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60658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实验初中张艳摘要: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着传统教育的轨道,偏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而较小涉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改条件下,初中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及可行性,本文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试图从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紧扣思品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拓展或延伸思品教学渠道以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四方面对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讨。关键词:初中 思品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一、前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实现向素

2、质教育转变的客观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那么在学校现有资源和办学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最为有效呢?这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话题。课改的实施,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即根据时代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行的途径。比如可以开设定期的心理辅导

3、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和小团体辅导,开设兴趣活动课,办心理小报等等。学生在学校最为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那么学习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思品课的开设从根本目的上是要为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双重任务的综合性的必修课。思品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二、 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

4、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假如说学生的“心理”是一方生机勃勃的沃土,那么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开垦,使这块沃土与空气充分接触,得到充足的阳光、水分和矿物质,生长出各种绿色植物,美化世界。因此,在思品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剖析自己内心世界,学会分析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并能积极作出适当调整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有问题就找教师,过分依赖于教师的帮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就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关系而言,前者为后者的培养准备了基础。一个学生要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5、接纳自己、对自己负责;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恰当的表露和调空自己的情绪,设身处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相反,如果一个学生自卑或自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他就会因为不能够正视自己而自责或怨天尤人,或因为交往活动不足而很少有机会体验到他人的爱心以及给他人带来欢乐的体验,因而也就很难养成关心同学、乐于助人一类的优良道德品质。因此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打好了心理基础,也为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如文化素质等)的培养准备了基础条件。由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是封闭性的,他们大多羞涩,胆怯,压抑,不愿自我暴露,因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学,如果一

6、直沿着传统教育的轨道,偏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而较小涉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难以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和谐的发展,课改的全面落实。因此,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下,思品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自知自控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与应变能力等等。三、思品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那么,如何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我们应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作一下分析,了解初中生的一些心理特点,以便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避免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而选择一些使我们的教学能顺利开展并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收获的内容。(一)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

7、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首先,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产生强烈的冲击,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但在追求成人感时,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同时,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压力和苦恼。其次,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这个时候,他们特别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8、自我意识增强。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并表现出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等心理冲突和矛盾。(二) 如何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品教育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对此,本人就教学工作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

9、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思品课教学中首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的“愿学”、“乐学”上下功夫。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要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多琢磨。本人发现,情境式教学、智力竞争式活动、图画欣赏等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这些活动环节上学生兴趣比较高。在知识具体化到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效果甚好2紧扣思品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从认知开始的,只有对一件事情有了正确的认知,他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表现才能表现出一定的健康水平。正如泰勒所言:人们只有怎样想,才会怎样行动。而初中生的世界

10、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本人十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思品课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七年级涉及了如何设计成长计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节情绪,如何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顺逆境和挫折,八九年级则扩展或延伸到青春期的心理调适、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更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思品教育者则要充分发挥思品教材的优势,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使学生的内心有所领悟,认识有所完善,干涸的心田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例如湘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起跑线,我首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进入初中后有了哪些感受,这些是在小学所感受不

11、到的,同时我也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学生们于是热烈的讨论起来,互相之间说出了感受,不但同学之间这层陌生的薄纸给捅破了,而且还体会到彼此的感受都很相似。于是我请学生看看自己的生理上有了什么变化,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议论纷纷,发言十分热烈。于是,我趁热打铁,积极启发学生生理上有了这些变化后,我们的心理和小学相比有了哪些不同。学生一开始比较安静,不愿自我暴露。于是我暴露了自己上初中时的些感受,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耐心地倾听,亲和的微笑,自信的眼神等)调动班级的氛围。请学生讲一些类似的反映心理的生活体验。学生已明白了我们生理上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心理充满了各种矛盾,表现为幼稚性和成熟性并存,并

12、向成熟性转变。这样,在自然的小组探讨下,学生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有了正确的认知,然后我提供情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当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不是一两节思品课所能完成的,要注意挖掘每一课的心理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能力。3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习,而不喜欢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而且,通过活动,学生的情绪情感过程有了体现,并且有了行为训练过程,使学生实现了认知(理清问题)情绪情感(情境体验)行为(投入情境中训练)的心理素质培养过程。通过营建气氛,给学生某种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去示范去感染,可以使问

13、题完成起来更加地简单,而且在有目的有意义的实践中,更利于学生稳固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形成。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对于每一项活动本人和学生一起分析评价。通过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的意识也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自己较为突出的智能表现出来了,寻找到了成就感。 例如第一单元第三节拥有好心情,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竞赛唱歌,这正好和上一课时展示自我风采相衔接,然后请学生说说唱歌的感受,接着趁着学生这股兴奋劲,请他们说一些和情绪有关的成语,由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竞争的游戏,于是你说一个我说有个,说出了很多的情绪词语。然后我请同学归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看哪个小组先发现。

14、于是学生积极思考起来,总结出了四种基本情绪类型。接着请学生来表演这四种情绪,先个人表演,然后是两个人表演照镜子,学生兴致非常好,同时,学生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苦,为下一课时作铺垫。在这一课时中,我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助能力、应变能力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一个多元智能结构,使一些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表演能力等表现出来,使他们在高涨的情绪中体验情绪的奇妙和复杂,并且通过行为训练,对如何表达情绪,调节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理想境界。 除了“导、行”,教师还应重视“辨”,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辩论时语言不够流畅,看问题的角度

15、太单一,其灵活应变能力,自信心还有待提高,例如我在感受成长、立志与成功中请学生对“顺境和逆境哪个更利于我们成才”、“一屋不扫,能否扫天下”发表各自观点。辩论时,我对学生适当放低要求,适时点拨。通过辩论,学生在交流中对教材观点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在行为活动中形成的,既提高了辨析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4拓展或延伸思品教学渠道,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特别研究那些蕴藏在人性中的无限的潜力,通过改善环境以利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度。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辅导为主,充分

16、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之人格完善健康成长。在这方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的思品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很大的帮助。在备课时,我尽量设计一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能展现出自己所擅长的智能,如请学生用数轴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变化,请学生朗读一段文字,请学生用图的形式画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请学生表演各种情绪、两人表演照镜子等等。希望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在教学中找到成就感,从而去积极体验,并拓展到行动上。每一单元结束,请学生(45人一组)选取单元主题出一份心理小报,比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学生可以介绍“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心理断乳期可能带来的一些情绪反应”,“初中生情绪产生的一些原因及

17、主要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情绪调节”,“寻找一个案例,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等等。出一份小报其实是一个单元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表现十分积极,体验到了“内省”、“收获”。一些质量好的小报复印多份大家共同欣赏,资源共享。此外,家庭治疗研究专家认为,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摇篮,因此,家庭的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合理的家庭结构、正确的教养方式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教化孩子,并要致力于家庭结构的协调和合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家庭教育讲座,发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家校联系单等

18、方式,促进家庭教育。社会是学生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因此目前需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和社会保持一定的接触。思品课的内容是被美化了的,学生有时反映某种情况不可能是这样,他们表现出十分矛盾的心理特点。因此,有时不一定要把不好的事情捂着,不让学生知道,也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不好的一面。在课堂教学中本人通过一些时事介绍,真实的故事的介绍,让他们尽可能地了解到社会的多个层面,使学生感到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很贴切,事物都是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向好的一面,积极地去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美好品质、学会各种技能技巧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总而言之,学校、家庭、社区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其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坚实舞台。四、

19、小结处于21世纪,社会不仅需要身体健康、智力水平高的人才,而且还需要心理素质好,社会适应能力好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思品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层次性,各阶段有所侧重,又不能简单地把构成心理素质的诸因素截然分开,而应根据思品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相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品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将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向传统教育的冰河,将使心理教育进入每一个学校,进入每一间教室,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最终定会走出一条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思品新路。参考文献1. 叶弈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2.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3.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14. 教育部人事司组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