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55118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形结合 探索定值一、数形结合,探索思路例1 已知抛物线y=x2+kx+1与x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顶点为C,且ACB=90,试求如何平移此抛物线使其ACB=60。 分析很多同学对这道题感到比较生疏,一是有的已知条件,如ACB=90意味着什么?怎样入手解?二是平移后使ACB=60,又意味着什么?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画图观察一下。草图如图所示,可看到由于抛物线的对称性,ACB=90就意味着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就是说,斜边AB上的高CD等于斜边AB的一半,而AB的长等于这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CD的长则是顶点C纵坐标的绝对值。于是可以列出方程,求得k的值:设A、B两点横坐标分别为x1

2、、x2,则它们是方程x2+kx+1=0的两个相异的实数根,那么有于是AB=|x2-x1|=又设顶点C的坐标为(x0,y0),应用顶点坐标公式,有y0=,CD=|y0|。那么条件CD=AB就是如下方程: |x1-x2|=|y0|,即 (k2-40)。 (k2-4)2-4(k2-4)=0, (k2-4)(k2-8)=0。 k2-40,k2-8=0。k=2。 于是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1。 这样通过观察图形和计算,不但弄清了ACB=90意味着什么和如何利用这个条件求出k值,同时也提示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平移抛物线,使其ACB=60。画图分析可看到,抛物线向下平移,ACB逐渐变小,当ACB=6

3、0时,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CB为等边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的高等于边长的倍,所以CD=AB,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等量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列方程,可求出平移后抛物线解析式中的常数项。 设把抛物线y=x22x+1向下平称|l|个单位后,使ACB=60,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1+l。设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C点纵坐标为,则按题意有| 又=2,=1+l,因此=。=l-1。代入,得=|1-l|。平方,整理得(1-l)(l+2)=0。因平移后抛物线仍保持同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x1-x2|=0,即1-l0。可得l+2=0,即l=-2。于是可知,把已知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就能使ACB

4、=60。解略。 例2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A(-2,0),B(4,0),点P在直线y=x+上,且ABP为直角三角形,求:(1)点P的坐标;(2)经P,A,B三点且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本例给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求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坐标,这条边即可是直角边又可是斜边,A,B,P均可为直角顶点,A,B为直角时,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不存在。 解:(1)分三种情况: 若点A为直角顶点,过A作AP1x轴交直线y=x+于点P1,设P1(-2,y), 则y=(-2)+=, P1(-2,). 若点B为直角顶点,过B作P2Bx轴交直线y=x+于点P2,设

5、P2(4,y),则y=, P2(4,). 若点P(x,y)为直角顶点,过P作PQx轴于Q(x,0),又AB中点C(1,0),连结PC=AB=3。 得:, 或 ,经检验均是原方程的根。 P3(-), P4(1,3). 综上P点坐标为(-2,),(4,),(-),(1,3). (2)设过A、B、P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4),将P3,P4代入, 得a=-或a=-, y=-+ 或 y=-, 过A,B,P1或过A,B,P2三点,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不存在,要数形结合,善于联想,把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一定平行于y轴的特征模型。 二、探索定值问题例3 (1)已知在四边形ABCD

6、中, B=D=90,M为AC上任一点,且MPBC,MQAD,求证:是一个定值。 分析:从动点的临界位置(特殊点)探求定值。 M运动到A(或C)时,值为1。 M到中点时=1,猜到后证明。 略证:=1。 例4、已知过定O的直径AB的两端及上任一点E作O的三条切线AD,BC和CD。它们分别交于D,C点,求证ADBC是定值。 分析:从动点的特殊位置,图形的特殊形状等探求定值。 E到临界位置A(B)不存在,找特殊中点则出现两个正方形,边长为R,猜想ADBC=R2,简证:连接OD、OE、OC,应证明ODOC,OECD, RtODERtCOE ADBC=DECE=OE2=R2。 例5、如图,半径为a的半圆内

7、有两正方形ABCD,BEFG,点D、F在半圆周上,点C,G在半圆内。 (1)试证明截得的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定值; (2)判别DO与OF的位置关系。 分析:从图形的特殊位置探索定值。 不变的是半径a,可变的是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当两正方形边长相等时是特殊位置,S1+S2=a2+a2=a2. 由特殊位置可以得到ODOF. 证明RtAODRtEFO (HL) 证明:(1)设正方形ABCD和BEFG的边长分别为x, y, OA=, OE=, 又OA+OE=AB+BE=x+y, +=x+y -x=-+y a2-x2-2x+x2=a2-y2-2y+y2 x=yx2(a2-x2)=y2(a2-y2) a2

8、x2-x4-a2y2+y4=0 (x2-y2)(a2-x2-y2)=0 x2=y2或x2+y2=a2, x2=y2时,有SABCD+SBEFG =a2+a2=a2. x2+y2=a2时,也有 SABCD+SBEFG=a2. 截得的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定值 (2) x2+y2=a2, y2=a2-x2=OA2=EF2, OA=EF,又ODOF, RTAODRTEFO, AODEOF90, ODOF。 一般情况下,解决定值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求定值,一旦定值被探求出来,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几何证明题,但定值有时又只能分类讨论。 例6若三角形的一边与其对角为定值,由另两角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则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定值,试证明之。 (1)设A=,BC=a, 090, BEAC,CDAB,D、E为垂足,连DE, D,B,C,E以BC为直径的圆上, 1=ACB, 又A=A, ADEACB, =cos, DE=acos. (2)=90时,DE=0, (3)90180时,=cos(180-), DE=acos(180-). 若三角形的一边与其对角为定值,由另两角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线,则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定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