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模具制造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7184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版《模具制造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版《模具制造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5版《模具制造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5版《模具制造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5版《模具制造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具制造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一、目的及依据为强化我公司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鼓励全员参与事故隐患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风险与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二明确报告内容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及被派遣劳动者,结合公司特点,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L作业人员未穿戴或未正确穿戴

2、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割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机床操作或模具调试。2 .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未经许可擅自操作设备设施(如数控机床、冲床等),违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 .管理人员无视安全生产指令,强行要求员工违章作业,如超负荷使用设备、缩短设备检修周期等。4 .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未切断电源或未悬挂“正在维修,禁止合闸”警示牌,导致意外启动设备伤人。5 .未经安全培训的新员工直接参与生产作业,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6 .管理层擅自变更既定的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审批。(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模具加工设备未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紧急停止按钮或急停装置失效。2 .电气线路老化

3、裸露,未按规定进行绝缘处理或接地保护。3 .特种设备(如起重机械、压力容器)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仍在使用。4 .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网)缺失、损坏或未按要求安装,无法有效阻止伤害发生。5 .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配置不足、过期或失效,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缺失。6 .车间通风、除尘系统不完善,粉尘浓度超标,影响员工健康。7 .监测、报警系统(如烟雾报警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故障或未定期校准,无法及时预警。(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通道狭窄、堆放杂乱,影响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2 .动火作业未办理审批手续,未采取有效防火措施,未设置动火监护人。3 .吊装作业

4、未设置专人指挥,吊装带、吊钩等起重设备未定期检查维护。4 .临时用电线路乱拉乱接,未使用合格的电器元件和电缆,存在触电风险。5 .有限空间(如模具清洗池、设备内部)作业未进行气体检测,未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救援设施。6 .作业场所噪声、振动超标,未采取有效降噪减振措施。(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职责不清。2 .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未及时更新,无法适应生产实际。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缺失或执行不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制定或未定期演练,应急救援能力不足。5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证

5、书过期未复审。6 .将生产经营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7 .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现象,外包作业安全管理失控。8 .未按规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三、明晰报告途径在安全管理部门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办公室,负责受理员工的事故隐患报告。员工可通过线下向安全员报告,同时,公司开通微信小程序、专用电话热线、电子邮箱等多种线上报告途径,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布相关信息,确保员工清晰知晓“向谁报告、怎样报告”。四、认真核查整改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需及时与报告人员沟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属

6、实的,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应建立台账实行闭环管理,明确责任人、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消除。五、落实奖励资金公司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奖励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的员工。奖励形式包括现金奖励、表彰证书、晋升机会等,具体标准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六及时实施奖励公司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实行“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的奖励机制。一般而言,小隐患如个人防护用品的不规范使用、轻微设备故障等,给予口头表扬或小额度物质奖励;大隐患如重大设备缺陷、严重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等,则给予较大额度的现金奖励、表彰

7、证书,并在公司内部进行通报表扬,以资鼓励。具体标准将根据隐患的严重性、报告人的贡献程度及整改效果等因素综合评定。七、加强正向激励为确保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持续有效执行,公司加强对报告事故隐患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行为。同时,对于在事故隐患报告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公司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先、人员奖励、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倾斜,以此强化正向激励引导,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八、注重结果运用公司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深入剖析隐患产生的根源,举一反三地研判现场管理、责任落实、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

8、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分析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并落实针对性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良性循环。九强化宣传引导公司不断加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安全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事故隐患报告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奖励政策,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针对模具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和风险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对本岗位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的辨识能力,为事故隐患的内部报告和整改奠定坚实基础。十监督与评估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组织

9、进行宣贯培训,公司全体员工均需遵守,对于违反本制度,隐瞒不报或故意制造事故隐患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年对制度进行适宜性和有效性评审,每三年进行修订,确保其始终符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附表:1 .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

10、人员: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核:批准:第7页,共12页第8页,共12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9页,共12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页,共12页第11页,共12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1 .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第12页,共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