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42791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 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 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 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

2、独厚的作用。解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 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 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 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二、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课标的“文眼”,在语文 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 养。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 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

3、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 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巢 宗祺教授明确说明,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 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 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课标在总目标中所列的 10条要求,就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解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什么差别?“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素养”一词,现代

4、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 常修习培养”,也就是说,“素养”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对于“修养”,现代 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 的解释为: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从上述工具书关于“能力”和“素养”的解释来看:“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 的条件),重在“功用性”。“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 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能力”包含在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中。(二)、 正确把

5、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做好:发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生活 和实践中学习语文,加强对语言的感性把握,根据汉语、汉字自身特点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这一方面主要是从语文课程的内 容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来看的。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相比,语文课程的内容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 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 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 感受,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学 不仅要重

6、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 的理解。还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和多元的反应。2.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方面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 施过程来谈的。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 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 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 系的通道。3.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一方面是从汉语言 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的。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 性、意会性和信息冗余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 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感悟,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为实现语文课程的目的提供必要的保 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