易暴沸的混合物时要加碎石,防暴沸# 气体收集装置1 )排空气法:空气向上排空气法空气向下排空气法2 )排液法:排水法 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排溶液法 气体能溶于水,但难溶于某溶液中3 )具塞集气法:适合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气体的净化装置气体的净化除去杂质气体和水蒸气洗气瓶:选用试剂是液体不加热型干燥管, U 形管:选用试剂是固体不加热型石英玻璃管:选用试剂是固体加热型常见的干燥剂: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P2 O 5、硅胶等)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 如碱石灰、生石灰、固体NaOH等)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Cl 2 。有氧化性的干燥剂(如浓硫酸)不能干燥有还

19、原性气体(如H2 S、HI 等)。常见干燥剂及使用装置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装置常见干燥剂浓硫酸无水 CaCl 2碱石灰可干燥气体H 2 ,O 2,Cl 2 ,SO 2 ,Cl 2,HCl,SOH 2,O 2, N 2 ,CH 4,O 2 ,CO,N 2, C2,H 2 ,NH 3H 4, H 20CO,N 2,CH 4,H 2 0不可干燥气体H 2 S,NH 3,HNH 3HX,H 2 S,SO2 ,CBr,HI,C 2H 4O 2,NO 2 , Cl 2# 除尾气装置1 、 燃烧法如 CH 4、 C2 H4 、C2 H 2 、H 2、CO 等。2 、碱液吸收法如 Cl 2、 H 2 S、 C

20、O2 、SO2 、NO 2、 NO 等。3、水溶解法如 HCl 、NH 3 等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装置由四部分组成: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洗气和干燥 )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四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如酸,碱,盐在溶液中(或 熔融状态)能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表示酸,碱,盐电离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点:A 箭头的左边写电解质如酸,碱,盐的化学式。B. 箭头的右边写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注意离子符号一定要书写正确。C. 阳离子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带负电荷总数的绝对值相同。如: H 2 SO4 = 2H+ + SO 4 2 - ; Ba(OH)

21、 2 = Ba2 + 2OH -五氯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 体积水大约能够溶解2 体积氯气 ,易液化,有毒。2)化学性质:氯气性质很活泼 ,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 Au外),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A 氯气与金属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盐,且由于氯气的氧化性 较强,具有多种价态的金属在产物中呈 高价态 ,如铁、铜等。2 Na + Cl2 =点燃 = 2 NaCl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晶体。2 Fe + 3 Cl2 = 点燃 = 2 FeCl3现象:铁在氯气中燃烧,

22、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棕色 的烟。溶于水生成 棕黄色 溶液。Cu +Cl2 = 点燃 =CuCl 2现象:铜在氯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棕黄色 的烟。溶于水生成蓝绿色溶液。B氯气与非金属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能与氢气、磷等非金属反应,但不能与氧气、碳等直接化合。H 2+Cl 2 = 点燃 =2 HCl现象: H2 在 Cl 2 中安静燃烧,发出 苍白色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瓶口有白雾 。H 2+Cl 2 = 光照 =2 HCl现象: H2 和 Cl 2 的混合气体,光照发生爆炸。C氯气与水反应:溶于水的氯气有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漂白有机色素且有消毒能力,见光易分解

23、,不稳定。Cl 2 + H 2 OHCl + HClO现象:湿色布遇干燥氯气褪色,干色布遇干燥氯气不褪色。# 液氯和氯水的组成作用及区分氯气在加压或冷却时变为液氯,由Cl2 分子构成 ,具有氯水是氯气溶于水所形成的混合物,在氯水中有多种微粒Cl2 的化学性质 。(三分四离):H2 O , Cl2, HClO , Cl ,ClO , H + ,OH 由于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此氯水具有多方面的性质:氯气中含有的微粒Cl 2HClO相关的化学性质较强的氧化性,能和金属、非金属直接反应能与NaBr 、KI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等。强氧化性,弱酸性,不稳定,遇光易分解(2 HClO2 HCl + O2 )

24、 ,能使有机色质褪色,灭杀水中的细菌等。H +具有酸的性质。Cl 能与 AgNO3 反应生成AgCl沉淀等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对比: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成分Cl 2 、H 2O 、HClO H + 、Cl 、ClO 、H 2O 、 H + 、Cl OH 性质石蕊先变红后褪色变红AgNO 3 溶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液#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A.原理: MnO 2 + 4 HCl = MnCl2 + Cl 2 +2 H2 OB.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C. 检验: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色在反应中 MnO 2 作氧化剂 ,浓盐酸是还原剂 (稀盐酸不能反应) ,属于固 -液加热型反应,

25、因此发生装置和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六漂粉精,漂白粉和漂白作用1)制取: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粉精2 Cl 2 + 2 Ca(OH)2= CaCl2 + Ca(ClO)2 + 2 H2 O漂粉精的 主要成分 是 Ca(ClO) 2,含有少量Ca(OH) 2 , CaCl 2 等杂质。2 )漂粉精的漂白和消毒作用Ca(ClO) 2+ 2HCl = CaCl2 + 2HClO漂粉精的水溶液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空气中的CO2 跟 Ca(ClO)2 水溶液反应,释放出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起消毒作用。Ca(ClO) 2+ 2 CO 2

26、+ 2 H 2 O = Ca(HCO3 )2 + 2 HClO七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 我们把 1 mol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指特定的条件( 标准状况 ,即 0 和 101KPa )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在室温和Vm 表示。Vm 的单位为 L/mol ,22 . 4 L/mol101KPa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 4 L。是1 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A. 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分子的多少B .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决定于气体的温度与压强 (在同温同压 下,各种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基本相等)C .气体分子大小: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气体分子间距离的?,所以 气体分子大小基本不

27、影响气体体积大小。?2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三同定一同)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推知:A. 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B. 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C.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不同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D. 同温同压同体积时,不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他们的摩尔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3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A. 已知混合气体的质量( m 总 )和物质的量( n 总 ),则 ? = ?总 / ?总 。B.已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则 ?= ?(?/

28、?).?(?/?)C. 对于多组分混合气体:设 ?,?, , ?为各组成的摩尔质量;设 ?,?, , ?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为各组成的体积;设? ,? , ? 为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则:?,?, , ?,?,?=?,?, , ?总总例如:干燥空气的体积百分含量是:N 2 为 78% ,O 2 为 21% , Ar 约为 1% ,则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 ?(? ?)?%+ ?(?)?% ?/?八卤素的性质递变和特性1 )原子结构相似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个,易得 1 个电子形成八电子的稳定结构。原子结构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29、2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分子式F2Cl 2Br 2I2物常温下颜色, 状态淡黄绿色气体绿黄色气体,易液化深棕红色液体,易挥发紫黑色固体理溶解性极易溶于水能溶于水(1:2 . 5 )能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性熔点,沸点逐步升高质密度(标准状况)1. 6 9 6 g L-13 . 214g L-13 .119g cm -14 .9 3 0g cm -1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单质分子式与 反应条件和程度氧化气学 反性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质 与金属反应F2Cl 2Br 2I2氟气一般是不能跟氧气, 氮气发光照时剧烈反应且高温条件下较持续加热慢慢化生反应的,因为氟跟氧的

30、非金属爆炸慢反应合,同时生成物又性很接近不断分解成反应物越来越不稳定同所有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除金,银,铂外),有时需要加热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与水反应4 F+2H 2 O = 4HF+O 2Cl 2 + H 2 OHCl +反应比氯气慢只是很微弱的反应(氟比氧夺取电子的能力强)HClO与碱反应卤素单质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卤化银(除 AgF 外)都难溶于水和酸性溶液4 )溴和碘的特性a. 溴的特殊性液溴极易挥发,所以要保存在棕色瓶中,表面覆盖一层水,且液溴会使橡胶老化,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 。溴单质的四氯化碳层显橙色B碘的特

31、殊性AgI 可用于人工降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碘易升华5 )Cl = ,Br = ,I= 的检验ACl = 的检验方法一:向被测液中加入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白色沉淀,证明被测液中含有氯离子。B. Br = 的检验方法一:向被测液中加入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淡黄色沉淀,证明被测液中含有溴离子。方法二:向被测溶液加入苯,再滴入氯水后震荡,在液体上层看到红棕色,证明被测液中含溴离子。C. I= 的检验方法一:向被测液中加入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黄色沉淀,证明被测液中含有碘离子。方法二:向被测溶液加入苯,再

32、滴入氯水后震荡,在液体上层看到紫红色,证明被测液中含碘离子。方法三:向被测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再滴入少量氯水,若溶液变蓝,证明被测液中含碘离子。九氧化还原反应1 )概念: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化反应还原性氧化产物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产物2 )规律: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恒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高氧低还中兼”规律(同一种元素而言)元素处于最高正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负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强大弱小”规律强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强于弱氧化剂,将其它元素氧化的价数越高;强

33、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强于弱还原剂,将其它元素还原的价数越低。7 、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规律:a、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b、根据微粒的结构特征进行判断: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微粒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半径大,微粒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性越强, 还原性越强, 相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相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地说,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具有最高价的元素只有氧化

34、性;化合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具有最低的元素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第三章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一化学键1)定义:物质中 直接相邻 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分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配位键a. 离子键:使 阴阳离子 结合成化合物的 静电作用成键微粒:阴阳离子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成键类型: 1. 活泼的金属元素 (IA ,II A )和 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VI A, VII A )之间的化合物。2.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3. 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离子)形成的盐.离子键的强弱及其意义: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有:离子的半径和电荷,即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就越强。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例如:r(Na + ) r(K + ) ,所以离子键 NaCl 较 KCl 强,熔点NaCl 比 KCl 高;又如 Al 2 O3 和 MgO,它们均由半径小、高电荷 (Al 3+、Mg 2+ 、O 2- ) 的离子构成,离子键很强,所以它们均为高熔点 物质,常用作耐火材料。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过程:b.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 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原子相互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