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687483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2.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第18课卓越的工程一、选择题1 .(2012 宜昌模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历史上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A.万里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大禹陵2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春C.商鞅D.李冰3 .(2011 泰安学业考试)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僮,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

2、郑国渠4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修建于隋唐时期由李冰父子主持建造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B.C.5 .下列工程中,属于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有 ()都江堰郑国渠万里长城灵渠A.B.C.D.6 . (2012 长沙模拟)虽然千年的历史风雨将秦长城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其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在当 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A.扩大秦朝疆域B.炫耀国威C.划定国界D.军事防御工程7 .郭沫若先生认为“(它)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是与

3、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如此高度评价的这个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三峡8 .秦始皇修筑的大型工程中,值得肯定的是()长城都江堰骊山陵墓 灵渠A.B.C.D.二、非选择题9 .识读下图,完成所列问题:战国一恭朝重要工程分布图(1)图中A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 ;图中B是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的图中秦长城西起 C: ,东至辽东;图中D是秦朝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 。(2)图中A项工程在修建上有何值得称颂的优点?(3)图中B项工程起到了什么作用?(4)简要说明长城在中外历史上的地位。(5)图中D项工程在当时为何而修建?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祗

4、在分水面嘴内江山 宝瓶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修建者是谁?(2)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是什么?材料二 图中人物主持修建的 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僮”,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 ,一直造福于民。(3)根据材料二,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指出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是什么地方?(4)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0年,该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三、活动探究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

5、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材料二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清杨鸾(1)材料一是对什么事件的评价?作者对这件事情是支持还是反对?从哪两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态(2)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和材料一中的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答案解析12 【解析】选Co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迁移能力。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化水害为水利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可以判断出是都江堰,主持修筑都江堰13 【解析】选D。捕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成都平原” 的是李冰。14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战国时期”、“岷江流域”、“成都平原”等信息可判断这一著名水利工 程

6、是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都江堰。15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可排除。故答案为D项。16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是秦朝建立后修建的。17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洪、东到辽东的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所以 D项符合题意。18 【解析】选Co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有效信 息“连接长江、珠江水系”可知这一水利工程是灵渠。19 【解析】选Co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而不是秦朝; 劳民伤财,是秦

7、始.皇暴政的表现。故选。20 【解析】本题是一道识图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图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 一秦朝重要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万里长城、灵渠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1)都江堰 郑国渠 临济 灵渠(2)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3)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4)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5)为保障粮食等物资的供应,满足战争需要。2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搜集整理历史有效信息和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图片即可得出答案;第(2)、(3)题要依据教材所学知识作答;第(4)题要进

8、行综合归纳。答案:(1)都江堰。李冰父子。(2)防洪灌溉。(3)影响: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僮”,因而获得“天府之国”之称。成都平原。(4)防洪和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2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理解能力。本题通过前人的诗歌及言论来评价对修建长 城的看法。由于七年级学生在古诗的理解方面可能存在欠缺,所以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抓住材料一中、“虚筑”等词可知作者对修

9、建长城持反对态的“虚筑防胡万里城”可知评价的是万里长城。从“苦苍生”度。再结合教材即可解答第 (1)题中的其他问题。抓住材料二中的“万世利”、“制中外”等,可知作者对长城的修建持赞成态度,作者认为修筑长城是造福万代的事情,内可以护卫自身统治,外可以抵御外族入侵。和材料一作者的观点不一样。在评价修建长城的事情上,只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围绕长城在历史 上的作用阐述即可。答案:(1)修建万里长城。反对。“秦皇何事苦苍生” “虚筑防胡万里城”。(2)清代杨鸾认为修建万里长城是造福万代的事情,内可以护.卫自身统治,外可以抵御外族入侵。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修筑长城是对天下民力的损耗,但在千秋万代之后,作用绵长,福泽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