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719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我公司安全管理,鼓励全员参与事故隐患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风险与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报告内容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公司员工应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情况:(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物业服务人员未佩戴或未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2、如高空作业时未系安全带、维修电器时未穿戴绝缘手套、服务业主搬运物品时未穿防护手套等。2 .管理人员忽视安全规定,违章指挥员工进行危险作业,如擅自允许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特种设备。3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如私拉乱接电线、占用消防通道、遮挡消防设施等。4 .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检修或维护。5 .忽视安全教育培训,对新入职员工或转岗员工未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即安排上岗。6 .涉及业主安全的隐患未及时上报或处理,如发现公共区域存在安全隐患但未及时告知业主或采取措施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电梯、消防系统等关键设备未按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标识不清。2 .安全设备(如消防泵、应急照明灯)

3、设计、安装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存在缺陷未及时修复。3 .未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如消防栓无水、灭火器过期未更换。4 .监控系统、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故障未及时修复,导致监控盲区或报警失效。5 .擅自改动或破坏安全设备,如擅自拆除防火安全门、封堵逃生通道。6 .篡改、隐瞒、销毁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如伪造设备检测记录。7 .未建立设备台账或设备档案管理不善,导致设备状态不明。8 .特种设备(如电梯、锅炉)未按规定进行年检或存在超期服役现象。9 .公共区域建筑物外墙、广告牌等脱落掉落,未及时检维护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物业服务区域未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或许可,如擅自改变物业用途

4、或进行违法建设。2 .对公共区域(如楼道、停车场)的风险评估不足,未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3 .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未落实安全措施。4 .地下室、配电房等关键区域未设置有效的防水、防潮、防火措施。5 .物业服务区域内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未采取妥善的存储和管理措施。6 .公共设施(如游泳池、儿童游乐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未设置安全警示或采取防护措施。7 .物业区域内通道不畅,影响紧急疏散和救援。8 .对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不足,未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按规定建立并执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5、生产责任不明确。2 .未制定或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不落实,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4 .未制定或未及时更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开展应急演练。5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未复审。6 .将物业服务项目违规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7 .违法发包转包、作业管理混乱:将仓储业务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未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或未履行现场监督检查职责。涉及交叉作业的,未统一履行现场综合管理、协调的。鼓励员工在报告事故隐患的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以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三条为确保员工能够

6、便捷地报告事故隐患,公司在物业服务处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办公室,并开通多种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安全员或部门经理报告隐患。2 .微信群:员工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上报隐患信息。3 .电话报告:设立专门的隐患报告热线,员工可通过电话直接报告。4 .电子邮箱:设立专用邮箱,接收员工提交的隐患报告邮件。公司在显著位置公示以上报告途径,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清楚了解如何报告隐患。第四章核查与整改第四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公司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核查与整改:1 .及时沟通: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与报告人员沟通,了解隐患详情。2 .组织核查:成立专项小组对隐患进行现场核查,确认隐患的真实性和严

7、重程度。3 .立即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4 .闭环管理:对重大事故隐患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建立详细的隐患台账,实行闭环管理,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所需资金、完成期限以及应急预案,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最终解决。5 .跟踪监督:对整改过程进行持续跟踪监督,确保整改措施按计划推进,并在整改完成后组织复查验收,确保隐患彻底消除。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五条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奖励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和奖励在事故隐患排查报告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第六条奖励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奖励:根据隐患的严重程

8、度、影响范围及整改效果,给予报告人一定的现金奖励或等值物品(小型便携式灭火器、安全头盔、灭火毯等)。2 .精神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在公司内部进行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年度评优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3 .晋升机会:对于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持续表现优异的员工,公司在晋升、调岗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第七条奖励实施1 .分类奖励:小隐患(如个别安全标识缺失、轻微设备故障等)给予小额奖励;大隐患(如重大安全设施失效、严重违规操作等)给予大额奖励,并可能额外授予荣誉称号。2 .及时兑现:公司对确认有效的隐患报告,及时审核并兑现奖励,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第六章加强正向激励第八条公司积极保护报告事故

9、隐患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不因报告隐患而遭受打击报复或其他不利待遇。第九条对在事故隐患报告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公司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先、人员奖励及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强化正向激励效应。第七章注重结果运用第十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会议,深入分析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案例,举一反三,研判现场管理、责任落实、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第八章强化宣传引导第十一条公司加强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内部通讯、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提高员工对事故隐患报告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

10、愿和能力。第十二条公司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涵盖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提升员工对本公司、本岗位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的辨识能力,促进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第九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公司全体员工均需遵守,对于违反本制度,隐瞒不报或故意制造事故隐患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第十四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年对制度进行适宜性和有效性评审,每三年进行修订,确保其始终符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附表:L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

11、记表4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核:批准:第8页,共13页第9页,共13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10页,共13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1页,共13页第12页,共13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1 .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第13页,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