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强化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鼓励全员参与事故隐患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风险与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报告内容第一条人的不安全行为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 .从业人员未穿戴或正确穿戴防护眼镜、耳塞、防尘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进行机械加工、焊接、喷漆等作业。2 .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擅自
2、调整生产线速度或设备参数,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行或安全风险增加。3 .管理人员忽视安全规定,允许未经过安全培训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冲压、切割等高风险作业。4 .员工在生产区域吸烟、使用手机等明火源,增加火灾风险。5 .管理层违章指挥,强制工人进行未经安全评估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作业。6 .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嬉戏打闹,分散注意力,忽视安全警告。第二条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针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设施设备,特别关注以下不安全状态:1 .冲压机床、注塑机等关键设备未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或装置失效。2 .电气线路老化、裸露,未定期检测和维护,存在触电风险。3 .喷漆车间通风系统不良,有害气体积聚,未设置
3、有效排气设施。4 .起重设备(如行车、叉车)未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存在坠落、碰撞风险。5 .安全防护网、栏杆等缺失或损坏,未有效隔离危险区域。6 .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等安全设备未按规定配置或定期检查,处于失效状态。7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故障频发,未及时修复,影响生产安全。8 .监控、报警系统被关闭或篡改数据,无法及时响应安全事件。第三条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针对作业环境,应重视以下不安全因素:1 .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导致物流、人流交叉,增加碰撞风险。2 .仓库堆放物品过高、不稳,存在倒塌风险。3 .涂装、电镀等有害作业区域未设置有效隔离,未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4 .进行吊装、动火等危险作业前,
4、未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安全措施。5 .作业现场照明不足,影响员工视线和操作安全。6 .噪声、振动等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第四条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在安全管理层面,重点关注以下问题:L未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2 .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执行不严,存在管理盲区。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缺失或效果不佳,员工安全意识淡薄。4 .未制定或未及时更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5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操作不规范。&将项目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增加安全风险。7 .违法转包、分包施工,外包作业安全管理混乱。8
5、 .安全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老旧,未及时更新换代。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事故隐患报告渠道的畅通,公司在安全管理部门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办公室,并开通微信小程序、电话热线、电子邮箱等多种线上报告途径,同时在公司内部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简化报告程序,让每位员工都清楚如何报告事故隐患。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查,并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第五章奖励机制第七条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公司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奖励基金,对报告事故隐患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具体奖励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奖
6、金、荣誉证书、晋升机会等。对于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员工,公司将给予特别重奖,并在公司内部广泛宣传表彰。第六章正向激励第八条公司加强对事故隐患报告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对在事故隐患报告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先及人员奖励、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第七章结果运用第九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会议,分析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情况,举一反三地研判现场管理、责任落实、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持续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第八章宣传引导第十条公司通过内部通讯、宣传栏、安全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
7、工作的宣传力度。具体措施包括:1 .制作宣传材料:编制并分发通俗易懂的事故隐患识别与报告手册,图文并茂地展示各类常见隐患及其危害,以及正确的报告流程。2 .安全教育培训:将事故隐患识别与报告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必修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员工对安全隐患的辨识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3 .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设立意见箱、在线平台等反馈渠道,定期收集、整理并回复员工的合理诉求,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4 .表彰先进典型:对于在事故隐患报告和整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通过内部通报、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公开表彰,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5
8、文化引领:将安全生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倡导“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安全理念,形成全员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维护安全的良好风尚。第九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组织进行宣贯培训,公司全体员工均需遵守,对于违反本制度,隐瞒不报或故意制造事故隐患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第十二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年对制度进行适宜性和有效性评审,每三年进行修订,确保其始终符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附表:L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6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7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
9、告登记表8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核:批准:第7页,共12页第8页,共12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9页,共12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0页,共12页第11页,共12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1 .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