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711799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肖振南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核心概念: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 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 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 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存在问题分析: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 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 忽视对问题的

2、精心设计和组织; 随心所欲地提问; 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1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三、课题研究的

3、内容(一)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 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 “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 有意识地、 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 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那么通过 “创设问题情境” 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4、。 因此, 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 ,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 ,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 技能的掌握, 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 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 奏出一曲耐人寻味, 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四、有效提问的策略面对教学内容, 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

5、习、 自主探究的问题呢?笔者以为, 教师首先提问时还要兼顾问题的广泛性和指向性, 提问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 又要紧紧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 引起学生的思考, 引起学生的探索;第三教师提问还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最后,还应适时、适度地使用探询性问题,用于澄清学生的回答,激发新信息,或重新调整回答,使之朝更有成效的方向扩展。1 、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 提出的问题不同, 教学效果肯定不同。 所以教师提问时,必须需要考虑提问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1 )提问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课堂提问

6、要难易适中,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如教学 “直线” 时, 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1 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2 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3 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4 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5 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6 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 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 一般来说前 3 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

7、于直接教学模式,后 3 种类型提问常用于接间教学模式。( 2 )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 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如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教4 条边、 4 个角及什么是对边、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 好“平行四边形” ,教师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生 1 :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生 2 :我认为是选4 根对边相等的小棒。上述教学中教师以 “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

8、么?” 这一问题作为导向, 激发学生的思考, 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 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2 、提问要兼顾广泛性和指向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 “大问题”首先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教学“时间和数学(一)”(北师大版第五册),在这节课里,教师创设了一个“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 月份

9、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学生情绪高涨。然后,教师提出“飞飞会想些什么呢?” 的问题, 提问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 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 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 因而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 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再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1.40 米。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学生

10、: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 最深处 1.6 米, 是浅处 1.2 米, 中间 1.4 米。教师: 1.4 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很显然教师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吗?”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 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 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 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 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 笔者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 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 “有一冒失鬼, 一看平均水深1.4 米, 自己身高 1.42 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3 、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

11、题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提出探询性问题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只有做到心中有教学目标,才能及时追问或补问。( 1 )使用探询性问题澄清对知识的理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 或者, 虽然答案是正确的, 但理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 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 如教学 “ 9 的减法” , 教师出示情景: “ 9 个气球,飞走了 5 个” ,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提出 “ 9-5=4 ” ,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 “这个算

12、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 9 表示气球的总个数, 5 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 4 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 ”通过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2)使用探询性问题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在得到一个至少是部分正确的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回答之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会算吗?学生:15-9=6学生:15-9=6学生:15-9=6如教学“十几减9 (8)” ,课的开始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问学生15-9 你10-9=11+5=6因为 15-5=1010-4=6因为 15-10=55+1=6但是对后续学习有帮助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课堂中没有生成, 这时教师可以补问 “能不能把

13、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来计算呢?” 然后由学生展开讨论、 交流,学生马上会说: “因为 6+9=15 ,所以 15-9=6 ”。通过补问,诱出了新的学习信息,使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 3 )使用探询性问题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讨论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学习问题设定新的情境。 如教学 “分数大小比较” 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之后,教师提出“现在有没有同学要说说其他分数的大小比较” ,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方向马上发生转变,进而自然地进入另一个知识点分子相 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建构阶段。4、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 1)使用的问题太复杂,语意模棱两可。( 2) 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

14、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 3)提问时心中无教学目标,不能肯定自已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 4)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作出回答。( 5)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 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只有心中有目标, 才能 “粗中有细” ,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只有心中有策略, 才能 “长袖善舞”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罗增儒,李文铭, 数学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张奠宙,李士 , 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年 11 月陆书环, 数学教育学概论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7 年-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